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老總開始著力打造個人品牌?從高調的馬云到“低調”的任正非,從40后的柳傳志到90后的馬佳佳,大家環(huán)肥燕瘦,各有妙招。劉輝找了幾個數(shù)據(jù)供大家參考一下:
“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粉絲270萬;雷軍微博:粉絲860萬;
“360安全衛(wèi)士”官方微博:粉絲660萬;周鴻祎微博:粉絲830萬;
“萬科周刊”官方微博:粉絲4萬;王石微博:粉絲1380萬;
“華遠會”官方微博:粉絲3萬;任志強微博:粉絲2000萬;
各位看官有何感覺?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每個企業(yè)都要懂得一點:我們正在進入領袖營銷時代,每個企業(yè)的老總都必須站在前臺,成為企業(yè)的代言人!
為什么?答案很簡單,時代變了,“瞬聯(lián)”的自媒體時代,人們更喜歡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你的公司。所以互聯(lián)網時代的營銷是人的營銷,而不是公司的營銷。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公司,必須先喜歡上你們公司的人。
從更專業(yè)的學術分析上講,在互聯(lián)網營銷時代,大眾傳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或者擬人化這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
這意味著,電商時代,每一家企業(yè)都應該做領袖營銷!總裁應該電商化:開始用心經營自己的微薄、微信、用心經營自己的粉絲群。
在這個意義上,總裁電商化包括了三個基本內涵:
1、客戶角度:客戶不是喜歡一家公司,客戶喜歡的是這家公司的某個人。
你可能不喜歡中國工程院這個機構,但你會喜歡袁隆平這個人;人們可能對小米公司沒什么感覺,但雷軍卻讓很多人喜歡,尤其是“米粉”。
同樣的道理,羅永浩有什么資格做手機?他不過是因為英語培訓出名而已。但從粉絲邏輯看,結論卻恰好顛倒過來,人們喜歡老羅,喜歡代表他們與西門子干仗的老羅,那他做個手機,我們看看,或者買回一臺來體驗一下又如何?反正手機如今不就是個玩具嗎?
對于今天手握“自媒體”的消費者來說,一個沒有人格魅力領袖的企業(yè),是一個平庸的企業(yè),而身上沒有故事的領袖,是一個沒有“人味”的領袖。
2、企業(yè)角度:一個有個性的老總等于半個Marketing。
不管你的生意是B2B還是B2C,作為老總,你都應該首先是企業(yè)與消費者的溝通者。
所謂微博、微信等,無非就是提供了一個平臺,讓那些“小人物”發(fā)出他們的聲音,說出他們的感覺。而過去電視時代、報紙時代,只有付得起錢才能說話。
當“小人物”們都可以成為“媒體主角”的時候,如果老總沒有什么可說的、可看的,那這家企業(yè)有什么可看的?一個不融入你生活圈的朋友,再有錢,那也是他的錢,關你我鳥事?
3、傳播角度:老總首先是一個消費者,然后才是消費者的老大。
電商時代,客戶愿意聽別人的使用體驗,而不愿聽企業(yè)的宣傳。在米粉眼中,與其說雷軍是個老總,不如說是一個超級玩家,是一個超級發(fā)燒友——他是我們是一伙的!他們之間,不是買賣談判,而是發(fā)燒友之間的技藝切磋。
在互聯(lián)網的社交時代,每家公司的總裁就是消費者部落的老大,你不僅要享受部落的跟從,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回報這種跟從。在一個人際交往的社會,人們不會跟從一家公司,但人們會跟從自己認同的老大,哪怕老大得到的利益多了點。
過去,媒體資源有限,只有知名企業(yè)的老總才做公眾溝通,現(xiàn)在,自媒體資源無限,每個企業(yè)的老總都應該致力成為某一個細分行業(yè)的意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