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婧營銷管理專家 企業(yè)文化顧問)
青年周恩來走出自卑
文/阿億
最近,我翻看周恩來赴日求學的日記,對他初到東京時的記述,頗為感慨。1918年1月,周恩來19歲,已從天津南開中學畢業(yè)。由于理科成績不好,不得不轉(zhuǎn)道東京,先學日語,準備參加日本春季夏季的兩次高考。周恩來有遠大抱負,然而,一切并不那么得心應手,這使19歲的周恩來覺得相當沮喪。
翻閱他這段時間的日記,大致可以讀出三個意思,甚是出乎后人意料。
一是孤單。元旦過后幾天,八伯父去世,在1月9日的日記中,周恩來寫道,已經(jīng)三天沒睡好,不知家中亂成什么樣子,恨只恨身在海外,不能立刻回國,幫四伯父做事。但是轉(zhuǎn)念想,如果不來日本,只有中學文憑,能做什么大事?恐怕于事無補。他最后安慰自己,家事放在心上,時刻用功,爭取當年考上大學,然后一步步向上,“有個報恩的日子”,而現(xiàn)在,橫下一條心,什么也不用管。
二是渴望改變自己。周恩來到日本三個月,因為沒有約束,人變懶了??梢钥闯鲋芏鱽硖煨圆⒉皇謩倧?,也非一貫勤奮,后來我們知道的偉人周恩來,大致是后天修煉而成。
三是擔憂在日本重蹈覆轍,再次嘗到高考落榜的苦果。1月29日,周恩來在日記中寫道,來日本已經(jīng)四個月,日文無任何長進,眼看春季高考將至,不由得心急如焚。日記的最后一句是:“用功呀,用功呀,時候不再給我留了”
讀周恩來日記,了解他19歲時的迷茫心事,忽然間,覺得少年人的內(nèi)心世界如此相近:對外,人人雄心勃勃;內(nèi)心里,人人惶惑而自卑。由此,普通人也該生出一份自信,至少在人生某一階段,至少在某種際遇下,偉人與你我有著同樣的焦慮,甚至是更糟的境遇。
1918年早春,周恩來報考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因為日文而落榜。夏初,周恩來報考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同樣因為語言能力不足,再次名落孫山。他的最高學歷,是南開高中畢業(yè),但他的最高職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他有著普通人的煩惱,但并沒有影響他成為20世紀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