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亦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直譯】
道,用來說明道理的,解釋天地萬物千差萬別的道理。
名,用來命名的,給天地萬物以各自不同的名字。
天地形成之前混沌一片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萬物形成之后才開始的。
所以說,處于無欲的狀態(tài)可以看到天地蘊藏隱蔽的奇妙,處于欲望的狀態(tài)可以看到天地動搖升遷過程。
有和無,雖然名字不一樣,卻是同生共存,都是從細微中變化而來,雖然微小,卻是大千世界萬物演繹的起源之門。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傾,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直譯】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并且一致尊崇美好,卻忘記惡行的存在討厭它,其實是不對的。
都知道善良而且推崇善行,卻忽略了不善一樣大有人在。
所以說,有和無是相生并存,困難和容易是相互成就,長和短是互相彌補,高和低相互影響,音樂和聲調(diào)互相合拍,前面和后隨互相照應。
所以圣人更多的是做默默無聞的事情,以道德和精神影響他人,身教重于言教。
萬物成長有其自然規(guī)律從不分先后,生成之后不據(jù)為己有,有所作為不高高在上,大功告成也不傲功。
因為不居功自傲,原本存在一樣不會輕易消失。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可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直譯】
不過分夸耀有才能的人,避免人民攀比邀功。
不抬高稀缺物品的價格,避免人心羨慕產(chǎn)生盜竊心理。
不看見引起欲望的事物,人們就不會胡思亂想。
所以圣人的治國道理在于:讓人民心胸淡泊精神滿足,吃飽喝足,削弱斗志,強身健體,去掉人民過多的胡思亂想減少欲望煩惱,即便有智慧的人也不會隨意作為,大家相安無擾則天下還有什么可需要治理的呢?!
第四章
【原文】 道沖,而用之域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直譯】
道的放大應用,是博大無際沒有局限的。
空曠看不到底的深淵,好似萬物生成的宗源。
就象清澈的流水呀,那是自然的客觀存在。
我們不知道“道”是從那里來,好像在天帝誕生之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致窮,不如守中。
【直譯】
天地缺乏仁愛,世間萬物就會遭受劫難。
圣人缺乏仁愛,天下百姓將面臨災禍。
天地之間,難道不是空闊的么?
含蓄的時候不會暴露,運動的時候就會顯山露水,少說多做,過多的言語將導致失敗,不如沉默守護中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