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尤其是在2021的后疫情時代以及未來營銷的N.0時代,打造品牌真的不需要了嗎?尤其是戶外線下廣告就真的不需要考慮了或者減少,事實果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究竟什么是品牌?戶外廣告真的很重要,人心大于流量,品牌才是最好的免疫力!
一、什么是品牌?
品牌的英文單詞brand,源于古挪威文“randr”,意思是“烙印”。游牧時期,人們在牲口背上烙下標志以示區(qū)分,意思是“這是屬于我的”。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手工藝人要在自己的產品上做標記,便于讓顧客識別產地和生產者。這也意味著要為質量負責,出了問題能找到事主,如果想再買也記得起來。所以最初品牌(brand,注意開頭的字母是小寫b)是用來區(qū)分和證明所有權,體現的形式是名稱、logo圖形、顏色等,或者是這些元素的組合。不過隨著工業(yè)化的規(guī)模生產,品牌越來越多。僅靠口碑來吸引新客戶變得吃力,于是商家嘗試在報紙上刊登產品信息。這就是最初的廣告雛形。1955年,廣告教父大衛(wèi).奧格威在其《品牌與形象》的演講第一次定義了品牌,認為“品牌代表一種形象?!逼放菩蜗髞碜灶櫩蛯Ξa品,企業(yè)和使用者本身的綜合聯(lián)想。
品牌從此不僅僅是“商標”,變成了消費者的“內心戲”。為了區(qū)別,美國廣告協(xié)會用Brand(大寫的B)來表示心理認知意義上的品牌。從brand(品牌識別) 變成 Brand(品牌內涵)是從產品為中心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巨大改變。通過口碑、廣告、銷售溝通、親身體驗等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產生認知,逐漸形成內心“烙印”。所以,品牌是企業(yè)要實現的結果。
二、打造品牌是品牌ing
要實現這個結果,需要持續(xù)的動作branding(中文翻譯成:做品牌、打造品牌、成就品牌等等)。
Sean的解釋比較精確,打造品牌是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服務、企業(yè)認知的藝術和科學。打造品牌與銷售、公關、廣告的區(qū)別用這張圖表示很貼切:
男生說:我是一個好男人,考慮我吧-【銷售】
男生說:我是好男人呢,我是好男人,我是好男人-【廣告】
閨蜜說:這男的是個好男人-【公關】
女生說:我知道,你是個好男人-【品牌】
如果說銷售,廣告和公關都是推力,那么品牌是拉力,打造品牌就是促使消費者主動選擇。但是,每個消費者可以記住并產生共鳴的品牌數量有限,所以每個品牌在“搶占”用戶心智。在營銷中常常用thought leadership(心智領導力,類似的詞有mind share 等)來量化消費者心目中品牌占比。毫無疑問,比例越高,考慮購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打造品牌是搶占消費者心目中認知的策略。
三、品牌的價值
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大衛(wèi).艾克提出品牌資產“五星模型”理論,指出管理品牌就是管理品牌資產。品牌資產包含知名度、認知度、聯(lián)想度、忠誠度,專有資產(商標,專利,渠道等),這些無形的資產帶來巨大的價值。營銷大師凱文凱勒的CBBE模型更是強化了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并把最高級別定義為共鳴。
從認識-認知-認可-認同,也是從消費者從路人成為忠粉的過程。品牌價值就是企業(yè)的未來,強勢品牌會持續(xù)帶來高回報。
四、打造品牌每次接觸都算數
在消費者的體驗中各個接觸點(touch point)都對品牌留下印象。
簡單來說就是在購買前、購買時、購買后階段是的各種互動,也是從認識-認知-認可-認同的不斷深入。
購買前(所看、所想):通過廣告、朋友或KOL推薦、搜索、網站、文章等形式主動或被動的了解信息——這個階段是從不認識到認識以及有認知;購買時(所買):產品UI、零售陳列、現場體驗或試用、銷售人員溝通等——這個過程可以理解成消費者的認可過程;
購買后(所用):會員關懷、售后服務、社群溝通等,如果消費者產生認同或者說共鳴,很容易推薦給別人并產生復購以及長期的忠誠。
在用戶和品牌關系中,產品雖說非常重要,但僅僅是一個環(huán)節(jié)。大家說的爆品,實際上使用創(chuàng)新的產品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一個成功的爆品,會讓消費者越過認知的過程,直接變成忠實用戶。但是想要產生長期的忠誠,還必須持續(xù)有品質如一的產品,持久的創(chuàng)新,完善的服務。所以,品牌遠比產品的含義廣泛,增加了情感因素,更富有內涵,對企業(yè)的價值更大。
流量是購買前吸引認識的一個階段,有了流量不一定有銷售,更不一定會有品牌?!八接蛄髁俊眱H僅是把特定客戶群留下來,如果沒有持續(xù)的溝通互動,一樣不能實現品牌帶來的價值。品牌的打造需要漫長的時間,但是毀掉一個品牌卻非??欤淮伟踩录?,創(chuàng)始人丑聞都可能將品牌置于死地。
(品牌破壞后重建需要從頭再來)
外界的客戶溝通之外,員工也是品牌傳播大使。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員工包括在職離職的都為公司說好話,自然說明這是一家偉大公司,值得客戶信賴。
五、如何打造品牌
打造品牌需要從品牌定位、識別、內容傳播、客戶體驗、溝通反饋等角度不斷深入。
目標客戶是誰,需求是什么?獨特之處在哪?帶給客戶的價值有哪些?制定品牌VI、規(guī)范包裝、logo、顏色、圖片,甚至還包括聲音、味道等(比如英特爾的等等等,星巴克的獨特咖啡味;內容傳播,包含廣告、自媒體、口碑等渠道,在硬廣告鋪天蓋地并讓人反感的階段,用心制作有溫度的文字、視頻更能讓人記得住,想得起來;數字化精準運營,根據客戶消費、行為等數據,與客戶時常保持溝通與聯(lián)系,推送客戶有興趣的信息等;
規(guī)范內部員工與客戶溝通交流的規(guī)范與準則,珍惜每一次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
品牌的打造需要根據企業(yè)所處的階段、行業(yè)特性、目標人群等各不相同,沒有標準答案。讓消費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認識到認同,并且最終產生共鳴是打造品牌的底層邏輯。再來說說當下經濟下行,不確定因素又這么多,大家都在降本增效了,還怎么做品牌?這個階段,消費者的所需,所買以及如何買都發(fā)生了改變,越是生意不好做,越要貼近消費者。
企業(yè)可以更多的了解忠誠顧客,思考預算優(yōu)化,并嘗試用創(chuàng)新的營銷方式,還可以在產品設計上更加人性化,客戶體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用心考慮,客戶服務貼心到位…一味降價與打折只會損害品牌。多品類企業(yè)可以優(yōu)化產品組成,削減收益不好的品類,重點打造優(yōu)勢品牌。
科特勒的老先生的一段話最為總結:“品牌的意義,是企業(yè)要強化自己最值得驕傲的特質,并且向外溝通這種特質。最終,品牌的建立靠的不是廣告,而是企業(yè)對自己承諾扎扎實實的表現?!?
我們更知道:一時間,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爭論不休,到底哪一種營銷思路更上一層樓?也因此媒介廣告投放市場現有的兩大主流派系:一種是“品牌廣告”派,目的是為了使用戶形成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度和好感度,最終促使用戶能在出現需求的第一時間想到相關的品牌或者產品。還有一種是“效果廣告”派,目的是促進銷售,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花錢買流量”。考核的東西更為直觀,例如CPC、CTR、CPA、ROI等等,更多時候在乎效果的轉化和性價比以及帶來的銷量。
兩種投放思路,爭論已久,此前“Adidas 30億教訓”更是引發(fā)業(yè)界的廣泛討論和思考——Adidas全球媒介總監(jiān) Simon Peel指出阿迪77%的預算在效果,23%在品牌,過度投資了數字和效果渠道,進而犧牲了品牌建設。那么,品牌到底應該如何制定媒介策略,怎么花錢才能把營銷效能進行最大化升級?
以下,我們通過4個問題的思考,來為大家打開些思路。
第一、企業(yè)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什么?
這個社會未來的最大成本是什么?消費者的認知成本。
品牌是企業(yè)參與市場競爭和贏得消費者的根本單位。品牌立足顧客心智,從消費者心理情感出發(fā),是建立消費者認知的最為重要的方法,也是企業(yè)極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因為好的品牌會使消費者通過使用對商品產生好感,形成品牌忠誠,使消費者重復購買。消費者通過對品牌產品的使用,形成滿意,就會圍繞品牌形成消費經驗,存貯在記憶中,為將來的消費決策形成依據。純線上的投放,其對消費者的認知影響是有限的。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當下,消費者看過的東西便多了,閥值就提高了,曾經引眾人傳播的內容,如今也會無人過問,靠內容撬動低成本傳播會越來越難。所以,現在品牌在線上社交媒體上做傳播目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傳播變難,觸達弱化和人群分散。在線上,消費者可以輕易跳過品牌預設的信息,使企業(yè)勞心費神鋪排的各類廣告營銷活動變成“打水漂”。彭小東導師:線上和線下兩大生活場景貫穿了消費者的日常,當消費者拿起手機時就到了線上,放下手機時就回到了線下。線上的場景基本都被各大巨頭瓜分了,看什么網站,看什么視頻,用什么外賣平臺,基本都固化了。因此,戶外媒體的線下場景價值,對于線上巨頭來說非常重要。在這個萬物皆媒的時代,戶外移動媒體在空間和媒體資源方面具有優(yōu)勢。戶外媒體的線下場景獨有的營銷價值,也正在被戶外媒體放大和激活。
第二、廣告投放的本質是什么?
是創(chuàng)作并傳播內容,改變目標客戶的看法或感受以促成他們行為的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說,線上或線下之爭并無意義,關鍵在于“找到人”的能力,以及傳播的效率。互聯(lián)網的崛起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崛起,令信息進入到粉塵化時代。在主流人群每天的三、四小時手機時間中,品牌都想瓜分這塊蛋糕。近幾年,新消費浪潮的興起,線上作為新消費品牌的孵化基地,成就了不少爆款。于是,很多企業(yè)將大筆營銷預算從線下挪到線上,希望通過視頻電商和社交媒體來解決銷售問題,但這對于沒有互聯(lián)網基因的企業(yè)來說無異于舍本求末。因為傳播分散人群分散的特點,線上渠道對很多品牌來說,只是隔靴搔癢,社交裂變、私域運營和直播帶貨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線上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它需要消費者主動進入互聯(lián)網,主動點擊廣告,廣告主的廣告信息才會展現在受眾面前,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精準分析用戶數據,合理規(guī)劃投放策略。”
戶外媒體場景價值的重新界定;場景所包含的要素與傳統(tǒng)廣告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傳統(tǒng)廣告先在于人而存在,首先考慮能覆蓋到的人數??紤]戶外媒體場景價值時,我們可以從“人”的角度來看戶外廣告:在場景下,人是第一要素,人的生活方式會決定戶外廣告的存在。人一天能接觸到多少媒體,哪些是主要接觸的媒體,從這個角度形成場景化思考。比如社區(qū)作為居住的場景,自然是高頻次和高粘性的生活場景。不同的社區(qū),又區(qū)分了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人群。再比如,由于人的出行越來越便捷,就有了高鐵場景、地鐵場景等,進而產生新場景。人的需求構成了一些新場景,從而推動相應場所媒體的發(fā)展。如:健身需求、度假需求、娛樂需求、社交需求等,對應的發(fā)展出健身場景,旅游地場景、購物場景、各類社會服務場景等。所以,挖掘場景里適合促成消費者購買的潛在需求。線下場景媒體的經營者,一定要認識到,最有價值的不僅僅是媒體,而更是場景里的消費者,是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第三、線上和線下是楚河漢界嗎?
當大家都習慣了互聯(lián)網改變傳統(tǒng)產業(yè)的時候,誰都沒有發(fā)現,傳統(tǒng)零售依舊牢牢把握九成的市場。以互聯(lián)網手機自居的小米,經IDC調查顯示于2015年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了15%左右,然而16年面對增長壓力,曾不屑線下渠道的小米,同樣改口宣布擁抱線下,稱將在2020年開出至少1000家零售店。今天,廣告業(yè)線上線下的界限也已經非常模糊,未來只有數字化與非數字化之分。所謂營銷,都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對消費者種草,然后割草完成轉化。在現在電視、互聯(lián)網等流量都遭遇瓶頸的大環(huán)境下,戶外尤其是社區(qū)媒體是一個可以快速提升到達率的媒體,過去我們太重視線上的人群,但社區(qū)媒體是真正能把人流從線上引到線下,從線下引到線上的媒體,是一個真正的數字化線下媒體。線下流量的開發(fā)對于整個營銷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流量入口,這也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割草閉環(huán),給品牌提供了高ROI保障。
5G時代,媒體引流,創(chuàng)造超越本地的場景價值,戶外廣告是品牌利用移動市場的最佳方式之一。其場景價值則是品牌需要在恰當的地方講述自己的故事,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戶外媒體與數字營銷進行融合,即通過戶外媒體所處的場景,可以創(chuàng)意一些可被社交媒體擴散的營銷活動,來激發(fā)用戶的分享,因此,戶外媒體所在的空間就是場景觸發(fā)最好的平臺,創(chuàng)造超越本地的傳播效果。還可以根據超本地數據和觀察來動態(tài)地調整信息。
第四、品牌和流量哪個更重要?
品牌廣告花錢買曝光與展現,效果廣告花錢買用戶,都是希望這一次的廣告可以收攬到關注者,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用戶,甚至直接的消費者。其實,品牌廣告與效果廣告實力不相伯仲,也并不沖突,投放和使用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而決定,根據需求市場,用戶畫像,數據調查等,因勢利導才能使得品牌以最小的投放比例,收獲超出預期的市場回報。媒體投放效果,就如同藥效一樣,有的發(fā)揮時間長,有的發(fā)揮時間短。以現在的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為例,做品牌就相當于固本培元,做效果就相當于吃猛藥,如果沒有前面的品牌積累,各種新媒體引流、DSP導流等效果手段一旦停止,企業(yè)的銷量馬上就會跌下來。所以,前者雖然短期內療效平緩,但卻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方式,而后者雖然立竿見影,卻缺少長久的韌性。兩者相輔相成,則會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最佳的投放策略,是兼顧從消費者心智到傳播效率再到全鏈路整合的多個維度?;谌说臄底只约吧唐返臄底只?,消費者的行為路徑和瀏覽痕跡,通過技術手段都可以得到還原。對廣告主而言,投放媒體,就是要利用數字化技術,精確圈定人群,并且在投放過程可以實現動態(tài)評估與調整優(yōu)化。
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表現形式都是曝光。無論是電視廣告、電梯廣告、報紙廣告、朋友圈廣告、手機端的推送廣告,都是先獲得曝光,然后根據廣告內容,引導用戶產生不同的行為。在傳統(tǒng)認知中,二者的差異在于效果廣告可量化,品牌廣告難以量化。但是,在數字化時代,品牌廣告也具有可量化、可評估的轉化鏈路分析,品牌廣告的價值進一步放大。
數字經濟時代的分眾,可以實現精準投放、投放平臺化,平臺化全鏈路分析,使廣告投放實時可監(jiān)測、數據可回流、效果可評估,并建構起透明精準、品效協(xié)同的數字營銷服務體系。依托大數據銀行,消費者鏈路變成可視化可運營的消費者資產管理過程;廣告主可以更準確地觸達目標人群,與投放人群溝通,打破品和效之間的阻隔,縮短從“品”到“效”的周期。
品牌廣告最重要的一點是廣告的持久性,短期的廣告曝光,幾乎無法打造出一個品牌,像王老吉、農夫山泉,這種品牌,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將一個賣點,翻來覆去的說,占領用戶心智,把這個心智夯的死死的。除非消費行為發(fā)生變化,否則用戶絕對不會更換品牌。
品牌廣告相比效果廣告更能讓用戶銘記。這個從廣告創(chuàng)意上就能夠看的出來,品牌廣告不管是視頻、圖片、文字,無一例外的都是突出產品的賣點,向用戶傳達產品調性的信息。品效廣告兩者之間的邊界越來越小,品牌廣告強調品牌形象,創(chuàng)意和內容,要求的是長效營銷 ;而效果廣告的創(chuàng)意目的就是促進轉化行為,注重的是流量新增、創(chuàng)意定向隨時調整,強調的是短平快。這兩者都是殊途同歸,關鍵是構建數字資產及心智資產,這才是企業(yè)安身立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