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志治病原創(chuàng): 王兵 祛瘀生新
《三槐堂》五志治病的研究,不要因古老便統(tǒng)而被世人而棄之。
五志治病,即怒治思(木克土)
喜治悲(火克金)
思治恐(土克水)
悲治怒(金克木)
運用得當(dāng)治療顯效。
古人曰: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
人稟天地之氣,五運(金.木.水.火.土)迭侵于外,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交戰(zhàn)于中,是是圣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妄為,而傷太和。
軒歧論諸痛皆生于氣,百病皆生于氣,遂有九竅(眼.耳.口.鼻.孔.竅)不同之論。
氣木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
怒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嘔血飧泄。
2.喜則氣和志達,榮衛(wèi)通樸,故氣緩。
3.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wèi)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
4.恐則精神上,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5.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
6.熱則腠理開,榮衛(wèi)通,汗泄,故氣泄。
7.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
8.勞則喘息汗出,內(nèi)外皆越,故氣耗。
9.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流而不行,故氣結(jié)。
《內(nèi)經(jīng)》,以五行相勝之理,互相為治,即所謂(五志治?。?。
1.怒傷肝(木),則氣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木克土),木太過則肝亦自病。
2.喜傷心(火),喜則氣并于心,而肺(金)受邪(火克金),火太過,則心亦自病。
3.悲傷肺(金),悲則氣并于肺,而肝(木)受邪(金克木),金太過,則肺亦自病。
4.恐傷腎(水),恐則氣并于腎,而心(火)受邪(水克火),水太過,則腎亦自病。
5.思傷脾(土),思則氣并于脾,而腎(水)受邪(士克水),土太過,則脾亦自病。
6.寒傷形,形屬陰,寒勝恐,則陽受病,寒太附過,則陰亦自病。
7.熱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受病,熱如太過,則陰亦自病。
此數(shù)者,更相為治。
1.悲治怒(金克木),愴惻苦楚之言感之。
2.喜治悲(火克金),褻狎之言娛之。
3.恐治喜(水克火),以邃迫死亡之言怖之。
4恕治思(木克土),污辱欺罔之言觸之。
5.思治恐(土克水),慮彼忌此之言奪之。
<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后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zé)o才器之人,不能用此法。
因其詭言詐語尚不足以欺騙人,使人真心相信。
熱可治寒,寒可治熱,逸可治勞,習(xí)可治驚,寒熱互治,其理易明。
以逸治勞,其勢使然,習(xí)能治驚,經(jīng)曰:《驚者平之,夫驚以其卒然而臨之也,使習(xí)見習(xí)聞則不驚矣》。
凡事見聞習(xí)慣便不驚恐。
此《五志治病》其中似有樅深奧哲理存在,可實踐而明。今《三槐堂》把盡久失傳之心法與有緣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