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yǎng)成做事情有始有終的習慣,其實并不是什么難事,關鍵在于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那么,怎么教育才可以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意志呢?
一、父母首先要做好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終生的教師,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細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模仿著、學習著,想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做事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要認真、有始有終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二、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對于意志力差和好勝心不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培養(yǎng)她。孩子有了較強的意志力,有了不甘落后的好勝心,那么做事就有了驅(qū)動力,從而想方設法做完一件事。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穩(wěn)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家長可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通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而應細心觀察,對于孩子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感和自信心,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
五、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憑興趣,不愛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針對這些情況,家長應故意把一些事情鄭重地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比如,家里喂養(yǎng)了小動物,可以要求孩子給它們喂食或者是讓孩子幫父母養(yǎng)花等,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了一定責任,覺得自己完成的事很重要,會積極通過努力把事情做好,逐漸養(yǎng)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另外,讓孩子做的事情要符合孩子的實際能力,如果事情太簡單,對于孩子沒有挑戰(zhàn)性,孩子即使做完了也不會有成就感;如果讓孩子做的事情過于復雜,孩子即使很努力也不會完成,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和自卑感。孩子看不到做完一件事情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在做事情的時候孩子就容易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