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管不好自己的東西,那么令人但有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試想,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東西都管理不好的話,那很難想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他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孩子家長:我的兒子8歲,開學后上三年級了。上學期因為他丟三拉四的毛病挨了不少訓斥,可也沒見他改。每次放學不是忘記把課本拿回家,就是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要不然就是做完作業(yè)后收拾書包時沒把作業(yè)裝進去。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借鑒一下
孩子丟三落四的根源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得太好,各種事情都由家長親自安排得十分細致,甚至樣樣包辦代替。因此孩子根本不用擔心這些小事,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這種壞習慣,那么,如何改正這些壞毛病
首先,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從日常生活中微小細節(jié)上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比如,和媽媽一同出門前,讓孩子幫助媽媽檢查要帶的東西;上學前從頭到腳檢查自己,看看還缺什么東西沒帶;每次把老師留的作業(yè)記在本子上;有些簡單的事可讓孩子記在手上;當孩子忘記了某件事情,不要馬上提醒她,讓她自己回憶。也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能力。例如,在戶外玩耍時,突然問孩子“周圍有一面紅 旗。它在哪兒”要求孩子迅速搜索目標,并馬上指出來。
其次,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就應該教育孩子整理和存放好所有自己的物品。睡覺前,把自己的衣服疊整齊,放在指定的地方。所有的玩具和學習用品要分類放好,每次使用過都物歸原處。這樣,在下一次用的時候才能找得到。
再者,讓孩子因為自己粗心大意而吃些苦頭。例如,孩子已出門走到半路想起將什么東西忘在家里了,家長不要替他去取,讓孩子自己回去取,即使是遲到,晚看一場電影,都要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也可以用過度糾正的方法鞏固孩子的好行為。例如,要求他在出門前將書包檢查一遍;不要當孩子丟掉一件東西后立即給他買一件新的,可以要求孩子幫助家里干家務活掙零花錢,積攢起來去買這件東西,或是出一部分錢。讓他們體驗到東西來之不易,他下次就會變得小心了。
還有就是家長要減少對孩子的包辦。孩子丟三落四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包辦代替。家長包辦代替使孩子處于被動等待的地位,事前有家長安排、事后有家長收拾,孩子不用操心、不用負責,因而做事有一搭沒一搭的。如果家長偶爾沒有為他做事,他還會埋怨和責備家長,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推給別人。所以,家長一定要減少包辦代替,盡量讓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長只是親切地提醒、耐心地指導方法,而不是動手代辦,給予孩子更多的身體力行的鍛煉機會,使孩子形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