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平等思維教育基地曾有一位同學,他是北京某重點實驗中學的高二學生,他數(shù)理化成績不夠好,來的時候數(shù)學35分,物理61分,化學35分。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輔導,他在學校里參加期中考試成績達到數(shù)學74分,物理61分,化學73分。
有一天,他的化學老師胡老師病了,我們臨時請了一位著名的高老師來代課,一上完課,高老師就來找我:
“唐老師,您趕緊給我講講平等思維的學習方法吧?!?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剛講完課,您的學生就跟我說:‘老師,您用的不是平等思維的學習法!’我一怔:‘怎么呢?’學生說:‘第一、您講的題目不夠精;第二、我還沒學會,您就讓我過去了?!亟虒W習方法的老師絕對不是這樣的!”
……
習慣是就是行為的自動完成能力,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jiān)控,在什么情況下就自然按什么規(guī)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fā)感到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于每一個人都適用。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和工作人員都是大有好處的。。
國內(nèi)外教學研究統(tǒng)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
習慣是人在較長時間內(nèi)形成的規(guī)律性的行為方式,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個方面的好處是:可以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你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時起床,每天什么時間鍛煉,什么時間做作業(yè),每天必須看多少書等等。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來說,幾乎都是靠生物鐘、靠條件反射來自動控制的,他的下意識會隨時隨地支配他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松松,有條有理。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可終身受益。如果不是靠習慣,這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甚至丟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動輒被動,造成心煩意亂。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及習慣時說:“有時事務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訣實際上在于把90%的生活變成習慣,這樣你就可以習慣成自然了。畢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這是習慣。”
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調(diào)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一個養(yǎng)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對學習有一種親合心理,他從心底里把學習當成了第一需要,他的心思始終在學習上,甚至連睡眠做夢的內(nèi)容也都與學習相關。這就是潛意識在發(fā)揮作用。潛意識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時候,甚至在睡眠的時候產(chǎn)生靈感,都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剌激,與自己不懈尋覓、孜孜以求、長期探索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然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