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可,倪可講師,倪可聯(lián)系方式,倪可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易經(jīng)智慧大師,孝道感恩講師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倪可:國學的智慧
2016-01-20 49421
 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學問,總稱為“國學”。如果認同這個簡單的說法,那么包含“經(jīng)、史、子、集”的四庫全書,全都是國學了。

  依此來談國學,不僅范圍太廣、內容太雜,并且抓不住重點,有如黃河“挾泥沙以俱下”,很容易形成魚目混珠的現(xiàn)象。更要緊的是,像這樣的國學,我們一般人要如何接觸、學習及受益呢?

  有些學問是讓專家去研究的,他們學會了成為社會的專業(yè)人才,可以對一般人提供協(xié)助與建議。而一般人缺少這樣的環(huán)境與訓練,自己找書看,仍是一知半解,萬一使用不當,還會造成麻煩的后果。譬如,誰有勇氣自己念幾本西方醫(yī)術的書就上藥房抓藥的?

  那么,國學中有什么材料人人都可以并且應該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不但將會混淆人生觀與價值觀,并且很難明白自己身為中國人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我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請問:不管在歷史家或小說家筆下,三國人物在爭霸的過程中,誰是成功者?誰又是失敗者?如果我說:曹操是成功者,關羽是失敗者,誰能否認這個事實?但是問問我們身邊的朋友:誰會崇拜成功的曹操?誰又不會推崇失敗的關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不肯定成功者而淘汰失敗者,那么,為什么對于歷史人物卻有這種完全相反的評價方式呢?

  原因如下。曹操雖然成功,但是他任用許多“不仁不義而有治國用兵能力”的人。由此導致社會風氣趨于敗壞,也使后起的魏晉時代成為可怕的黑暗時代。史書上提到這個時代,一句“名士少有全者”就讓人不寒而栗了。

  至于關羽,他雖然兵敗被殺,但是由于做到“忠孝節(jié)義”而普遍受人景仰。后代將他尊奉為“關公”,敬之如神。請問:是什么因素造成我們對曹操與對關羽的兩極化評價?是誰告訴我們應該“忠孝節(jié)義”?答案很清楚,是儒家。如果沒有儒家,中國人就不像中國人了。

  再舉一例說明。我們聽說一個人做到“與世無爭、謙虛隨順、清靜無為、知足常樂”,心中立即產(chǎn)生佩服之感,好像他們擁有不凡的智慧似的,值得我們效法。這又是受到誰的學說所啟發(fā)?答案是道家。

  以上談到儒家與道家,這時可以聯(lián)想起同樣在先秦時代出現(xiàn)的其他學派,如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以墨家來說,主張“天志、兼愛、節(jié)用、薄葬、非樂”等等,理想很高,但刻苦自勉就非一般人可以做到。試問:誰能做到“兼愛”,以平等態(tài)度同時愛護眾人?人的自然感情是以“差等方式”由近及遠去愛護眾人的。再看法家,司馬遷說這一派是“慘礉少恩”(即刻薄寡恩),即使可以助人取得天下,但能用來治理天下嗎?秦始皇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再看名家,只專注于名詞定義與邏輯辯論,無益于國計民生;陰陽家講究天人感應,助長了漢代的迷信風氣,也不易提供健康的價值觀。

  因此,我以為我們所要珍惜的國學智慧,主要是儒家與道家。然而,由于歷史演變的各種因素,這兩家學說早就面貌模糊不清了,于今之計,要先加辨明其原始的真義。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