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根據(jù)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統(tǒng)計,從本月十號到二十號,是一天的時間里,120接報16例中青年猝死的病例。
【解說】最近這段時間,南寧市內(nèi)各大醫(yī)院急診部門每個月都至少接到一例猝死的案例,而據(jù)南寧市120急救中心統(tǒng)計,4月份25天接到了28例猝死案例,和往年相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解說】記者在市第一醫(yī)院了解到,今年1到4月期間共接診猝死病例80例,其中4月份截止到23號共計22例。猝死,一個聽起來有讓人恐懼的詞兒。而來自一些地方的消息,卻在提醒公眾,他們也許離我們并不遠。而可能的上升趨勢,也讓人疑惑,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在猝死的案例之中,他們的年齡,格外引人關注。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科長 徐粼:主要是由于長期熬夜,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感覺自己還比較年輕,有什么事情都能扛著,就不去醫(yī)院看,結果時間長了,一個量的積累。
【解說】在深圳,11天之內(nèi),猝死的病例共16起。而這其中,14人為男性,2人為女性,其中8人的年齡還不到40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也就是說,中青年占了一半。這與老年人是猝死高危人群的印象相去甚遠。醫(yī)生介紹,這些病例中,導致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臟驟停。而這一特征,也出現(xiàn)在南寧的猝死案例之中。
南寧市公司 員工:太累了可能會對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還有對身體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解說】根據(jù)統(tǒng)計,在南寧市的這28例猝死案例中,80%都是男性,而年齡主要都集中在了30到50歲之間。發(fā)生在深圳和南寧的案例,是個案嘛?就在最近,當這樣兩組數(shù)據(jù)刺激著人們的神經(jīng),我們也找到了另外兩份數(shù)據(jù),在說明著問題的趨勢和嚴重性。有數(shù)據(jù)則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的人數(shù)多達55萬,也就是說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而根據(jù)媒體報道,1998年,北京市120轉運救治的中青年猝死者80多名,但到了2011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為270多名。
【評論】一看到這個新聞,讓人不免心里一驚,中青年,處在人生的黃金年齡段,原本應該是身體健康狀況最佳的一個群體,卻遭遇猝死。在扼腕嘆息的背后,我們,特別是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的人們,也都在心里有一個問號,這種猝死會不會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甚至是自己身上。
【評論】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約一半的猝死直接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驟停。而猝死病例之所以集中在中青年,醫(yī)生認為與就診不及時有關系。長期熬夜,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感覺自己還比較年輕,有什么事情都能扛著,就不去醫(yī)院,結果時間長了,就是一個量的積累,過勞也就應運而生。
【解說】燃一支蠟燭,寄托哀思。最近一個月,在潘潔名為“潘小迷糊”的微博上,每天仍有網(wǎng)友前來悼念這位漂亮可愛的姑娘。一年前的4月12日,一則“普華永道美女碩士過勞死”的帖子曾引發(fā)無數(shù)關注,僅一晚上就有近萬人轉發(fā)。帖子中提到,25歲的潘潔,在2011年4月10日晚上,因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
“各個都說,別干了……”“白細胞一千八是神馬(什么)概念……”這是潘潔去世前幾天,在微博上留下的兩條信息。而翻看她生命最后幾個月的微博,“又加班了”、“我要睡覺”成為了經(jīng)常提及的內(nèi)容。雖然潘潔的病亡和勞碌之間并不能證明有直接聯(lián)系,但是同事眼中這個干活很拼的女孩,網(wǎng)友眼中那份注定辛勞的工作,都讓人們自然的開始討論起白領的健康。
今天,當潘潔的故事,還在人們之間談論分析,當人們還在深深的為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簡單搜索就會發(fā)現(xiàn),年輕白領早逝,似乎已成為一種并不鮮見的情況。
【解說】知識就是力量,奮斗永無止境,但當身體已經(jīng)無力,這些正值青春,本該屬于“身體倍兒棒,吃嗎嗎香”的年輕人,卻一個個告別人世,留下了未完的故事和遺憾悲傷。
2011年,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院在對92個過勞死案例進行分析后,發(fā)布報告指出,近年來“過勞死”發(fā)病率直線上升、其中已男性人群居多。 IT行業(yè)“過勞死”年齡最低,平均只有37.9歲。
去年五一節(jié)期間,智聯(lián)招聘一份對3000多名職場人的調(diào)查顯示,近三成人勞動節(jié)期間需要加班。而搜索“五一,加班”這樣的關鍵詞,我們看到,更多的討論集中在如何計算“加班費”上,當加班成為很多白領被動的無奈接受,酬勞補償?shù)谋澈?,卻是無法保證的健康。
就在幾天前,有媒體發(fā)起的一項“你平均一周加班幾小時?"的調(diào)查,超過一半的人投票選擇了“我已經(jīng)腦殘了”這一選項。沒日沒夜的苦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自己身體不適的忽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危險“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
【解說】“年輕人猝死的原因是什么?”,有報道稱,中國已經(jīng)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每年有60萬人因過勞導致死亡。
【評論】這是搜狐網(wǎng)健康頻道所做的名為“你恐懼過勞死嗎”的調(diào)查,從調(diào)查結果可看端倪。工作時間長,應酬多,不醉還不休,睡得最少,干得最多,有了個頭疼腦熱的,也顧不上去醫(yī)院,白領的生活狀態(tài)讓人擔憂,有媒體用被累倒的一代來形容中青年白領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如果把過勞比作是過程,是個量的積累,那么猝死其實就是結果,是質(zhì)的變化。
在關注過勞死,和猝死的病因以外,我們更關注導致猝死頻發(fā)的原因,有著怎樣的社會背景,我們來連線曾經(jīng)中央財經(jīng)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 人口健康學博士,王存同。
【評論】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房租,再看看每個月的薪水,工作不拼命怎么能行?更別說高不可攀的房價了,那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忙碌的白領為了生活,為了未來,這些苦必須得吃,但,高強度的生存狀態(tài),很容易讓人遠離健康。
我們說,工作是人生漫長過程中的一件平常事,要勤懇向上,但急功近利不可取?,F(xiàn)代人職場中奉行的“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其實是欲速則不達?!?就好像本山大叔的名言,人生最痛苦的事,人死了,錢沒花完。
目前,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商業(yè)化程度日益增強,追求效益成為許多用人單位的主要目標。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價值觀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常常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之中。許多人為了尋找內(nèi)在的安全感和個人發(fā)展,而不得不接受過重的工作任務,以承受超負荷、甚至透支生命的工作方式獲取財富、改善生活。這種職業(yè)壓力超過個體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就會損害個體的身心健康。最終耗盡自己的全部精力,造成所謂“過勞死”的現(xiàn)象發(fā)生。
【解說】今天,仍有人在轉載這段博客文字。而博客的總點擊量,也已經(jīng)超過了1400萬。但博客的主人,卻無法享受這份被關注的榮耀——因為早在去年4月19日,她就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她的名字,叫于娟。寫下這些文字時,醫(yī)院CT報告已顯示,她全身骨頭發(fā)黑、脊椎彎曲、癌細胞擴散到全身軀干,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她寫下六萬多字的博客日記,博客的名字叫——《于娟:活著就是王道》
【解說】如果還活著,于娟今年也僅僅34歲。而她短暫的人生履歷,原本光彩奪目到羨煞旁人。用她的話來說:論事業(yè),本科、碩士、博士、出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拿下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頭銜,回國后又在復旦大學擔任講師。而論家庭,結婚八年,育有一子,和睦美滿。但這一切,都隨著2009年10月于娟被檢測出癌癥晚期,戛然而止。當時于娟被告知,她連動手術的機會都沒有。
于娟:我只想要我兒子有媽,要我父母有女兒,要我愛人有妻子。
【解說】這些家庭錄像,記錄著于娟最后的生活。因為失去了手術機會,于娟體內(nèi)新陳代謝的速度非???,只能靠注射和口服藥物維持。2.5萬元一支的針,每21天就要注射一次。1萬多塊錢1盒的藥,只夠吃14天。為了支付昂貴的治療費,于娟賣掉了自己剛買的新房,以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租房生活。
于娟:每個人都像陀螺一樣,你在轉的時候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所以說我是被迫停下來,所以說我能看得清楚大家轉陀螺時候的一個狀態(tài),我希望大家不要轉得太快,因為這樣很容易像我這樣跌下來什么都做不了。
【解說】于娟曾自認為身體很好,十四年的病歷卡上,都只有兩三行字,但為什么,她卻一下子就到了癌癥晚期?從2010年5月起,于娟開始在博客中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在將近14年的求學奮斗中,為了考研、考博和各種證書,她基本沒有凌晨前睡過覺。她日夜兼程,三年半同時獲得了挪威奧斯陸大學經(jīng)濟系的碩士學位,以及復旦的博士學位。工作僅僅一年,無論國際、國家、省市的項目,她都全部攬入。而且她打算在兩三年內(nèi),做到副教授的崗位。于娟說,她在三十歲之前,有著太多的欲望和目標。
于娟:因為我以前就是想讓自己的父母過得好一點,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想換一所大一點的房子,想過得稍微舒服一點。后來病了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的快樂也不是說他們是不是能住大房子,也不是說他們是不是能到一個全球最好的早教中心里去怎么樣怎么樣,而是說是不是你是好好的。
【解說】一天兩次的骨髓穿刺、一日幾十次的嘔吐、幾十次痛到昏厥、無數(shù)次的化療、不斷目睹病友過世,于娟最后日子的那些經(jīng)歷,讓她除卻反思自己,也想提醒那些如她一樣似陀螺般高速運轉的人們。
【同期】可能從我的這種生死臨界的情況下,去反觀世間的情況,去提醒那些活得好好的,卻整天去追求這種大車大房子這樣的年輕人,或者跟我同齡的人,有一個反思。如果我寫下來這個東西,哪怕是讓一個人看到以后有所反思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或者是這種工作習慣,從而不再受我這種罪的話,我覺得也蠻值的。
【解說】如今,在于娟的博客中,仍有人留言說:可以從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生活方式的影子。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在京發(fā)布十大健康透支行業(yè)調(diào)查結果,被調(diào)查的30多個行業(yè)人群出現(xiàn)不同程度健康受損,制造、金融、教育、媒體、法律業(yè)人群健康透支位居前五位。其中,近七成人感覺疲勞,五成人從不鍛煉;五成人每年體檢一次,三成人從不體檢。
10萬人參與的《CCTV2011-2012經(jīng)濟生活大調(diào)查》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超過七成中國人的日均休閑時間不超過3小時,其中8%的受訪者忙碌不堪,休閑時間為零。
【評論】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也是需要保養(yǎng)維修的,也是有著負荷極限的,而現(xiàn)代白領們卻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這臺機器的底線,只顧消耗,不知保養(yǎng),最終換來的就是機器的崩潰。最后,我們再來重新看一下復旦大學于娟的臨終之言,體會一下她的生命感悟。
健康人人關心 學會去偽存真!
連自己的健康都不關心的人怎能做好任何事情?
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能與他任何合作?
世間萬事,健康第一!沒有健康,沒有一切!
幸福=健康×財富!0×任何數(shù)都=0 !
不關心自己健康的人
是在無情地掠奪家人的時間和金錢!
人人都有基因缺陷,人人都受環(huán)境污染!
世上沒有健康人:誰也別說“我是健康的!”
每人每秒走向病死,速度不同方式不同!
走出兩個誤區(qū):“今天我沒病”、“病后能治好”
說明兩個事實:“今天你半病”、“病成難治好”
大官大款大醫(yī)百姓,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無論積攢多少財富,等病才治全球無能!
有錢能使鬼推磨,唯獨健康買不回!
無論多大本事的人在病痛面前都會低下高昂的頭,
無論多大能力的人在醫(yī)生面前都會閉上萬能的嘴!
不要等到心肌梗死腦中風才去醫(yī)院搶救,
不要等到癌癥長大成形才去手術放化療!
那時有時間也有錢了但是沒有后悔藥了!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SPAN>
被動等病吃藥打針做手術放化療遭錢受罪人去財空
主動預防 檢測管理常保健早治療 省錢享受健康長壽
每人每天廿四小時,先放哪里結果不同!時間要管理!
最寶貴的是健康和時間!最值錢的是信息和知識!
按下生活暫停鍵:抽點時間,多獲信息,多學知識!
上 “中華講師網(wǎng)” 搜 “張晗旭” 看 “評價中心” 。
所有關心自己與家人健康孝順父母不愿等病的朋友:
大家一起來推廣中華養(yǎng)生文化健康素養(yǎng)教育事業(yè)吧!
全家老少一生注重養(yǎng)生保健未雨綢繆防病延緩衰老!
不再等病 先分真假!上 “人人健康生活網(wǎng)”
看張教授在全國政協(xié)和中華健康管理論壇講話
祝人人健康!家家幸福!天天快樂!爽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