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思維:談談舍得
有網友曾經讓我談一下什么是舍得。今天我們就談一下舍得。 -
舍得是人們常談起的,對舍得不同的定義,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處世哲學。對舍得不同的定義又取決于人的存在狀態(tài)而不是簡單的認識深度。這里介紹兩種舍得的定義。 --
一、舍為失去或損失;得為獲得或成就。 -
這種定義是以內心的貪欲為基礎定義的,但這種定義帶來的卻是人的不幸福。 -
在這種定義下,有兩種舍得觀: -
第一種是寧愿我不得,絕不先去舍:這種人只看到自己沒有看到別人,是不知道合作的人,他只想得到,從不想付出,所以往往他什么都得不到,心情常常失望且郁悶,這是一般人所鄙視唾棄的。 -
第二種是無舍必無得,有舍才有得:這種人既想到自己又想到了別人,他是知道投資的人,他想的是得到,但不能不舍,所以往往經過努力會有所得,但由于他的功利心嚴重,他所形成的關系都是交換關系,所以他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這是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舍得觀,也是一般人所能夠認識到并樂于奉行的。 -
二、舍為內心平等;得為自然回報。 -
這種定義是以人內心的平和為基礎定義的,但這種定義帶給人的卻是大的幸福。 -
舍為內心平等,意思是明白得失不過是人們心中一時的看法,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情況下對得失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如果一個人擁有一顆平等的心,他就不會在乎一時,而是不問得失,只是埋頭耕耘,這就是舍的第二種含義。 -
得的第二種含義是自然回報。意思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因果律,即:要得到果,必去做因,要想改變果,必須改變因。每個人必然以自己的所作所為為前提獲得自己應得的一切,既然這樣,那么就把自己的心思放到做事情上,做好了事情,好的結果自然會來,不必強求,強求也沒用。 -
在這種定義下就出現了第三種舍得觀:無舍亦無得,舍得均快樂,這種人看起來往往傻乎乎的,他們可能經?!俺蕴潯保褪浅粤颂澦麄円琅f樂呵呵的,他是想開一切的人,他不求得到,從不吝惜舍,所以往往他的周圍會形成和諧的氛圍,而且他的得到會最多。對于他來說,不論舍或得都是快樂,這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 -
對舍得的三種定義,不是頭腦中的向往,更不是人的認識水平,而是人的存在狀態(tài)。如果自己不是這種狀態(tài),認識到這種理念也不過是茶余飯后的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