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為大家來介紹“琴”,這里的“琴”指的是“古琴”。我重點來為大家介紹古琴中的《周易》天文歷法符號。
古人很注重“天象”和“物象”。在《周易•系辭傳》中說:“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對“物象”觀察的結(jié)果表示為文字符號,如“陰陽”、“八卦”、“龍鳳”等。在代表古代文人四藝之首的古琴上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許多關(guān)于天文歷法的符號,這些都來源于《周易》中的天象和物象。比如:古琴長三尺六寸五,與三百六十五天相對應;在古琴面板上鑲嵌著十三顆琴徽,代表著農(nóng)歷的十三個月;古琴底有兩個共鳴箱,稱為“龍池”和“鳳沼”,與天地通泰的含義相應;用同一種木料做的古琴面板稱為陽板,若用不同木料做的古琴面板就稱為陰陽板,正好與陰陽變化相對應。
然后,我再為大家介紹“棋”。古代文人下棋,是指下圍棋。在圍棋中有許多《周易》中談到的陰陽之道。比如:下圍棋的雙方各執(zhí)黑白兩種棋子,與陰陽兩種勢力相對應;在圍棋棋盤的正中有一個點,稱為“天元”,與《周易》中宇宙始于元,元生太極相對應;除去“天元”,在圍棋棋盤的八個方向各有八個星位,正好與八卦相對應。
接下來,我再談談“書”,即書法中的《周易》變化之法。書法為中華民族之瑰寶,書法藝術(shù)的精髓在于書體的變化。比如:發(fā)展到目前為止,現(xiàn)用文字中的書體就有:楷體、宋體、隸書體、魏碑體、行書體等等。這與《周易》中提到的變化為常理相對應。
就書法藝術(shù)而言,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更加強調(diào)在同一篇幅中相同文字的變化之美。比如:在王羲之、黃庭堅等書法大家的行草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同字的變化之美。可見,書法藝術(shù)的這種變化精髓與《周易》中強調(diào)的永遠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本身是相得益彰的。
最后,我們再一同看看“畫”,看看中國國畫中的《周易》虛實境界。與書法相對應的中華傳統(tǒng)藝術(shù)就是中國國畫。它獨特的繪畫技法、繪畫工具、及美學理論與西方的繪畫藝術(shù)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這里處處都滲透著深厚的中國文化。
就國畫繪畫技法而言,非常強調(diào)作品在用墨時的濃淡、虛實的變化關(guān)系。這種技法與《周易》中強調(diào)的陰陽轉(zhuǎn)換、虛實無常態(tài)相對應。
就國畫繪畫風格而言,分為寫實的工筆畫和寫意的寫意畫。這兩種一實一虛的風格與《周易》中強調(diào)的虛實境界相對應。
另外,在作品中使用的作者圖章也常常分為不同的陰章和陽章,這與《周易》中的陰陽相對應。
在國畫作品中一直強調(diào)“留白為美”,即在作品中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間為好。這與《周易》中“乾卦”強調(diào)的戒盈知退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在這里,我舉一個案例來說明一下。國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