“管理的天道與人道”--- 管理要反習性而動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余來補充不足。 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余。
損有余而補不足,是老子以辯證思維方式總結出的一條自然規(guī)律。 事物中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觀自然。同時老子也在旗幟鮮明地告訴世人,人道和天道不同:天道損減有余而補充不足,人道損減不足而補充有余。
反思我們在很多企業(yè)做管理咨詢和培訓時候,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企業(yè)做管理難,主要難在什么地方?就難在有制度不執(zhí)行,有規(guī)定不照做。不執(zhí)行是什么原因?是因為你講得不對嗎?不是,他明明知道你是對的,但他可能就是不執(zhí)行。因為他不愿意改變自己的習性,改變會令他不舒服,就這么簡單。
你讓他填一個交接單,他不填,為什么?因為他一直都沒有填過,你今天讓他填就是要改他的習性,他不舒服,所以不干。你讓不抽煙的人抽一根煙,他都很難受,他不明白煙這么難抽你為什么還抽?而抽煙的人也不明白煙那么好抽你干嘛不抽?抽煙抽慣的人會覺得不抽煙的人很奇怪;不抽煙的人會覺得抽煙的人很奇怪。很多事都沒有太多的道理和對錯,習慣的事人們就會做,不習慣的事人們就不做,僅此而已,無對無錯。
所以,企業(yè)的管理變革要做下去,很多的管理動作要推下去,講太多的道理沒什么用,唯一的辦法是改變人的習慣,把不習慣變成習慣,讓原來舊的習慣停下來,讓新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一句話,管理要反習性而動,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是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