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臺州為椒江民營經(jīng)濟研究院授課《談判路線圖》,出發(fā)時,上海仍如太陽去流浪般下著小雨,一路上,我像翻老照片一樣梳理著臺州留給我昔日印象:“臺州再出發(fā)”的吉利,星星集團,還有就是黃巖蜜桔......由于這段時間整企業(yè)培訓和文化落地的東西太多太久,我竟又搬出電腦,在高鐵上忘記欣賞美景,一路啃電腦,希望能讓我們知行合一的來戰(zhàn)APP盡快為企業(yè)服務起來。
機構同行都說,培訓這么多年,企業(yè)家聽的課多,該怎么帶給企業(yè)家新的感受?我其實心中想,企業(yè)這么多年不罵娘已經(jīng)算對培訓行業(yè)仁慈了:一樣參差不齊的老師,一樣坐著聽到打瞌睡的模式,只是換著不同的主題,其它全無改進......十幾年了,如果讓你喝這碗雞湯,就算是喝了能變神仙,估計也得每喝得吐一回——創(chuàng)新,急不可待!
來之前,我和接待的應老師說,座位安排上,讓黨政和企業(yè)家群體要打散再混雜,不然互動起來會因為身份因素參與不起來。全天的形式必須比賽,設組長,讓人人比,組長比,最后形成全班的爭搶氛圍,讓他們忘記身份忘記工作,活在當下,全身心參與到培訓中來。
授課形式上,從過去的一味講,要切換成教練式的引導。為此,我開始思索哪些應該同學員們討論,哪些應該我來引導,哪些是可以課后思考交流的,切分出內容后,我要保證我既能上完課程,又要保證教練引導不過分浪費時間,還要保證同學們深有所得。
我六點早起,去了健身房,我的理論就是必須發(fā)電,如果老師缺少能量上課就不會有激情。跑步30分鐘,平板10分鐘,拉筋10分鐘,50分鐘的鍛煉結束,再洗澡吃上一頓豐富的早餐,一天的培訓就開始了。我在為企業(yè)設計的落地方案中,就包含如何讓員工們什么都可輸,但不能輸?shù)魵鈭?,這種鍛煉就是方式之一。
第二天的課程還是依舊火爆圓滿,課間,很多學員上臺圍著我互動交流、咨詢項目談判和《超速識人》——我們談判的談人版本。關于談判,學員陶博士困惑如何才能搞定牛津大學的團隊;關于識人,很多學友很想知道李老師是如何猜準大家的.......課程結束,學員們采購了購買配套U盤帶回去繼續(xù)學習,更多的拉著我一定要合影,交流,吃飯。
精心的準備,帶來滿滿的收獲。離開臺州時,我想的,就是如何帶著我們的新產(chǎn)品——來戰(zhàn)APP重返臺州,將優(yōu)質課程和落地服務帶給我的學員去服務企業(yè),讓實用的知識技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2019,我的使命,臺州再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