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蕭姓。
蕭姓最早發(fā)源于山東省。先秦時期,因為蕭國被滅,所以散居各地。到了秦漢時期,蕭姓外遷,就進入了它的第一個發(fā)展時期。這個時候,名人輩出,漢相蕭何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三國魏晉時期,戰(zhàn)亂頻繁,士族南遷,所以蕭姓也隨之遷徙到南方各省,家族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于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蕭姓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時期,社會相對比較穩(wěn)定,蕭姓接著南朝的這種鼎盛,依然是顯貴、龐大的世家。這個時期蕭姓開始進入福建、廣東。
今天的蕭姓在中國分布很廣了,散居各地,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比較多,這六個省的蕭姓占了全國蕭姓人口的70%。
還有一件事一定要強調一下,兩個蕭的問題:一個是“蕭”,還有一個是“肖”。這兩個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它們之間的關系很有意思。春秋時期,這兩個姓都有。但是,2000多年來,“蕭”一直在用,而“肖”在漢代以后幾乎難尋蹤跡??梢哉f,如今中國姓肖的朋友,絕大多數(shù)原來都姓蕭,這兩個姓搞亂了。
我說“肖”是罕見姓氏指的是1949年前,現(xiàn)在大家可能沒覺得,因為在《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后,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頒布以后,很多人認為這兩個是一個字,“肖“是“蕭”的簡化字和異體字。所以,當時在給姓蕭的這些人辦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xù)的時候,辦事人員順手就把“蕭”寫成“肖”了。所以,翻看現(xiàn)在的字典,還是混亂的,在“蕭”下面注“同肖”,其實不是一個姓。但是,在臺灣、香港地區(qū)及東南亞,幾乎都是姓“蕭”的,沒有姓“肖”的。
蕭姓出了一位不停出家的皇帝
蕭姓是超級大姓,出的人才太多了,我只給大家介紹一位蕭姓的皇帝,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而我們今天對他的歷史作用和文化影響所做的評價或者估計遠遠不夠。他就是梁武帝蕭衍。
蕭衍,從小非常聰明,博學多才,喜歡讀書,當時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是“竟陵八友”之一,其他人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范云等。做了皇帝以后,政績顯著,勤于政務,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了。而且,他廣開言路,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了兩個盒子,一個叫謗木函,一個叫肺石函。如果是功臣,或者有才的人,你沒有得到賞賜、提拔、重用,你可以寫信,扔在肺石函里;一般的老百姓如果要給國家提意見,或者有什么要表達的,你就投在謗木函里。這是讓民間表達意見的一個渠道,梁武帝都會批閱。
梁武帝是非常節(jié)儉的一個皇帝,他的節(jié)儉很有名,“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一頂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蓋兩年,這個在皇帝里邊是不多見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每天只吃一頓飯,忙的時候就喝點粥。
蕭衍篤信佛教。信佛以后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自己這么做,還要求全國人民效仿。他不僅管活著的人,還要管死的人,規(guī)定以后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好多老百姓就跟大臣說,不對,這老祖宗要“血食”啊,老祖宗要吃肉的,你讓他吃素行嗎?大家紛紛反對。最后,梁武帝允許用豬、牛、羊、雞,但是只許用面粉捏的,還是素的。這就對中國的影響太大了,咱們現(xiàn)在吃素齋,會發(fā)現(xiàn)有好多菜名叫素雞、素鵝、素魚、素火腿。惟妙惟肖,做得跟真的一樣。照道理講,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吃素最要緊的是心里有素,你吃著素,想著肉,還不如不吃呢,明顯是在違戒嘛。
但是到了晚年,尤其是公元520年以后,梁武帝過于篤信佛教,放著皇帝不當,多次舍身出家,到廟里去當住持,講經說法。結果大臣一看,沒皇帝了怎么辦呢?于是,大家從國庫里拿一億金錢,把他贖回來,又來當皇帝??伤攦商煊肿吡?,又到廟里去了,群臣只得再把他贖回來。贖了這么幾次以后,國庫里的錢都到廟里去了。
梁武帝還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尤為突出。他曾經通過對佛教、道教、儒學比較研究,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因果報應”結合在一起,提出一種學說,叫“三教同元說”。這對中國人的思想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F(xiàn)在中國人的信仰,對這三家沒有多大區(qū)分。比如,一般老百姓,拜孔夫子、太上老君、孫悟空、濟公、彌勒佛……什么都拜,這都是受梁武帝的影響。
小的方面梁武帝對我們的影響也很大。比如,咱們今天用的一個漢字“魔”,就是梁武帝造的字?!澳А笔氰笪牡囊糇g,最早叫摩羅,就寫成這個“摩”,梁武帝因為佛學修養(yǎng)好,他知道這個摩羅是鬼的意思,所以他就把下面的“手”改成了“鬼”。
梁武帝還對圍棋如醉如癡,甚至有因此誤事的時候。當時有個和尚,圍棋下得很好,梁武帝就召他來下棋。這個和尚剛剛到門口,梁武帝在跟別人下棋,正好要殺掉人家一批棋子,梁武帝就大叫一聲“殺掉”。門口的那些警衛(wèi)一聽,皇帝說殺掉?就把那個和尚拖出去殺了。下完棋后,梁武帝下令召見那位圍棋高手。警衛(wèi)說:“已奉旨將此人殺掉了?!绷何涞勐犃T,后悔不迭。
李白中了汪倫的計,反贊“汪倫情”
咱們現(xiàn)在講汪姓,汪姓的來源也非常有意思,其中一支竟然源于莫名其妙的改姓。雖然說中國人很重姓,一般不會改姓,但是,保不齊有個老人家會突發(fā)齊想。比如,據(jù)載,宋朝的時候,在福建泉州有一家姓翁,家有六個兒子,居然全部考中進士,這個是很少見的,概率小到接近于零,時稱“六桂聯(lián)芳”。這個老爺子應該高興得不得了,他也太好玩了,大概覺得兒子們太厲害了,全姓翁有點可惜,居然把家一分,給六個兒子每人規(guī)定了一個姓,其中第六個兒子叫翁處休,被老爺子賜姓汪。后成為一支非常發(fā)達的汪姓一族。
先秦時期,汪姓主要活動在浙江、河南、陜西、山西、山東。從兩漢到唐朝,汪姓就開始集中了。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靠近華東的這一塊,并已經發(fā)展成當?shù)氐耐?。唐朝以后,開始四散分布到全國。到宋、元、明,大概六七百年之間,汪姓主要向江南向西部移動。今天汪姓的第一大省是哪里?安徽,因為有一大支當時躲到了安徽歙縣。安徽一個省的汪姓就占了汪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汪姓和臺灣的淵源特別值得一說。汪姓的族人很早就進入了臺灣。有部書叫《臺灣通志》,其中有一節(jié)講臺灣開發(fā),就很明確地提到一段史料。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有一個人叫汪大猷,曾在泉州那邊當官。我們知道,福建泉州跟臺灣隔海相望。在汪大猷管轄的地方,當時有個記載,說海中有“沙洲數(shù)萬畝,平湖(今澎湖)”。這個島上的夷人經常來搶東西。所謂夷人,就是咱們今天講的原住民。為防止騷擾,起初,每年遇有南風起時,汪大猷便派兵守衛(wèi)防備,但是反復如此,兵士疲憊,耗費軍資,還是防不勝防。沒有辦法,于是,汪大猷就親自登島,登上了澎湖列島,也順便登上了臺灣,造了200間房屋,派士兵長期駐守。汪大猷就成了汪姓登上臺灣的導師,這個是不太多見的,因為在我們的姓氏文化當中,很多姓氏都到了臺灣,但是不太知道到底是誰第一個到的。
很有意思的是,汪姓好像跟臺灣特別有淵源。元朝時有個著名的航海家,叫汪大淵,名字一聽,特別像汪大猷的弟弟,其實不是,差了老鼻子了。他也從泉州渡過海峽登上臺灣,留下了一部非常重要且在今天還在不停再版的書,叫《島夷志略》。對臺灣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狀態(tài)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是研究古代臺灣非常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經過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發(fā)展成為臺灣較大的姓氏之一。
汪姓是大姓,比咱們想象得大。要問汪姓里邊誰最有名,相信很多人會說,汪倫。唐朝開元年間,汪倫在安徽涇縣當縣令。卸任以后,就住在涇縣桃花潭畔。天寶元年(742年)到寶應元年(762年),在這20年間,李白經常到安徽的當涂、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天寶年間,汪倫聽說李白到南陵的叔父李冰陽那兒來了,就寫信邀請李白到家里做客。李白大名鼎鼎,怎么才能把他邀請來呢?汪倫就投其所好,李白呢,一喜歡游玩,二喜歡美酒。所以汪倫就寫了一封信給李白,說:“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崩畎滓宦?,欣然前往。趕過來以后一看,沒有桃花啊,也沒酒店,啥都沒看到。
汪倫趕緊搬出一壇酒,是用桃花潭的潭水釀的,好水有好酒。請李白喝酒,然后才笑著告訴李白說:“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崩畎茁牶蟠笮Σ恢?,也沒有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汪倫留李白連住數(shù)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告別的時候還準備了一份厚禮,具體內容還被記載了下來:名馬八匹、官錦十緞。在當時是很大的一份禮了。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古代的渡口一般旁邊都有一個亭子或者房子,以便大家相送。汪倫在古渡口,又擺了一個酒席為李白餞行,并且拍手踏歌,又送了兩壇酒。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描寫朋友之間的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動人,非常有名。汪倫也因而名留千古,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