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jīng)死亡我修的七個學分
2013年9月,創(chuàng)新工場創(chuàng)始人李開復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度退出公眾視野。闊別17個月后,6月27日,李開復攜新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再度歸來。在新書發(fā)布會上,李開復講述了自己生病后,在死神陰影下所修的7個學分,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筑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
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讓我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病的心路歷程。我工作的時候總是非常熱愛我的工作,包括今天,我從來沒有想到當面臨死亡,當面臨癌癥的時候我心中閃過的每一個思念都是和我的工作絲毫沒有關(guān)系。有一位護士看了很多病人,得到最大結(jié)論是什么?大部分的臨終病人最大遺憾就是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有足夠的時間。而從來沒有一個臨終病人是后悔自己事業(yè)沒有達到巔峰。這樣一個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臨死才要想到嗎?我的書和紀錄片可以說一下向死而生的過程。向死而生人在世俗里面是很容易陷入今天的這個世界里面,而面對死亡我們反而可能得到頓悟,了解生命真正的意義,而讓死亡反而成為了生命里面一個無形好友,提醒著我們,好好活我們生命。不是只度過每一天日子,不是追求一個現(xiàn)實名利和目標。
這個書副標題,稍微歸納了一下,一共7個學分,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學分,非常明顯,就是健康無價。在我平時的生活,我熱愛美食,不愛睡覺,每天晚上回來急回郵箱,真正生命以后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是什么都是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的。那么,如果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認為說什么?你就養(yǎng)生吧,就沒有事業(yè)了,什么都是不要了,就去過慢日子吧。其實我深深領(lǐng)悟以后,在座的鄭醫(yī)師,還有盧先生交流了以后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的健康不是說要放棄一切來維護健康,我們健康如果簡單來說一下,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我們壓力,我們的運動,我們的飲食,這個是鄭醫(yī)師四大理論。如果4點可以達到及格,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可以有時間工作。一個禮拜用掉4個小時拿去維護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能夠在這里告訴大家要愛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我這樣幾乎后悔、幾乎來不及才知道學會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學分,其實一切的事務(wù)都是有他的理由。當我生病開始好一點的時候我女兒跟我說,她特別相信一句話。就是 Ever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這一句話聽起來好像有一點勵志雞湯的感覺,我仔細想想非常哲理,我們往往把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覺得做錯了才懲罰在自己的身。世界玄妙我們只了解萬分之一,也許每一件事情發(fā)生都是有他的理由,我們應該多多地去思考,當一件事情發(fā)生了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啟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如果發(fā)生了一個災難,我們不要當成一個果,而是當作一個因,如果當作一個因,任何的災難都可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所以,也許我們生病了,是讓我們能夠?qū)W會活的更健康,也許我們無助的時候是讓我們學會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也許我們要面臨死亡才能夠真的教會我們?nèi)シ直媸裁床攀侨松钪匾氖虑椤?/span>
第三個學分,是要珍惜我們的緣分,學會感恩和愛。在剛剛的片子里面我們看到了我的家人對我,但是,一直當面對死亡我才發(fā)現(xiàn)我是什么?對于他們給我無私的愛,我當年是多么的冷漠,雖然告訴朋友了,我一放假就是陪著我的母親,公司給我4周假就是一周,陪5天以后,我認為什么?認為任務(wù)完成了,我認為我回報他了。但是,一直到她失憶以后…一直到我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冷漠,我是多么敷衍方式表達了一個人們口中的孝順。
我覺得真正的感恩是應該三個層次的。最基本的是別人對您好您感覺到了,稍微做的好一點,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它,但是真正第三個層次,就是主動,不要求回報付出你的關(guān)懷和愛,這個是最高的境界,這個是我發(fā)現(xiàn)我不知道過去做的挺好,有這樣一個家庭我的父母、姐姐,妻子,女兒,都是不要求回報的對待。無論我怎么對待他們,無論是定位事業(yè),把握家庭,美國搬回中國等等整個過程當中對于他們來說多么煎熬,我只想著自己的事業(yè)。我覺得有一句話現(xiàn)在覺得特別有意義,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我們可以和親人在一起,不是演變過來所謂的人類,就因為被教導,孔子說的親情就是聽了。這樣的緣分是一種久別的重逢,我們應該珍惜在人生當中的緣分和愛。所以,我在生病了以后,我決定什么?我要改變我的方式,我每一周陪媽媽,還要陪我的姐姐。我太太到了臺灣,我花更多時間和他在一起。我女兒要考大學,我?guī)退龈鞣N準備。她還刺青了,對我教育方式?jīng)]有足夠感情的一種現(xiàn)象。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她學業(yè)上軌道了,也是進入了很好美國學校,也是被大學錄取了。
在父親節(jié)的時候,我發(fā)了微博,是我女兒來親吻我詐騙,我鼓勵更多孩子親他們父親。下面留言,很多女孩子說,這樣大了怎么好意思。其實,我想鼓勵大家,愛其實放在心里面,藏在心里面,應該表達出來。如果沒有表達,也許有一天沒有機會了,我們是會非常的后悔。
第四個學分。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我的癌癥是淋巴癌第四期,有一段認為生命不長了,我也是想到說什么?如果我生命只有100天了,怎么樣來度過這個時間呢?達到的結(jié)論和那一位病人的護士是非常的相似的。我結(jié)論就是什么?讓我親人知道我如何愛他們,我要和他們度過特別難忘的時光,無論是和妻子去蜜月的地方,去孩子去一個過去特別快樂的地方,然后,回憶過去的美好,吃著我們愛吃的東西,做著我們愛做的事情。這個才算是活著。
我希望活的時候能夠全心全意每一刻的活著,而不只是腦子不停去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而是會開始去看一下世界是充滿著美好的東西。如果稍微偶爾慢下來,能夠活在當下,才能夠體驗到這些美好,才能夠感覺自己不會白活了。我活了50多歲,一直沒有分清楚什么是桂花香,什么是茉莉花,我覺得香味是一個香水。一直到我到了一個朋友家里面,你家花好香,什么花?桂花。來了我家很多次你才發(fā)現(xiàn)。靜下心,慢下來,才可以真的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有時候覺得這個很好的東西,這個是美食,這個是最愛一瓶酒,最漂亮一個衣服,哪一天穿?我要告訴你們,不要說什么將來,找機會,還有一天,等特殊的日子。希望我們都是認為活在當下,我們今天為什么不可以成為特殊的日子?讓每一天都是成為最特殊的一天呢?我覺得人生如果這樣活下去,不只是最后的100天每一天這樣活下去,一定是會非常的圓滿,豐富。
第五個學分。避免一些誘惑。作為一個書香子弟,我父親從小告訴我不要那么愛錢,我不會貪婪得說要得到更多,中國人有一個框定,就是特別愛名,看到古時候的皇帝,各方面慈善家做的各種事情都是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多好。這一點我父親我們剛剛看到了,他留給我10個字。有容則乃大,無求乃品高。
其實我們希望做好的事情,我們希望留名是沒有任何的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多少偉大的人被世界上面記下來?我相信在座各位,再過50年沒有人會被記下來。糾結(jié)這樣的事情有什么好處?糾結(jié)自己名的時候或許是刻意的,或許是不刻意,都是讓自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比如說,我當年告訴青年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最大化自己的理想,做最好自己。當然這些話并沒有錯,但是,如果我們把最大化理想這個詞語發(fā)揮到極致,每天機械化衡量,今天有沒有看我書?買我書,做我的粉絲。如果當我人生過去生病前的幾年,5年到10年,慢慢的,越來越順,越來越更多人喜歡把我當作他們一個導師,我一方面是出于善心幫助年輕人,但是不可避免我每天的追求還是希望有更大的理想。這個聽起來是灰色一個地帶,這個是好的嗎?我跟大師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告訴我說,其實人是經(jīng)不住誘惑的,你告訴自己追求理想,你是追求更多的名。你要不斷做好事情,不斷衡量,如果我和別人都是做這個事情,世界會不會更好就是夠了?為什么要算?我書賣幾本,販粉絲有多少?這樣一個過程讓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雖然我認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給年輕人建議沒有錯,但是,如果特別機械化的來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結(jié)果,是會讓我們變成冷漠無情。所以,我發(fā)現(xiàn)我雖然走的這個道路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追求名聲讓我中心軸都偏了,這個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當你是追求每一件事情最大化,影響力。你一定想認識更多創(chuàng)意的人,一個青年人找你簽字,一個普通人就不考慮了,你見聰明人,成功人,把自己一圈都是變成最定尖社會頂尖人士,如果這樣做,喪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人是平等的。
當我得了癌癥發(fā)的第一條微博,癌癥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等我慢慢覺醒以后,在任何事物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的奧妙是不容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來評估的。我們憑什么來說這個人是普通人,這個人不怎么樣,這個企業(yè)不會成功,這個創(chuàng)業(yè)者不行。所以,我認為既然我們沒有權(quán)利,也沒有能力來做這個評估,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時間允許我是會秉著這樣一個理念,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網(wǎng)上和一些所謂普通網(wǎng)友交流,每一周見我想見的人,哪怕我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并沒有特別光輝履歷。不要吝嗇的給別人愛的關(guān)懷。你對別人要平等,對于任何人一個微笑,一個行為,都是可能會幫助別人,幫助生命。
第7個學分,人生到底是為什么?世界因我不同,世界因你不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個是毫無疑問想追求的,也是我書上面所描述的。這個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如果我們太狂妄了,來到這個人生就是改變世界,我們懂得這樣小,我們這樣渺小,我們憑什么這樣的狂妄?世界改變了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不好?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可以評估出來嗎?現(xiàn)在是認為什么,不必去強求改變世界作為自己每天的衡量標志。
雖然認為為了名利人生是膚淺的,但是,如果每天拼命要改變世界那也是充滿壓力的。其實我認為來到這個人生,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好,好好體驗人生,做事問心無愧,憑著良心,對人真誠,平等。不要改變別人,只要改變自己。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是能夠有學習,成長。其實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做,世界就會變得更好。所以,如果過去我的哲學更多的是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爭,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其實生命里面有很多的東西并沒有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并不用每天衡量。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片子里面那么的緣分。重新開始不會再看世界上面很多的缺陷然后批評他們,我相信每一個平等的生命都是來這里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人要有學習才會學習成長,我們沒有權(quán)利去過分批評別人,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什么?是讓自己怎么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夠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既然每一個人都是在持續(xù)成長,對于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打擊過,和未來我的人不但寬恕他們,而且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可能是會點醒我很多的不足。所以,如果我們相信我們的靈性是好的。是與大宇宙連成一體的,我們真的有責任不斷地提煉提升自己。如果不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的人生是隨著我們的心跳停止就是嘎然而止怎么辦?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死去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這一生是來體驗是來學習來提升,我相信也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樣整個世界整個群體都是變得更加正向。
所以,我經(jīng)過了這7個學分,7個教訓,我今天認為我們珍貴的生命歷程是應該保持著初學者心態(tài),對于世界有兒童般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讓每一天自己都是比以前更進一步有成長。不要強求著改變大人,做事問心無愧,多感恩和愛,對人真誠平等,這樣就是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能夠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謝謝。
(來源公眾號:淘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