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優(yōu)先于流程還是流程優(yōu)先于組織(下) (三)流程與庫存的關系 在流程管理中,除了供應鏈管理、物料需求計劃管理以外,還要注意庫存的管理。在庫存管理中,重點是要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管理: 1.消除倉庫“黑洞” 在庫存管理中,有一個新的理念“倉庫越小越好,沒有最好”,所以企業(yè)要控制倉庫的規(guī)模,消除倉庫“黑洞”。
所謂黑洞,在天文學中被稱為宇宙的漩渦,它是宇宙大爆炸時所產生的摩擦力,比地球大21億倍,后來被管理學家拿來命名倉庫黑洞,說明倉庫也是無底洞。倉庫規(guī)模越大,占用的現(xiàn)金流越大,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企業(yè)的資金周轉和業(yè)務拓展。 倉庫黑洞的存在,是十分可怕的,必須避免它的形成。 【案例】 存貨黑洞廣泛存在 情形一:年底的時候,某企業(yè)的老板說:“今年公司做了好多單子,覺得很幸福,業(yè)務員忙,生產人員忙,我也忙,到年底我感覺魚滿倉了。但把員工的工資、獎金一發(fā)完。供應商把貨款拿走。這個時候打開賬本一看,我沒錢了!哪兒去了呢?在倉庫里,全都成了存貨了。” 情形二:紹興有一家企業(yè)的董事長請存貨管理專家來治理企業(yè)的倉庫黑洞。專家發(fā)現(xiàn),它的倉庫里積壓著5年前的物料,價格加起來達到8000萬元。這些物料都是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卻一直在倉庫里存放著。 情形三:深圳有家企業(yè)在做5S的時候,從倉庫里找出一臺設備。老板過來問:“這個設備從哪兒找到的?”“從地下室找到的。”“我找六七年了,當年是花25萬元買來的?!边@臺設備在倉庫里積壓了六七年時間。 這個案例中的三個企業(yè)都已經形成了倉庫黑洞。 2.設置安全庫存量 消除倉庫黑洞,設置安全庫存量,使倉庫只存放最新鮮的有價值的物料,既保證生產所需材料的及時供應,又不存在過多的積壓。 例如,一個車間1天做10個產品,7天做70個,那么倉庫就存儲70個產品的材料。當用掉30份材料以后,就立即采購30份補充進去,使倉庫里永遠保持70份的狀態(tài),庫存不大不小,這就叫安全庫存。
【圖解】 整個圖形反映了庫存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當有效存貨量逐漸被消耗,達到預先確定的訂貨數(shù)量時,就開始訂貨,訂貨數(shù)量為有效存量與訂貨存量的差額。在存貨數(shù)量達到最低存量時,剛好材料到貨,庫存量又恢復到有效存量的標準。這樣,隨著生產的進行,存貨量有周期性的不斷變化,既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又不會產生過多的庫存,也降低了資金的占用量。 3.推行“倉庫超市” 推行“倉庫超市”的存貨管理模式,就是將存貨的管理按照超市的方式擺放,并由領料員自行進入倉庫領料,一方面可以系統(tǒng)地管理所有的存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人員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案例】 倉庫超市的建立和運作 某企業(yè)是生產摩托車的,有3000多名員工。董事長請了三四個老師幫助他進行倉庫規(guī)劃,因為倉庫太零亂了。 老師們看了倉庫以后,發(fā)現(xiàn)原始材料倉庫、半成品倉庫、返修品倉庫和成品倉庫非常分散,僅倉管員就有24名,狀況很可怕。老師們經過分析,給董事長提交了一個報告,說要設置一個倉庫超市,原則是倉庫越小越好,沒有更好。后來董事長同意了這個方案。 通過4個月的搭建,倉庫超市成形了。它是什么形狀呢?是田字狀,分別是原始材料倉庫、半成品倉庫、返修品倉庫和成品倉庫,里面的物料設置都是按照超市的設置進行的,而且在每個角設了兩部運貨電梯。由于原始材料太多,把一部分放在供應商那里,需要的時候他就送來。
【圖解】 24名倉管員被裁掉18名,留下6名。第一名倉管員是倉庫主管,他有領導能力,擔任倉庫主管;第二名叫物料控制員,是打單子的,也是掌握從產品投入到產品產出最準確數(shù)據(jù)的人。物流他也要提供信息。對返工多少,報廢多少,庫存多少,節(jié)存多少,他都要掌握準確的數(shù)據(jù);第三名是原始材料管理員;第四名半成品管理員;第五名返修品管理員;第六名成品返修管理員。將他們的工作職責和崗位要求描述得非常清楚,并進行了量化,管理者可以清楚他們每一分鐘的工作內容。 倉庫超市具體的運作如下: 倉庫管理規(guī)定,每一個車間有兩名專職領料員,領料時必須打領料單,填好物料編碼,經班組長或車間主任簽字后,再拿來交給物料控制員。 物料控制員留下其中一份清單,然后根據(jù)這份領料單內容,再細化到一個螺絲釘三顆電片。之所以細化到這種程度,是為了領料員自己拿料方便。 領料員來到超市門前,推著車進入超市,自己拿料。 在這個過程中又是如何控制領料員不會多拿或少拿物料呢? 管理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要控制。事實表明,經過控制,領料員既不會多拿,也不會少拿。 第一,不會多拿。因為拿多了,沒有全做完,就會在現(xiàn)場形成滯留物,下班檢查工作的時候就會被發(fā)現(xiàn),這時就會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所以,領料員不會多拿。 第二,不敢少拿。拿少了,不夠用,但不能打領料單了,因為電腦已經按原數(shù)計入了,只能打補料單,然后找倉管員給補料。但倉庫不是一天到晚都開放的,是有一個固定的放禁時間的。而且公司還明文規(guī)定,領料第一原則,補料第二原則,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等領料完成以后才能補料。為了不因為補料而耽誤生產,從而被追究責任,領料員是不敢少拿的。 正是因為領料員不會多拿,也不會少拿,倉管員的清點工作量就會大量減少,運作效率也會提高。 可見,這種倉庫超市的存貨管理模式,對于企業(yè)提高流程管理效率,減少崗位人員有著積極的意義,應該得到推廣。 生產制造企業(yè)的核心流程——交貨期管理流程 企業(yè)的流程包括人力資源流程、銷售流程和交貨期管理流程等,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yè)來說,最核心的流程是交貨期管理流程。企業(yè)要想構建各流程管理,必須通過交貨期流程來展開。在交貨期管理流程中有兩大流程類型,分別是推進式流程和拉動式流程。 1.“推進式”交貨流程 目前,幾乎全部的企業(yè)都在采用“推進式”交貨流程,所謂“推進式”交貨流程,是指在生產計劃制定以后,按照各工序的順序逐步實施,一步步推進,直到最后出廠。 “推進式”交貨流程包括的環(huán)節(jié)有: Æ銷售預測與規(guī)劃 Æ物料需求計劃 Æ安全庫存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工廠以外的事情,需要提前做好,具體內容前面已經講述。下面介紹一下“推進式”交貨流程。 Æ客戶與銷售之間的關系 從客戶與銷售之間的關系開始,企業(yè)開始搭建推進式流程。首先要研究客戶與銷售之間的關系,學會周旋于客戶之間并且保護自己。企業(yè)的銷售人員往往缺乏技能,只是一個傳話筒而已,只是簡單地將客戶需要的數(shù)量傳達給生產部而已,沒有起到一個核心作用。他沒有站在保護自己企業(yè)的立場上,周旋于客戶之間,保護自己的企業(yè)。 例如,中國制造企業(yè)的銷售人員會經常把他們企業(yè)及其老板的相關信息,都告訴企業(yè)的客戶,這是不應該有的行為。 Æ銷售與生產之間的關系 銷售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即產銷鏈,這個關系也要理清。在接到訂單以后,首先要分析這是常規(guī)訂單,還是特殊訂單? 所謂常規(guī)訂單,就是過去做過的,產品尺寸規(guī)格型號沒有任何的變化,只有兩種要求,即數(shù)量要求和交期要求。所謂特殊訂單,就是從來沒有做過的產品訂單。 Æ合同評審 接到特殊訂單后,要立即由銷售部組織相關職能人員召開合同評審會議,來確認這個單子到底能做還是不能做,做合同評審。 Æ銷售、生產、技術、品質、供應、設備、行政與人事、財務等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 在特殊訂單合同評審中,銷售、生產、技術、品質、供應、設備、行政與人事、財務等職能部門要以訂單為中心,從各自的角度分析訂單實施的可能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各部門之間是一種協(xié)同合作的關系。 Æ制定主生產計劃 在確定訂單能做以后,就要著手制定主生產計劃。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要根據(jù)客戶的性質,再會同銷售人員、生產人員共同制定。將客戶按照訂單大小、信譽好壞分為A、B、C、D幾類。 A類客戶是指訂單比較大的客戶,是企業(yè)的主要訂單來源,是企業(yè)的生產支柱,貨款不用企業(yè)催,他會在規(guī)定的時間打款,是黃金客戶,是上帝;B類客戶,單子比A類小,貨款什么時候催,什么時候給,也不錯,也是上帝;C類客戶,單子更小,又挑剔,毛病很多,貨款要催三四次才給;D類客戶信譽最差,基本收不回貨款。 企業(yè)要先挑A類、B類客戶的訂單來做,并制定不同的服務標準。對于A類、B類客戶,即使加班,增加一點成本也要做,因為他們付款快,企業(yè)的流動資金周轉也就快;而對于C類客戶,就需要執(zhí)行比較低的服務標準,如果這類客戶的訂單是需要加班才能做完的話,就不要接這個訂單了,因為從企業(yè)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做這樣的訂單是不劃算的。 Æ日程安排 在制定好生產計劃以后,還要制定過程中的日程安排,包括月度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 Æ跟單員跟單與反饋 跟單員在推進式模式中的角色至關重要,他是屬于銷售部的崗位。他每天的工作是到生產車間去催貨,激活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員工,產生“鯰魚效應”,并將情況及時反饋給領導。這樣生產時間就會有所縮短,保證交貨期。 Æ產銷協(xié)調會議 在訂單做完以后,要定期召開產銷協(xié)調會議,對前一段時間的訂單完成情況做出回顧和總結,找出原因。
【圖解】 銷售部門同客戶周旋,獲取客戶信息,同時保證自己的家丑不被外揚。 在接到客戶訂單以后,先做分析,是常規(guī)訂單還是特殊訂單。如果是常規(guī)訂單,則直接交生產部門;如果是特殊訂單,則需要經過各部門的合同評審,在確認能做的基礎上,將訂單交生產部門。 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制定生產計劃,確定日程安排。 跟單員在各工序間跟單、協(xié)調、催單與反饋。 訂單完成后,定期召開產銷協(xié)調會議,對已完成的訂單總結經驗,對沒能接單的特殊訂單做出原因分析。 2.“拉動式”交貨流程 所謂“拉動式”交貨流程,是指先制定主生產計劃,直接將命令下達給最后的生產工序,由最后的生產工序逐步向前催貨最終完成生產的流程。它與“推進式”交貨流程呈相反的方向。 “拉動式”交貨流程包括的環(huán)節(jié)有: Æ制定主生產計劃 Æ指令下達 Æ包裝車間指令下達 Æ上道工序車間指令下達 Æ上上道工序車間指令下達 Æ采購部指令下達 Æ供應商供料
【圖解】 在接到客戶訂單以后,資源中心將產品信息與指令直接下達給包裝車間,由包裝車間逐級向上一級工序車間催貨,直到向供應商訂購。在包裝車間完成訂單生產以后,將產品轉往周轉倉庫,并由第三方物流向客戶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