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林教授做客中國社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人文社科高端講座”,就上述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題講座。
如何看待依法治國的性質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了法治建設的步伐。李林表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要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都對我國法治建設有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了180多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要理解和把握這么多的內容,并不容易。李林認為,要從戰(zhàn)略和宏觀層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十大要義”,即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地位、戰(zhàn)略意義、性質特征、基本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難點、頂層設計、路徑依賴等。
談及全面依法治國的性質特征,李林表示,依法治國不是一個純技術、純法律手段的問題。
談及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目標,李林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講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即“兩個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階段性目標來講,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們到2020年要實現(xiàn)五大目標,即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談及全面依法治國的路徑依賴時,李林表示,應注重“四個堅持”,一方面需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另一方面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同時還要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及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全面展開。
如何理解我國法治建設未來發(fā)展方向?
李林認為,當前,我國法治建設正處在“四大轉變”的時代背景下。
一是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建立法律體系轉變?yōu)榻ㄔO法治體系。
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八大以來,我們的設計思路則更多的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是一個重大的轉型。這對法學專業(yè)的人來講,也可能會帶來職業(yè)生涯的不同選擇。比如,過去30年做立法的可能很“吃香”,但未來可能關于憲法法律實施、遵守、保障、監(jiān)督等的角色會更為凸顯。如果能把握住這種大趨勢,對法學院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