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王忠誠講師,王忠誠聯(lián)系方式,王忠誠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家庭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王忠誠:家長焦慮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咨詢大集解答小記
2016-01-20 41342
由于工作的緣故,常常要深入到中小學幼兒園,給老師和家長講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話題,也經(jīng)常應報刊、電臺之約,為其撰寫有關(guān)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近日,筆者又以“專家”的身份,參加了由青島市教育局、青島市家長學校組織的第三屆家庭教育咨詢大集。整個上午,前來“趕集”的家長絡(luò)繹不絕,先后解答了數(shù)十位家長的提問,家長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cè)面提出了各種問題,在這里挑選幾點共性的話題,將筆者不成熟的解答提供給家長朋友,僅供參考: 該放手時就放手 幾位媽媽焦慮地詢問:我家孩子凡事都依賴家長,我該怎么辦才能解脫孩子的這種依賴感呢?我家孩子上學總是拖拖拉拉,遲到了還埋怨家長,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些事情應該讓他嘗試著去實踐、去做,這也是自然規(guī)律,當家長的不要凡事總是放心不下。 拿孩子上學來說吧,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家長適當接送是應當?shù)?。可是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長大,你能永遠這樣接送下去嗎?每天上下學,是培養(yǎng)孩子剛毅,能吃苦的一個最佳好機會,可惜很多家長錯過了。我們不妨把視線轉(zhuǎn)向?qū)W??纯矗搅朔艑W的時候,小學門口家長來接送孩子的場面是相當壯觀的,你可以經(jīng)??匆娺@樣的情景:爺爺背著孩子的書包,奶奶領(lǐng)著孩子的小手;爸爸或媽媽親自開車或騎自行車接送孩子等等。實際上家長這樣的行為完全是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能力的發(fā)展與發(fā)揮。 其實,讓孩子鍛煉著自己上學,可以讓他在路途上尋找到不少樂趣,也能夠?qū)W到許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只要是家長放心,孩子定能夠給你一個驚喜的。 有些孩子上學常常遲到,孩子竟然將遲到的責任歸結(jié)為父母,甚至把上學視為家長的事情。上學究竟是誰的事?遲到了該有誰來負責?何時我們的家長才能終止不送孩子上學?…… 一系列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作為父母,應該從小讓孩子懂得按時上學,上學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幼兒園和學校不喜歡學生有遲到的現(xiàn)象。試想,一個不能按時上學的學生,將來怎能按時上班工作?一個不守時的學生,將來又怎么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怎么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許多家長每天早晨叫醒孩子起床要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他們抱怨: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這不難。要讓孩子明白,上學是自己的事情,家長沒有義務來代替他包辦一切。作為一個學生,就應該按時起床,準時上學,不能遲到。要是遇到雨雪天氣,還要提早一些時間起床,免得在路上堵車什么的。要是坐不上車,就是走也要到學校,因為按時上學是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所以,家長有必要在孩子上學第一天起就應該讓他明白這份責任。孩子上了學,家長可給孩子買一個小鬧鐘,并給孩子交代明白,把時間控制好,和小鬧鐘交朋友,每天早晨當聽到小鬧鐘一響,就要立即起床,以后爸爸媽媽就不再叫你了。如果是起不了床,上學遲到了,責任由自己承擔。這樣堅持一個周左右,孩子就會慢慢適應過來,到時鬧鐘一叫,孩子就會馬上起床。 說實話,家長代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很難想象,今天這些依賴性很強的孩子,將來會當個好父母!身為家長,我們應當明白:做為父母,我們要教育孩子對待自己的事情要有一種獨立的責任感,如果缺少了這種責任感,孩子會控制不住自己,將來甚至給父母惹禍,嚴重者帶來家庭悲劇。 如何讓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責任的種子?成功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 讓孩子自己決定。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好辦法。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玩具、書包、書籍等物品,要自己負責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要自己負責打掃,自己的被褥要自己來負責收拾等等。只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長大了才能做個懂得自律的人。 要說明的是,不管孩子為自己或為家中做了什么事情,家長都不能在報酬上做文章。家長一旦養(yǎng)成了只要是孩子做事情就付給孩子報酬的做法,就會給孩子養(yǎng)成金錢第一的想法,失去了自尊,甚至影響了孩子今后做事情的興趣和愿望,形成凡事都要思前想后的錯誤觀念。 要正確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就要在家中給予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和崗位。許多家長,特別是年輕的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家務活根本不讓孩子動手,既是孩子要幫助大人干點什么,大人也會說:“別添亂?!薄白ゾo時間學習去。”等等。孩子漸漸長大了,家長整天埋怨:“我們家的孩子不會干活?!逼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阻礙了孩子動手勞動的習慣。孩子在家不干活,也會對這個家不負責任,長此下去,孩子就會變得自私自利,孤獨冷漠,好像在家里所有的活都和自己沒關(guān)系似的。到父母醒悟過來的時候再埋怨孩子不干活,一切都晚了。   一份資料顯示:中國城市的兒童每天勞動的時間平均不足0.2小時,是世界兒童中參加勞動最少的?!帮垇韽埧冢聛砩焓帧痹谖覀兊暮⒆由砩象w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給孩子充裕時間勞動吧!讓孩子在家中有固定的“工作”,如掃地、刷碗等,家長天天都要吩咐孩子做事情,并將事情負責到底,這樣做最起碼讓孩子了解生活、了解父母的艱辛,同時也增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為今后的自身發(fā)展大有好處。地是種出來的,工作是干出來的。什么時候不勞動也不行,不勞動者不得食。我們應該讓孩子體驗到:如果我們不勞動,將來大家都會沒飯吃,沒工作干。   當然對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長要給予認同和贊賞,以賞識的口吻來評價孩子。如果只是用金錢來獎賞孩子的勞動,最終會導致孩子濃厚的自私自利。 批評孩子要讓他心服口復 有家長咨詢: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他總是不服氣,我該怎么辦?我批評孩子時,我說一句,孩子有三句在等著我,總是和我頂嘴,我該怎么辦? 應當承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讓冰凍全部融化了也非一日之暖。我們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是否想到過孩子的壞習慣是父母所“制造”出來的?可責任卻要孩子一個人來承擔?這是多么的不公平呀! 孩子犯了錯誤,免不了要受到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的批評,孩子是否心服口服?如果你沒有弄清是非忘加批評孩子,孩子就會不服氣。 作為父母,首先要用童心去考慮孩子能夠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如果你不完全理解,那么如何去說服孩子呢?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給他說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絕不能用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強行向孩子灌輸。書本上的道理看起來順理,但做起來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要因人而易。給孩子講大道理是很難接受的。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懲罰孩子或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出氣包。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永久的影響。要仔細觀察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盡量去理解他,即使需要就某件事情批評他,也要在弄清楚真相之后再作批評。 那些動不動就拿孩子出氣的父母,是永遠也教育不好孩子的。有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在外面喝了酒就回家教訓孩子,甚至是孩子睡下了,也要把孩子叫醒,長此下去,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形象就會逐漸消失的。所以孩子犯了錯誤就不敢回家,惟恐回家遭受父母的打罵。那些離家出走的孩子的事例,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其實孩子犯了錯誤,等他明白過來之后,也是后悔的,孩子總歸是孩子嗎,你不允許他犯錯誤那是不對的。犯過一次錯誤,就給自己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某種程度上說,孩子是表揚出來的,但是也是在犯過許多次錯誤之后成長起來的,難道不是嗎? 孩子犯了錯誤批評一頓是對的,但是,有些父母得理不饒人,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霸道的氣勢,還說這是讓孩子怕你,這有必要嗎?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抓住孩子所犯錯誤的要害對其進行批評說服,千萬不可忘加指責孩子。有時即使你批評得對,但是也不要把話說的太多,那些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的父母,話說的太多就失去了作用了。好話說三遍,孩子就會厭煩。即使你再怎么生氣,再怎么大聲呵斥孩子,他也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孩子的錯該怎么犯還是怎么犯,一旦形成了破罐子破摔,那就麻煩了。 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心理,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更不能一味抓住孩子的小辮不放手,孩子一犯錯誤就把過去所犯的錯誤統(tǒng)統(tǒng)抖摟出來,在孩子面前說一些過繼的話。這樣做只能是給孩子增加思想上的壓力,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孩子一見你批評他,就會產(chǎn)生厭倦心理,甚至連聽都不聽,更可怕的是,干脆走的遠遠的,連見你都不想見。 所以,凡事要說理,只有依理來說服孩子,孩子才能聽得進父母的話。 正視孩子的對抗情緒 一位媽媽和一位爸爸咨詢說:我家孩子總是和我對著干,我該怎么辦?我給孩子布置任務,孩子就是不愿意做,而且老和我作對,我該如何才好? 許多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你讓他做這個他偏干那個,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這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呢?這就是孩子的對抗情緒。在一定條件下,孩子發(fā)生這種對抗情緒是完全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不必擔心。 幼時的孩子,身體雖然迅速增長,但心理卻并不成熟。此時孩子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對成人缺少基本的信任,總覺得父母管的太嚴,好似有意和自己過不去,因此形成強烈的逆反心理,于是才形成了你讓他朝東,他偏向西,你讓他干這個,他偏干那個。此時的孩子特別需要心靈上的關(guān)懷,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家長朋友般的呵護與溝通,但是,由于父母工作、家庭、生活等壓力很大,而對孩子常常是急噪,這樣跟孩子說話,往往是聲音不大不會說話,孩子是在父子或母子之間碰撞中長大的。如何才能消除孩子的這種對抗情緒呢? 首先要欣賞對方。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說什么話,家長要用平靜的心態(tài),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因為孩子的所想、所思、所做等都是遠遠超乎我們意料之外的。 其次,對話要友好、和氣。家長要把孩子當成最好最好的朋友,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要你傾訴自己的心聲時,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先停下來聽孩子講完,千萬不要說:“我沒空兒?!薄暗任颐ν炅嗽僬f。”等拒絕孩子。茶余飯后是聊天、溝通的最佳時機,家長可要及時把握好。 另外,家長與孩子之間要相互理解。家長與孩子彼此之間要坦率地表達自己,設(shè)身處地待人,和孩子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