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傳承千年的用錢智慧,讓猶太家族可以致富百年。說到財富教育,許多人也很容易窄化為理財教育。事實上,財富教育是要建立一套對應物質(zhì)生活的價值觀,并非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圣經(jīng)》一書指出,猶太人之所以能有高人一等的經(jīng)商和理財能力,都來自一代傳給一代的獨特信仰和金錢觀。至今在猶太人家庭還有一種習慣:留給子女的財產(chǎn),至少不應該比自己繼承的少。
《塔木德》凝聚了十個世紀中2000多位學者對自己民族智慧的探索。當中有許多這樣的諺語:“身體依靠心而存活,心則依靠錢包而生存?!薄ⅰ皻埡θ藗兊臇|西有三樣:煩惱、爭吵、空錢包。其中空錢包害人最甚?!?、“金錢給人間光明,金錢給眾生溫暖?!边@本經(jīng)典揭示了金錢的價值,也揭示錢是拿來做好事,不是用來炫耀身份的。透過研讀這本經(jīng)典,猶太人教育孩子從小時就學會管理錢包,與如何看待財富的價值。他們要讓子女們知道,一切必須靠自己的奮斗去獲得,絕不要因為父親是富翁,而有任何的依靠。猶太人除了致力于子女的財富教育,還充分運用他們最擅長的“契約”,用信托(TRUST)來管理遺產(chǎn)。透過信托詳盡的規(guī)范,猶太人子弟是越優(yōu)秀越能得到更多的資源。例如,家族后代進入大學,可以領到若干資金;娶妻生子、創(chuàng)業(yè),又可以領到若干資金。反之,敗家子就拿不到錢,因此一份龐大的家產(chǎn),不容易被一個不肖子孫散盡,可以留給以后更有出息的子孫使用。以信托方式照顧自己的親人、族人,就是猶太人的“大算盤”。也難怪人口很少的猶太人,卻能控制全世界的金融、思潮。讓孩子走出“金鳥籠”,教導正確用錢觀念,對自己負責。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爾瑪集團的沃爾頓家族,已逝的董事長山姆•沃爾頓奉行的財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勞動讓人有價值”。老沃爾頓從來不給孩子們零花錢,他的四個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幫忙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助裝卸簡單的貨物,老華頓則根據(jù)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F(xiàn)任沃爾瑪掌門人羅布森•沃爾頓說:“這些兒時的鍛煉,讓我喜歡自力更生的感覺!”
少給遺產(chǎn)只是消極的做法,正確的財富教育,才是對抗童年富裕病毒蔓延的良方。猶太家庭財富教育,從娃娃抓起:3歲:父母開始教他們認識硬幣和紙幣;5歲:讓他們知道錢可以購買東西,錢是怎樣來的;7歲:看懂價格的標簽,培養(yǎng)“錢能換物”的觀念;8歲:教他們?nèi)ゴ蚬べ嶅X,把錢儲在銀行里;10歲:懂得每周省下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之需 ;12歲:看穿廣告包裝的假象,設定并執(zhí)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yè)務術語。德國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邁爾思提出現(xiàn)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具有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zhì)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維,也是為自己負責,自力解決問題。
我們中國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是在“漏斗型”的資源灌注下成長——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富裕病毒對中國人的考驗,將比SARS更為嚴峻。你的孩子,做好防疫措施了嗎?黃德華認為需要教育小孩樹立正確的財富觀:財富如流水,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財富的本原是勞動,有本者,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財富之澤,如水潤澤萬物一樣,應該造福眾生,而僅非個人,否則,財富之澤,三世而衰,五世而斬。而耕讀之澤,八代以上;道德之澤,十代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