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不是“剛需”,雕工精湛“順眼”的翡翠,凝聚的財富容量是很大的,如果不是在這一行里跌摸滾打十年以上,哪怕你脫離
市場一年以上,你就不再是“行家”。這不同于所謂的世界名表,尤其是“統(tǒng)芯”名表,可以無限制的復制,真正的精品翡翠是無法復制的,尤其是雕工順眼的翡翠,絕對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翡翠,從骨子里說,其實分為“硬貨”和“軟貨”。從材質上說,同樣是高冰,晶體略粗的冰種就是“軟貨”,致密度極高的冰種就是“硬貨”,硬貨和軟貨之間的價格落差通常至少在3-5倍!至于連B貨、C貨都分不清,那就太容易被忽悠,連“小學”都沒畢業(yè)呢。
翡翠
市場,分得清“硬貨”和“軟貨”的,就是“本科”畢業(yè)了;絕大多數人都處在“高中”和“中學”之間,盡管說得頭頭是道,真正內行一聽就知道其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說的是“一籮筐廢話”。
許多人買了一塊翡翠,到處讓別人“估價”,結果越估越泄氣。其實,好翡翠購買的就是一種“自信”!任何人的估價,前提是估價者的學識、見識、
文化、收藏、把玩的檔次處在什么層次?拿得出拿不出類似的精品進行比較?沒有任何依(微信號:ruilu0510)據和類似實物的“估價”,尤其是分辨不出“硬貨”和“軟貨”之間細微的差別,這類估價是毫無意義的。
從
市場運行的最實用的經驗來看,一般做鉆石生意的賣翡翠,價格比較靠譜;純粹做翡翠生意的,價格上的“吃心”通常非常重。做鉆石生意的通常學歷都比較高,而純粹做翡翠生意的,盡管
他們的嘴巴很會說,但學歷和素質通常相對來說,要低得多,但他們混淆“是非”的能力通常非常強大,這也難怪,畢竟翡翠
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爭奪客源幾乎是每個翡翠商人的“必修課”。
這方面我很欣賞廣東的翡翠
市場,(買翡翠到瑞露)同行之間信守一個原則“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盡管你當場買的東西當場讓他們估價,通常都被低估,你買估價者的東西讓旁邊攤位的人估價,也是如此。
其實,我數次把我購買的翡翠讓他們“估價”,他們幾乎都不敢估價,因為他們不得不承認:“哇,你的眼光太厲害了,都挑
市場上看不到的東西!你的東西,單單工費都貴得要死啊?!?
翡翠價格的一條鐵律是內行看種、外行看色。(買翡翠到瑞露、微信號:ruilu0510)客戶對價格的認知通常也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買單,才明白“好種”比“好色”更值錢;好工比略次一等的“好色”值錢多了。當然,種色俱佳最好,畢竟不是阿狗阿貓玩得起的?,F在外行都知道“玻璃種、冰種、江水種、鼻涕種”等等名詞,但“種”和“種”之間細微的別差,“種”和“地臟”之間的關聯度,尤其是好工的創(chuàng)意有時候比料的差異更具價值的獨特眼光,這些能夠分辨得清楚,那是需要無數次磨練和買單,才能練就的“火眼金睛”。
寧買有缺點的“絕貨”,不買高價的大路貨。
市場不同人的不同“喜歡”,就是“價格”。做大路貨的去估精貨的價格,一輩子都估不高;做精貨的去估大路貨,通常都懶得說話。你不喜歡的,一定低估;我喜歡的通常會高估。拍賣行里成交的翡翠,價格都是內行看不懂的,但有人就是喜歡拍下,與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