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經營中有損耗很正常,但損耗超標就不正常,除了正常的商品耗損外,門店內的非正常損耗其實就是管理問題。商品損耗,是指在商品流轉和銷售過程中造成的非人為因素商品損失。但是,這與在商品流轉和銷售過程中的人為因素造成的“損耗”根本就是兩回事。前者是正常的,后者則是不正常的,但由于多數門店在商品損耗的界定上將二者混在了一起,才導致有人乘機鉆空子,為了占便宜,人為制造殘損商品的不在少數,然后再通過低價購買殘次品,或者直接侵占、轉移、使用,達到少花錢或不花錢就得到商品的目的,其本質上就是屬于內盜行為。
引發(fā)員工“內盜”的原因
收入低、不夠花
零售行業(yè)的薪資水平整體偏低,大部分員工對自己的工資報酬都是不滿的。相對高的勞動付出,與自己得到的工資回報相比差距太大。之所以門店內部有員工把注意力放到“商品損耗”上,就是因為通過“商品報損”能夠給自己帶來一筆不菲的隱性“收入”。這能夠使其產生某種心理上的“平衡”感。
存有僥幸心理
員工在門店內通過某些暗箱操作危害門店利益是違規(guī)違法的,員工都明白這點,但他們之所以愿意冒這個險的原因,主要是看到很多人都在這么操作。正所謂“法不責眾”,在他們看來,既然那么多人都這么干,那說明這么干是可以的。
缺乏嚴格處罰
腐敗和瀆職行為,都是因為組織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造成的。許多門店內部是既無賞,亦無罰,無賞無罰即生嬌縱,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手段,自然會滋生腐敗和員工的瀆職行為。
缺乏規(guī)范管理
商品的進、銷、調、存應該是個科學嚴謹的管理系統(tǒng),從數據、指標、流程、制度各個方面來做嚴格的管理,讓數字來講話,讓流程來驅動,才能減少人為的操作漏洞。很多門店在這個方面還處于很粗放的人為管理,難免就會有大量的漏洞存在。
員工缺乏認同感,責任感及榮譽感
因為辛苦,收入也不高,零售業(yè)的人員流動很頻繁。由于很多門店重經營輕文化的管理,員工普遍對公司缺乏認同感,只是把門店當成是一個干活拿錢的場所,沒有歸屬感。這必然導致員工在責任感和榮譽感上的缺失。尤其當自己的勞動付出與回報不對等時,便會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