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新的一年,很多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時,也抱怨“分身無術”,忙得不可開交。正如“有時間的往往沒錢,有錢的通常沒時間”這句話。難道有錢就不能有“閑”嗎?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讓他們解脫出來呢?
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yè)家學院副院長魯柏祥看來,世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一切完全取決于能否成功管理自己的時間!優(yōu)秀的管理者、企業(yè)家必定有正確高效的時間觀。
"集零為整"讓你不再"分身無術"
其實,忙是工作效率低下的癥狀。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老板的辦公室,每天都有人來敲門,或許每個人都說“只需要一分鐘,就講兩句話”。
根據(jù)這件小事,可以提出兩個問題:
第一,實際上是不是每人一分鐘?這一分鐘往往會變成十分鐘,甚至變成三十分鐘……人的時間就是這樣被“分割”殆盡的,所以才“分身無術”。
第二,這樣的事情循環(huán)往復,人的思路也被打斷了,要重新回來進入狀態(tài)就很困難,其實往往都是“而今邁步從頭越”。
很多老板看似每天都很忙,甚至因此沾沾自喜。如果真正去整理一下,一周下來其實根本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他們沒有給自己一個靜慮的時間,這樣就沒有積淀。
對策1:集中時間,即集中資本
其實,一切管理都是時間的管理,一切競爭都是時間的競爭。所有的科技手段,無非是為了提高效率,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任何企業(yè)的第一成本,管理者應當有計劃地利用時間以提高效率。大凡成功者都吝嗇于時間而非金錢,都對價值而不是價格敏感。
舉一個例子:大海邊每天潮起潮落,沙灘始終那么厚,一旦積淀起來就會被海水沖走。那么,為什么錢塘江邊的沙子會積淀起來呢?
事實是這樣的:人們根據(jù)水流情況,用石塊擋住水,這樣水流就會減速,泥沙就會積淀下來,積淀下來的泥沙就會變成土。這就是錢塘江能“圍墾”的原由。
時間其實也像沙子一樣,需要集中的智慧,把分散的自由時間合理組合在一起加以充分利用,否則便會被“浪淘盡”。
其實,時間與錢是一樣的道理。每個人多少都有點錢,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要讓錢變成資本,關鍵在于集中。如果1萬個人,每人有1萬元,用處并不大;如果把1萬元集中起來變成1億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但是現(xiàn)在很多老板是反過來做的,公司做得越大分得越散,把1億元變成1萬個1萬元,反而做不成大事情。
對策2:三個維度劃分日常時間
作為老板,應當分三個方面來安排每天的時間:
計劃時間-交流溝通時間-靜慮的時間
用于學習思考積淀的時間每天必須要有,這段時間不允許旁人打擾。我建議大家將靜慮的時間放在早上,因為這時人的精力最好;在這之后,可以安排交流溝通時間,集中處理下屬的事情;下午則可以安排做些計劃內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假設我們寫份材料需要6小時時間,如果每天花費半個小時來做這件事,往往每天的半個小時都是歸零的,在最后期限要做完此事還得花費6小時時間。這樣,我們完成這項任務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6個小時。如果每天有5件事情拿起又放下,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因此,老板對自己或下屬布置任務時,不要給一項工作安排太多的時間。人們一般都喜歡有個寬限期,但這就造成了大量時間的浪費。其實,還不如集中時間把任務完成,把原本浪費的時間放在別的任務上甚至是休息。
根據(jù)社會學三大定律之一的帕金森定律,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至用完所有時間。很多人說“忙”,實際上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圈子里面而不愿意出來。
因此,總是說“忙”的人永遠只能囿于現(xiàn)狀,而無法成長。就好比如果不能從身處的海岸離開片刻,人類就發(fā)現(xiàn)不了新大陸。
對策3:放權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放權。
原來我在這個圈子里,我跳出來之后就會留下一個坑,這個坑得讓人家來填,激勵人家去做。然而,不少老板是倒過來做的,明明人家在坑里,非得把人家趕走自己進了那個坑,卻不知道時間的成本并不一樣。
因此,很多人說年底很忙,而我認為其實不是年底很忙,而是人把很多事情拖到年底才開始做而已。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怎么會有年底與平時的說法?
我建議大家做好時間記錄,并且把所做的事情按照以下這個表格分類。凡事預則立,作為優(yōu)秀的管理者,應該把時間分配在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是一種智慧。
現(xiàn)在很多人把時間分配在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上,卻口口聲聲說忙??傊芾頃r間要有舍棄的勇氣與集中的智慧,要身臨其境而置身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