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術(shù)”起于先秦 ,大約與“行氣術(shù)”同時。集秦漢前禮儀論著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笔菫楸俟刃g(shù)最早的理論根據(jù)?!痘茨献印さ匦巍芬灿蓄愃频挠涊d。而《人間》還載有實例,如記述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笔菫槭芳d最早之辟谷實踐者。
莊子曾經(jīng)描述過“餐風(fēng)飲露”的神人理想,“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而后來的道家踐履者則通過千年實踐把它化入了現(xiàn)實生活之中,形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養(yǎng)生方法———“辟谷”。在道家典籍匯編《云笈七簽》里,用極大的篇幅介紹了一系列的方法。其理論認(rèn)為,由于人們亂吃多吃而導(dǎo)致體內(nèi)存留了太多的垃圾,垃圾發(fā)酵則自然生病,輕則頭痛腦熱,重則要人小命。對治之策是少吃或者不吃主食,而輔以方家們提供的食譜,而且量要極少。更有修煉得道者,居青山之側(cè)碧水之畔,所謂“居山辟谷”,朝吸晨露暮飲清風(fēng),而求得身輕體健,長壽延年。無論是《抱樸子》還是《神仙傳》都記載了許多這樣的人物和人生。
往事歷千年,今天的都市人也玩起了這個,多有女性借此減肥。修道有素的,當(dāng)然可以行之不輟,斷谷三五十日而神清氣爽,都市人遽行之,其效驗則不得而知了。從技術(shù)上講,古書上記載的辟谷者無不以修道求仙為終生志業(yè),他們熟讀古籍而且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辟谷方法、藥物以及一系列的行氣導(dǎo)引之術(shù),自然比我們這些一個星期只去接受一兩次指導(dǎo)的人要強得多,而且指導(dǎo)減肥辟谷的人也可能只是半路出家的。從策略上講,人家是“居家辟谷”,我們則是行色匆匆,人家是清心寡欲,而我們則是七情六欲。從形而上來看,別人以此為目的,而我們則以此為手段。有此三方面的差別,今日行此術(shù)者多得后遺癥也就不足怪了。
其實,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在于“辟”掉的是什么,古人認(rèn)識到“食、色”是人生兩大欲,辟谷者,其實并非真的是要辟掉谷子,而是要辟人的欲望。由于少吃,身體清瘦下來,色欲也隨之減小。所謂辟谷者,辟此兩欲也。而看今日行此術(shù)者,多半與這一目標(biāo)背道而馳,似乎辟一個星期的谷,身子瘦下來了,有人喜歡了,身體健康了,“只羨鴛鴦不羨仙了”。如果違反所謂辟谷之術(shù)辟除欲望以求身心健康的特點而行食色二字,那么,除了加重心靈的迷惑及身體的不健康之外,還能得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