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文化的核心——道
1、雍正:三教合一
2、不二法門:一切圣賢皆以無為法而差別
3、“東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孔子:行而上者謂之道:體
行而下者謂之器:相
5、佛家:性空緣起,緣起性空
6、易經(jīng):潔靜精微。變易、不易、簡易
7、天人合一、道通為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8、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天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清靜本然,周邊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尋業(yè)發(fā)現(xiàn)。
9、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10、草__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1、儒家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人心難易其詭”“道心難得其真”“求真總須精純專一”“治世貴在守中固善”
12、無處不在,無處在,“小而無內,大而無外”
二、政教之道
1、孔子《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人人和樂,天下太平。
2、昔先圣之治天下也,必先公也,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 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崩像趼勚唬骸叭テ洹恕梢??!惫世像鮿t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
德也。
____《呂氏春秋貴公》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4、公(范仲淹)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北宋_歐陽修
5、孔子的志向:三千弟子,七十二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說君子乎?
6、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在親民,在此于至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立立他。
7、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8、子貢向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9、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痹弧敖讨?
10、“禮儀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三、修身之道
1、吾日三省吾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少私寡欲
3、人到無求品自高。
4、無私、無我、小我、大我。
5、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7、海納百川、無欲則剛。
8、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9、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yè)。(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10、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