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店長談到她下面一個店員,總是在顧客試穿后丟單:
我是一個品牌的店長。現(xiàn)在店里有個員工的親和力還不錯,但是試衣間試穿后的成交很差,不知道為什么顧客出來就不買了,能幫幫我嗎?
一般服裝行業(yè)試穿之后的購買率在40-60%(指試穿人數(shù)/成交人數(shù)),男裝偏高一點,女裝略低一點。建議這位店長讓店員自己統(tǒng)計一下,一周下來多少人試穿成功,其中多少人買單,這樣更好評估實際情況。
這位店員的問題,店長要關注一下店員給顧客推薦貨品試穿時,在第一套搭配的準確性,及試穿后多套搭配的賣點介紹做得如何,我現(xiàn)在僅就試穿后成交推動技巧方面來分析一下。試穿后成交差,通常有如下幾種原因,店長觀察判斷后針對性給予輔導:
不能識別顧客類型:前幾期我介紹過顧客在買東西的時候,購物心理和行為習慣差異很大,如果店員不能準確識別而采取了錯誤動作,非常容易導致跑單,可以參考前幾期服務銷售類文章。
異議處理技巧不到位:顧客試穿后,是最容易產(chǎn)生各種疑問和抗拒的時候,可是好多品牌對店員都缺乏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培訓,也有很多品牌列出話術(shù)讓導購背,可是一般都太書面化,實用性差,導購不想用也用不好。建議店長詢問店員,哪些顧客抗拒最不好處理,然后整個店一起討論方法。
推動成交不夠積極:在成交火候到了時,導購常常繼續(xù)滔滔不絕的介紹著,或者只是弱弱的問下:”您覺得怎么樣啊?“顧客正在糾結(jié)猶豫,你還繼續(xù)問或者說著顧客不關心的話題,只會讓她再退后一步,自然跑單。
成交技巧不到位:即使你及時抓住了成交時機,也需要正確的成交技巧,例如顧客正在做思想斗爭,你上去就說:幫您打包?刷卡還是現(xiàn)金?”有時給顧客壓力太大,她會說再考慮一下或者找個別的借口。對于猶豫不決的顧客,一般要先采用“假設成交”“限制警告”“先壓再降”的成交鋪墊技巧,再繼續(xù)用“引證從眾”“總結(jié)推動”等技巧最后落單。
總之,店長先觀察一下這位店員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再針對性輔導,通常成交階段,店員要表現(xiàn)得更加主動和強勢一點,當然這是在客氣禮貌的基礎上,讓客人愉快的接受成交。
來源:網(wǎng)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