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王忠誠講師,王忠誠聯(lián)系方式,王忠誠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家庭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王忠誠:好習慣要從生活習慣抓起——走進山東青島膠州市第四實驗小學
2016-01-20 10313

119,上午9:00,一場專門為三年級的家長做的題為《好習慣一生享不盡的財富》在山東青島膠州市第四實驗小學舉行。

對于三年級的家長來說,很多都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一個孩子缺少了習慣,那么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始無終的,甚至是有很大很大的惰性。人的習慣有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飲食習慣、行為習慣……在眾多的習慣中,生活習慣是萬源習慣的根基,所以對于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父母要首抓不放松,我經(jīng)常在講座或是做節(jié)目中說過,生活習慣到位了,其他的學習習慣等等,自然而然就會好,可見,生活習慣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把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而把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放到了無關緊要的位置。他們認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都是小事。只要抓住西瓜,丟了芝麻無所謂。這樣的觀念,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家教誤區(qū)。生活中,往往很多孩子做事毛毛糙糙,甚至不喜歡去做事,認為有爸爸媽媽在,自己根本不需要去做事的,有的孩子自己小小的事都不想去做,甚至說我做了也做不好,其實,只要是孩子細心、用心能做好每件小事,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同樣的道理,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生活上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生活上沒有規(guī)矩的人,學習上也不會有章法。人的行為風格是統(tǒng)一的,不能被簡單割裂開來。一個人的思維習慣一經(jīng)形成,就很難改變,生活習慣往往會無意識地遷移到學習上。正確的事情不分大小,錯誤的事情也不分大小。面對生活中的瑣碎事,好多人往往不用心去做。有些人吃完飯不收拾碗筷,用過的東西隨手亂放,出門不隨手關燈,上完廁所不放水沖等等。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眼里是小事。其實,正是這些小事,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

培養(yǎng)孩子好的生活習慣,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提升生活品位。改掉懶散、邋遢、推諉、拖沓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嚴謹、認真、整齊、有序的生活作風,時時事事給孩子做好表率。

第二,凡事要用心。好多人做不好事情,都是不用心所致。不論什么行業(yè),只要用心,做到極致,都能創(chuàng)造輝煌。

第三,從小事做起??朔≡昵榫w,戰(zhàn)勝惰性和隨意性,沉下心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一日事,一日畢;凡事往前趕,絕不后拖;東西各有其所,用后放回原處;注意個人形象,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言談舉止文雅,遠離粗話、臟話等等。小事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小事成就一個人的習慣。

第四,聚焦一些事情,把它做細、做透、做到位。一個人在一方面想明白了,在別的地方也就想明白了。把一件事做好了,就具備了做好其他事情的信心和習慣。好多人之所以處處不通、門門不精,這也做不好,那也不中用,究其原因,是因為從來沒有完整地做過一件漂亮事。

第五,把在生活中積累的優(yōu)良作風和優(yōu)秀習慣帶到學習中。要把學習當做生活必須,當做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你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學習的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就知道該怎樣引導孩子學習,就能給孩子實質(zhì)性的幫助。還是那句老話:“身教勝于言傳?!?/p>

有一句比較流行的話: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在很多人眼里無關輕重,人們往往不愿在細節(jié)上花費心思和精力,其實這是舍本逐末。一個孩子不注意生活中的小事,日積月累,身上的壞毛病必然越來越多,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差。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生活中的負面因素必然會延伸到求知上。他的學習習慣會越來越差,知識漏洞也越來越多,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糟糕。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所以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現(xiàn)實中不乏這樣的現(xiàn)象:父母賴床,孩子大多不會早起;父母辦事習慣往后推,孩子也不會一日事,一日畢;父母生活上毫無秩序,孩子不可能井然有序。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反射到孩子大腦里,儲存在孩子潛意識里,孩子做事時就會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來。久而久之,不良習慣就形成了。生活習慣教育是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講,是愛心、感恩心的教育,是意志力的教育,是責任心的教育,是自信心的教育,是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那些生活能力強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愛心和感恩心。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生命感悟。孩子在做事過程中最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最容易理解勞動者的艱辛。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往往能沉下心來做事情。通過周而復始地做事,他就得到了一定的磨煉,就獲得了一定的定力,他的意志就會比較堅強。任何人有了堅忍不拔的毅力,他的人生砝碼都會加重許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生活上會越挫越勇,學習也會迎難而上。能把身邊的事做好,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知道對自己、對父母、對老師、對學校、對社會負責任,知道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他的求知潛能定能被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出來。責任心會讓孩子成為處處受歡迎的人,責任心將給他的成功人生添彩助力。一個孩子總是把各種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就會得到父母的賞識,也會得到自己的認可,就會產(chǎn)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孩子把這份自信心帶到學校、帶到社會,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么挫折不能戰(zhàn)勝?能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好的孩子,動手能力肯定強。一個經(jīng)常動手的孩子,智力也在不斷開發(fā),肢體和大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實踐能力也一定強,創(chuàng)造能力也必然強。一個孩子具備了這些能力,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提倡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今天,你還愁他在學校不受歡迎?你還害怕他不能取得好成績?你還愁他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

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不會生活的人,不可能會學習。學習習慣決定學習成績;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父母的生活習慣決定孩子的生活習慣。這種因果關系可以列出下面的公式:父母生活習慣=孩子生活習慣=孩子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成績。

不少家長總是說孩子學習習慣有多么不好、學習成績是如何糟糕,卻很少有人談及孩子的生活習慣。他們并不知道,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生活習慣會對學習習慣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更沒有人知道是自己的生活習慣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并進一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習慣,故而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課堂。從為人父母自身做起,從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做起,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一場講座,帶給了父母一些啟示,尤其是四小的徐校長,在聽完了我的講座后,拉著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她說:“我從來沒有聽到我這樣高質(zhì)量的講座,今天父母們來對了。”我知道,這是徐校長在表揚我,我也是深深地知道,我的講座還需要繼續(xù)提升,只有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研究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做好本職工作,為我的聽眾、為我的觀眾、為我的讀者帶來更多更多的啟發(fā)與收獲。

好習慣要從生活習慣去培養(yǎng)——走進山東青島膠州市第四實驗小學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