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品質決定未來人生
我的哲學導師曾言:與你交流三分鐘大約就知道你這輩子會有多少成就。當年心中有許多疑惑,如今我卻深信不疑。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上流社會的人交流話題是觀念和目標、中產階級話題常常是談如何做事;社會底層往往談論是非和對錯。我的親戚考上北大,他鄰居的一家庭主婦卻說“這小子平時讀書不勤奮、愛玩,怎么可能考上北大,肯定是偷看的吧”??梢姽砉茸拥摹翱谀诵闹T戶”真是至理名言呀。有些經(jīng)理人常說:我以前、我過去如何如何,我常會善意的提醒,一個老是談論過去的人就已經(jīng)過去了。
據(jù)研究表明企業(yè)管理70%問題是沒有溝通,而70%溝通是無效的。杰克-韋爾奇說“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也正說明了其中的道理。一分鐘的有效溝通或許可以解決我們許多管理問題、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
管理溝通培訓為何無效
現(xiàn)在許多溝通培訓未涉及企業(yè)遇到的實際問題,如: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重點是解決如何跨越部門間的專業(yè)障礙、結構障礙、流程障礙、及團隊協(xié)作落差行為如何溝通、如何目標對話、怎樣進行績效面談。同時許多培訓大多講理念、知識,可是知識比不上方法,方法比不上技能,而溝通是一項技能,需要實際操練并得到有效的跟進、輔導。
沒有回饋就沒有溝通
溝通誤區(qū)——我已經(jīng)告訴你了!我們已經(jīng)發(fā)了通知了!我們已經(jīng)商量過了!我們討論過了!問題的關鍵是對方是否理解、接受、并按照你說的去做。溝通的效果取決于接收者接收到的,而非表達者表述的。溝通是個循環(huán)過程:先認真地傾聽,然后澄清你的理解,直到你的理解和對方表達的意思一致,才擺出你的觀點,并確認對方是否理解你的觀點。為什么開會時下屬往往不說真話,只有到走廊、洗手間才可以聽到他們真實的聲音。不少會議主席只顧自己講,沒有讓下面的人回饋,有的會議主席會問“大家聽明白了嗎,有問題嗎”,結果參會的人大多回應“聽明白了,沒有問題”,這是消極回饋。如果自己講完,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對方會理解、會向自己看齊,結果只能是溝通無效,沒有回饋就沒有溝通?;仞伩梢允敲枋鲂缘?,也可以是探究性的,但要盡可能避免批判性的。
頻道差異乃溝通核心障礙
同頻道溝通就是溝通雙方思維的一致性,在溝通中常常是頻道關閉、爭奪頻道、頻道分叉。例如開會時有人走神了,你說什么他都沒有聽進去,因為他的腦頻道關閉了;我們在交流時往往不是溝通,而是在大喊大叫、自我辯護,其實是頻道爭奪;我的朋友在QQ上簽名“白天做事、晚上做夢”,后來有人給他建議改成“白天做夢、晚上做事(白天做夢想中的工作、晚上還像做正事一樣的認真)”,結果好多陌生人加他的QQ,有的甚至問他多少錢,為什么呢,許多人誤認為他從事特殊的行業(yè),其實是表達上有歧義、頻道分叉?,F(xiàn)實溝通中常常是三種現(xiàn)象同時存在。頻道差異給人挫折感,讓人容易激動和憤怒,在一致的頻道上溝通是令人愉快的,讓溝通雙方彼此欣賞。在不同的頻道上,沒有實質性的溝通發(fā)生,只有在同一個頻道上才能“通”。要主導溝通頻道,掌握溝通的主動權,溝通中不要認為不同看法就是質疑、挑戰(zhàn)、否認,而是要延遲判斷,把分歧當成機會。
傾聽——和對方的腦頻道同步
約翰.馬克斯在《領導人21個品質》寫到“優(yōu)秀的聆聽者更有驚人的影響力”,傾聽的目標就是像溝通對象一樣思考,溝通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聽什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聽語詞,聽表情、語音、語調,聽體態(tài)、肢體,聽心情、愿望、意圖,即聽懂對方想說而沒有說,甚至要你說出來的話。在技巧性討論中還要學會深度聆聽。
忠言順耳才利于行
你有沒有給出建議并不重要,關鍵是對方是否接受了建議,一定要避免激發(fā)對方的心理防衛(wèi)。否則當對方?jīng)]有安全感時,人的本能反應就是自我辯護、防衛(wèi)。因此要做到忠言順耳:說到對方愛聽,即讓對方聽得進去、讓對方聽得樂意、讓對方聽的合理。表達時需要自我評估---對方是否便于理解、是否有歧義。如何把我頭腦中的圖畫,畫在對方的頭腦里,簡單實效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簡單的,避免噪音) and Stupid(淺顯的,不要使用對方?jīng)]有的頻道),同時用提問來保障頻道的一致性,問對問題才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