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現(xiàn)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院長樊綱表示,當長期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暫未見效時,應當理直氣壯地進行短期需求側宏觀調控,兩者并行不悖,但應注意控制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責,避免再度出現(xiàn)“大水漫灌”。
樊綱認為,當前中國面臨增長動力不足、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體制機制缺陷,亟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蠹叶己苤保覀円泊_實應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樊綱稱,但是這類改革可能短期內無法見效,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這些改革要“天天講、年年講,不管經濟高漲還是下降時都要隨時隨地做?!?
樊綱強調,這時候就要區(qū)分哪些屬于長期問題、長期性措施,哪些屬于短期問題、短期性措施。在他看來,凡是有關形成經濟增長能力的很大程度上都屬于供給側長期體制改革,需要長期堅持進行改革。
但是,當長期性改革短期內未見效時,短期內要不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樊綱認為,提出“六穩(wěn)”就是在很多長期性的結構性改革做不動的情況下,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維持經濟穩(wěn)定,這些短期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屬于需求側的,包括財政支出、貨幣供應、利率與稅率的調整等等。
在樊綱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的宏觀調整應該是并行不悖的。一方面要隨時隨地、時時刻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當經濟出現(xiàn)波動的時候,也要理直氣壯地采取一些宏觀調控措施。
樊綱表示,不能供給側改革遲遲不見效,就不在需求側實行一些必要的調節(jié)措施?!皟煞矫娑际切枰模斘覀冇懻摳母锏臅r候,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的改革如果沒有穩(wěn)定的發(fā)展和經濟的增長,很多改革是難以順利推進的。”
但樊綱同時強調,短期需求側宏觀調節(jié)一定要有限度,需要在力度上進行把握。
他用現(xiàn)在一提起需求側調節(jié)人們就容易想起當年4萬億“大水漫灌”一事舉例。他認為,2008年提出的“4萬億”其實并不像大家后來印象中那樣“猛”,當時的“4萬億”指的是兩年的支出,并且包含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萬億里真正的刺激政策也就2、3千億,真正的大頭不在這,當年真正的大頭是1年增長了6萬億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這才是出現(xiàn)大水漫灌的原因?!狈V說。
樊綱呼吁,為了需求側的宏觀調整不再發(fā)生”大水漫灌“,當年的教訓是:地方政府不再承擔宏觀調控職責,而均由中央政府承擔。中央政府在調控中要把握力度,把地方債務關進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