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家》
內(nèi)容梗概: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tǒng)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xiàn)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玨?;楹笏^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shù)挠柍猓⒈卉浗抑?。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fā)現(xiàn)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并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chǎn)的玨被高老太爺?shù)年愐烫员苎庵疄臑橛哨s到郊外生產(chǎn),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玨難產(chǎn)而死。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相關(guān)評論:《家》也許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本,可是它的問世并非一帆風順。最初,小說在《時報》上連載,每天一千字左右,后來因為戰(zhàn)爭中斷過一段時間,《時報》又換了編輯。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說太長,報社不想繼續(xù)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將剩下的稿子全寄了過去,并聲明如果報紙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費。用他的話說,“為讀者寫作”的他“總算盡了作家的責任”。這樣,《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春》
故事梗概:覺慧逃出家庭后獲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劇還在一幕幕上演。覺新兄弟的繼母周氏的娘家人來到成都,要為覺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聰明美麗的女孩,卻被頑固的父親許給荒淫的陳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覺新在她身上看到梅與玨的影子,卻無力幫助。這時,覺新的愛子海兒不幸病死,他對生活更加沒有了信心。覺民與琴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鼓勵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親許給馮家,她極力想掙脫不幸的命運,甚至想過效仿鳴鳳去死,覺民與琴決心幫助她脫離家庭,去上海找覺慧。蕙完婚后過著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為婆家不肯請西醫(yī)耽誤了醫(yī)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覺新,也使他開始支持覺民等人的計劃。最終,淑英在覺民等的幫助下,被護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結(jié)尾,覺新等人收到她從上海的來信,信中傾吐了她獲得自由后的幸福。
相關(guān)評論:《春》寫了一個女孩如何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它無疑給了許多年輕人以叛逆的勇氣,巴金因此也成了許多想要叛離家庭的年輕人的“咨詢對象”,在眾多的咨詢者中,有一個女孩寄給他一張照片并約他見面談談。一見面,這個女孩就談起自己守舊的父親,并表示想脫離家庭。巴金誠懇地勸說女孩不要沖動,認為年輕人羽翼未豐前不宜輕易地踏入復雜的社會。巴金的真誠無疑感動了她,此后,這個女孩遇到麻煩時,常常找他傾訴。她的名字,叫蕭珊。
《秋》
故事梗概: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jīng)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xù)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愿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后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郁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huán)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xù)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guān)系。他自己娶了翠環(huán)并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于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愿舉行了新式婚禮并即將出外工作。
相關(guān)評論: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輝的形象當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卻無疑是“多余人”覺新。對于這個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堯枚在父母死后,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在給巴金的信中他傾吐出家庭中的種種罪惡,這些素材給了巴金靈感,他決定用“大哥”做線索來揭示一個大家庭的衰敗。難得的是,堯枚知道這個想法后,寫信來鼓勵巴金寫作。正當巴金寫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時,訃電來到,堯枚在精神重壓下自殺了。在《秋》里,巴金給了覺新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對堯枚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最后的安慰吧。
《愛情三部曲》
《霧》
內(nèi)容梗概: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他認為建設(shè)鄉(xiāng)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yè)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
周如水在家鄉(xiāng)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并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并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雨》
內(nèi)容梗概:兩年后的上海,吳仁民的妻子已經(jīng)病死,陳真被汽車撞死。
此時張若蘭已經(jīng)嫁給一個大學教授,周如水又愛上了另一個被稱為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的李佩珠。吳仁民對周冷嘲熱諷,但自己很快也墜入情網(wǎng)。戀上他從前幫助過的女學生熊智君。但吳仁民很快發(fā)現(xiàn)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從前的戀人玉雯,她因為愛慕榮華富貴而拋棄過他,現(xiàn)在又因為孤獨想與他重續(xù)舊好,吳仁民痛苦地拒絕了她。
李佩珠決心做一個革命女性,拒絕愛情,周如水在絕望中投水自殺。吳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殺的消息,熊智君為了保護他抱病嫁給了玉雯的丈夫———一個軍閥,并留信鼓勵他追求事業(yè)。吳仁民在悲憤中終于振作了起來。
《電》
內(nèi)容梗概: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里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里,此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chǎn)生了愛情。但很快,革命事業(yè)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敏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
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托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xù)朋友未完成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