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任何一個人分成兩個人。一個是肉體上的人,另一個是精神上的人。我們的孩子不是植物人的話,就應(yīng)該是兩個人。任何一個人都是兩個人。植物人是肉體上的人,植物人能吃,能正常地新陳代謝,卻沒有精神不能思考,不能說話。
大部分精神供氧者是母親。我們都知道,要想讓孩子活下來,就得給他喂水、喂奶。你想過嗎?孩子精神上的人需要什么樣的?母愛!母愛太泛義了。為什么我們說:有些母親是懷著高尚的心,懷著高尚的意愿,懷著幾乎是朝圣者的熱情,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卑鄙型的人?原因是,她們的愛毀了孩子。我想說的是,精神上的人的成長都需要什么?所謂精神上的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長成了人格,這就是做人。假如說,精神上的人是一棵小苗,你現(xiàn)在在你的園子里栽上一棵小苗,一株黃豆、一株苞米,已經(jīng)把它埋在土里了,需要陽光和水、土、氮磷鉀肥等基本的養(yǎng)分。真正的養(yǎng)分就是這樣嗎?如果大家把這個看明白了,你就會有驚心動魄的感覺。你的孩子在成長中是不是沒教過這些。如果沒教過這些,麻煩就大了。實際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是食物的供養(yǎng)者。給孩子供應(yīng)食物,讓孩子正常發(fā)育。發(fā)現(xiàn)孩子缺鈣補鈣,缺水灌水。精神上沒有供氧者,這是孩子最大的人生悲劇。我們不但不供氧,還殘酷地剝奪了孩子的心愿。精神上的供氧者,最主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一個孩子被放到深山里就不是人了。人需要人的陪伴。人是在人的環(huán)境中才能叫人,人生下來到狼群里,出來的時候是狼孩,和人不一樣。人的陪伴在人的這種動物身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多數(shù)的是在近親屬中陪伴。沒有近親屬,幼兒園和孤兒院才會那么可怕。在美國,為什么說一上孤兒院就那么可怕?原因就是沒有近親屬的陪伴。當(dāng)這個時候,人的精神呈現(xiàn)萎縮、缺氧。就像是一個人先天性營養(yǎng)不良。然后,這孩子仇視社會,仇視別人,最后心理畸形,很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價值感等等一系列心理上的疾病。實際上,我們還根本沒有逃避出來,我們的家長沒有給孩子扮演精神供氧者的角色。
只要家庭夫妻之間有一個成功地扮演了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就能有效地克服孩子的精神疾病。孩子不好好學(xué)習(xí),就是精神疾病了。就像是咱們看病一樣,孩子有病了,注意力不集中,沒法注意他該做的事情,你說話他就是不聽,實際上是有病了。精神上的人出現(xiàn)了問題,他沒有正常發(fā)育,沒有正常成長起來。有一些人,肉體上的人人高馬大,精神上沒有同步。沒有同步的原因是什么?是缺乏精神供氧者。如果夫妻之間,雙方齊心合力地與孩子對峙,把孩子弄趴下了,這是沒有供氧者。我們大部分人不是陪伴,讓孩子寄宿,或者根本放任不管,這并不是確認(rèn),而是反確認(rèn);不是鼓勵,而是打擊。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就說:“別驕傲,有啥了不起的!”孩子一下子就蔫了,這不是表揚,是批評。如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就太不幸了。他不是生在人間,而是生在一個地獄的家庭。如果夫妻雙方有一個稍稍寬容一點,有一個魔鬼角色,對孩子將造成極大的心理畸形。孩子又想上進,又被壓制。實際上,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長,是孩子的天性。他的天性是,只要父母陪伴他,今天和他一起到公園。那孩子會樂得:“啊,上公園了!”你要是確認(rèn)一下:“寶寶,你今天做得這么好,爸爸覺得你很有自信心,你很有責(zé)任?!焙⒆拥母杏X馬上就不一樣了。
為什么我們不去鼓勵而又這么吝嗇表揚孩子?在我們腦海中有一個大的誤區(qū):我們就是這樣被培養(yǎng)起來的。然后,我們覺得這樣的話,他就會驕傲,他就會學(xué)壞。教育的最大誤區(qū)是家長輸不起。如果輸不起,你就已經(jīng)輸了,因為你腦海中沒想贏。家長覺得,這孩子不能不管,不管就完了,是因為輸不起。我們想說,作為精神供氧者,如果你能成功地扮演這個角色,孩子是健全的,可以成人的。如果沒有陪伴,沒有確認(rèn),沒有表揚,最后,孩子精神上是殘疾的。這樣的話,會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玩世不恭,外在表現(xiàn)出來,里邊有疾病,或者是表現(xiàn)為受傷之后的對抗。你說你的,他做他的。然后老師在堂前講,他在后面打罵,攪亂課堂紀(jì)律。作業(yè)也不做,你逼我就做,你逼我太痛苦,為逃避痛苦,太痛苦我就不來了。
作為孩子,首先,他必須感覺是被愛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消除與生俱來的恐懼。無條件地愛的感覺伴隨著自我的膨脹,他的主觀感覺才十分美好。其次,他需要不斷地確認(rèn)他的價值。這時,我們要練習(xí)一種表達:“你行,你沒問題,爸爸媽媽相信你?!边\用確認(rèn)、鼓勵、表揚,燃起他的生命之火。而真正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的是,你不厭其煩地讓他感覺他是沒價值的。要學(xué)會不斷地給孩子打氣,他才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