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烈夫:尾牙還是要做的!
時值年終歲首,春節(jié)將至,公司還要不要做“尾牙”?很多老板各有不同的意見和選擇。有人在經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干脆利索地放棄了尾牙;有些企業(yè)試探性地放出話來說不一定做尾牙;也有很多企業(yè)簡化了尾牙的程序和質量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到底還要不要做尾牙?我的觀點是:不管經營狀況如何,只要企業(yè)還支撐著,尾牙還是要做的!
什么是“尾牙”?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各商家行號都要在尾牙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做牙并不僅是商人求財祈福的祭儀,也是雇傭者之間交流聚會的聯誼活動。做牙餐敘在傳統(tǒng)社會中成為勞資雙方溝通、協(xié)調的最基本方式,其中以年終尾牙最為盛大隆重。過去,尾牙之俗在臺灣和福建盛行,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普遍在大陸沿海和全國流行,它不僅限于工商業(yè)者,且其它各業(yè)也都比照效仿舉行,所宴請對象擴展到來往的廠商、客戶乃至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而尾牙聚餐也未必訂在十二月十六日(農歷),而是大多選在年終歲尾。這種變化,使尾牙幾乎成為企業(yè)的一項例行性的交際應酬,許多人在這段期間都必須忙于赴宴到處應酬,公司的員工也大都期盼這一天。因為,在這一天中,公司的一切都是十分和諧熱烈的,既有豐盛的辭舊年宴,人們可以盡情地推杯換盞,加強感情聯系;又有熱鬧非凡的文藝聯歡,大家可以盡情地放縱自己的情懷;還有公司領導和員工的喜笑顏開,大家在一起說說心里話。
既然做尾牙有這么多令人感到愜意和歡心的好處,那還有什么理由不做呢?當然,已經倒閉了的企業(yè)想做也做不成??墒牵切┻€在苦熬的企業(yè),那些迎著嚴寒無所畏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的、猶如紅梅般的企業(yè),為了振奮精神也沒理由不做尾牙吧?
圣人道:“哀莫大于心死。”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精神面對經營不景氣這個嚴冬,不僅僅是衡量一個企業(yè)老板和管理者素質高低的標準,而且還是衡量企業(yè)老板和管理者搏擊風雨、抗御嚴寒的膽商的最佳時機。因此,一定要樂觀面對嚴冬,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壓倒,不找借口罷尾牙,才能振奮精神。好吧,還是然我們重溫一下《紅梅贊》的歌詞吧,也許您會從這首歌詞中得到啟迪: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封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云天外。
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
老板們,還是做好尾牙吧,企業(yè)“不差錢兒”,不差尾牙那點錢。俗話說的好:買賣好不在稅上。再說了,“碗邊上的飯——吃不飽人”?;c錢辦尾牙,換來的是振奮,是振作和精神,說不定尾牙會給您沖掉晦氣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