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與客戶接觸過程中,最多的是聽到的是“找誰去對標”、“有無其它好的公司的模板”之類的要求。所以,在此有必要闡釋一下,標桿管理的過程是“立對達創(chuàng)”,即標桿環(huán),乃陳泓冰老師所倡導和強調的,循環(huán)往復,持續(xù)改進的一個閉環(huán)過程。
立標,是首先要結合公司戰(zhàn)略分析各部門或單位存在的種種問題,分析主要問題是哪些,有針對性建立基準,而不是像上述所說的問題還沒搞明白,就去找諸如:華為、海爾、IBM等業(yè)界知名企業(yè)對標。把人家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拿來照搬,今天學海爾,明天學華為,老總們是不亦樂,只是苦了他們的部下,結果搞成了運動。除了老總,其他人都希望這件破事快點結束,過正常人的生活。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某大集團的企管部高管來與我洽談合作,他提出:“我分管一個部門,按國資委的要求進行對標工作。對來對去,發(fā)現(xiàn)有一個歐洲同行設備比我先進,管理比我到位,由于拿不到他的資料,很苦惱,對不下去,對標工作現(xiàn)在停滯了,你們輔導的項目多,能否搞到這家公司資料?”我問他:“您對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降成本。”我補充一句:“是否還有提高管理效率?”他回答:“沒錯。”我接著反問一句:“如果我對標的目的達到上述兩個條件中的一個,是否就不用學什么美國公司了?”他啞口無言。
這個事例說明,客戶可能對自身的問題和想要的結果都沒搞清楚就去盲目對標,結果成了“對立達創(chuàng)”,而不是“立對達創(chuàng)”,在邏輯順序上就出了問題,后邊結果越對越迷茫,最終對不下去?;鶞蚀_立是在充分發(fā)掘自身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至此一步才會涉及到對標過程。
對標,確立解決主要問題想要達成的目標。有客戶說:“我找來找去,沒有其它公司可供我對標,工作進行不下去了?!?
對標就是非得找一個公司對,不找就不能對標了嗎?我看不見得。您可以和自己業(yè)績最好歷史水平對,也可以和同行對標,也可以借鑒其他行業(yè)先進企業(yè)的管理體系中某個環(huán)節(jié)對標。所以,關鍵是“先立后對”,為什么一定必須是對標某個公司呢?這個過程多數(shù)按“先對后立”路徑操作的企業(yè)都很難達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