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金融峰會、中國立場與世界未來。
2008年11月15日,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參加的全球金融峰會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二戰(zhàn)以來最重要的關于國際金融秩序重建的會議,和1944年布雷頓的那次會議不同的是,這不是一個給美國霸權在國際法層面上授予合法性的會議,而是一個在美元漸微、美國霸權衰落的時代,以一個什么樣的新金融體系來為全球金融的穩(wěn)定與安全締結一個框架性制度結構的會議,因此此次會議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會議的21世紀版本。
在金融危機肆虐、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顯著增加的背景下,這次峰會備受各方關注。在峰會上,各國就推動逐漸衰退的全球經濟采取的行動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由即將離任的布什總統(tǒng)主持的這次峰會,還不足以緩解全球市場的動蕩不安。2009年4月2日,20國集團首腦峰會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包括新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內的多位領導人將討論經濟救援行動的重要問題,其中將涉及六大領域:包括對金融市場加強監(jiān)管、提高救助計劃透明度,以及重新調整企業(yè)管理層的薪水福利制度等。2009年,無論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不能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全球經濟攻堅戰(zhàn),已經拉開大幕。
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中國出席引人關注,道理非常簡單,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作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擁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筆錢對于全球流動性顯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破天荒地視中國為盟友,歐盟一改歷來在國際舞臺抑制中國影響力的策略、鼓動中國發(fā)揮“更重要”作用的真正原因。很顯然中國在應對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時要比其他許多國家都要從容得多,這也是美歐等國冀望于中國出手救市的主要原因。
這是中國金融外交史上少有的掌握如此多的主動權的時候,是一個在美元漸微之時新舊經濟體重新爭奪國際金融規(guī)則話語權的關鍵時刻。美國的漸微,歐洲的異常主動,對于致力于改革國際金融秩序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難逢的機會,一個在全球最重要的20國集團中展示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機會。
但我們必須清楚,金融危機對美國實力的影響雖然很大,美國霸權雖然衰落,但美國第一大國的地位和根基并沒有動搖;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遠遠甚于歐洲;歐洲提出的“新布雷頓森林體系”除了準備結束美元霸權之外,還提出了對不合理的國際金融決策機制的改革,就這點而論,和中國的利益完全一致;迫于形勢參會的美國,其目的在于全球協(xié)調一致解決危機,而不是去改變現(xiàn)有的國際金融秩序,歐洲領導人一直主張,目前金融危機的源頭在美國,他們呼吁推倒現(xiàn)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赤裸裸的向美國逼宮。我國在其中如何做、如何審視自己、如何抓住機會,這都是考驗領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