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么美好的詩意生命
——序《施施然詩歌讀本》
人與人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隱秘的聯(lián)系,通過文學藝術進行心靈對話,這種似有若無的關聯(lián)是超越時空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讀者,跟作者素昧平生,卻通過文字在內(nèi)心的某個角落產(chǎn)生共鳴,甚至某個讀者特別酷愛某個作者的詩文,視為知已或互為知音,這是古今中外的不老傳說。然而在過去的年代,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遭遇知音有很大的偶然性,更見其緣分。因而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曰:“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 擅長彈琴的伯牙出使楚國,來到長江邊,遇到風高浪險,泊舟渚下,待入夜月朗風清,撥弄琴弦;砍柴的鐘子期碰巧此時經(jīng)過,駐足聆聽,方演繹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佳話。而其他心有靈犀者,陰差陽錯,實難相逢,于是只有通過文字相遇,盡管心靈碰撞不僅發(fā)生在同代人身上,也可穿越異域,但這種紙上的聲音,往往只是聆聽者心領神會,而說話人并不知曉。
當今的網(wǎng)絡時代,地球成了一個“村”,徹底打破了人與人之間山高地遠的藩籬,在虛擬空間,作者與讀者的親緣關系變得空前親密,首先自媒體使每一個人發(fā)表作品變得非常容易,就像古代詩人或把詩歌寫在客棧、驛亭的墻柱上,或即席賦詠給參與飲宴的客人聽,或呈示寄贈名流達人,總之自己的作品自個做主,只要你愿意寫,今天你同樣可以將詩貼在論壇或博客上,瞬間傳播開去,讓千里萬里之外的人讀到,即時與你互動,或贊或彈。盡管詩作發(fā)布出去十分容易,可想要獲得讀者的認同,卻比紙面平添了難度。因為網(wǎng)友是匿名的,平等的,立馬就可以和你對話的。他可以點擊你,追蹤閱讀你,高度評價你,也可以批評你,貶損你,罵你。其中贊美的原因不太復雜,首先是喜歡你的作品,內(nèi)心某個角落被你文字的電光照亮,或者感覺到了你的詩作或寫作姿態(tài)發(fā)散的某種微妙韻味給人好感。凡此種種,都可能打動網(wǎng)友。拍磚則可能是不喜歡作品、姿態(tài)、照片,或者就是無厘頭地看你不爽,羨慕嫉妒恨。作者與讀者雖無法謀面,再遠的距離卻阻隔不了相互通過紙條、私信、電郵、短信息等各種方法溝通、交流。
可以說,施施然是博客平臺的最大受益者,幾年前我應某刊之約為他們選發(fā)的施施然作品點評,就寫道:“施施然為現(xiàn)代詩歌打通了一種新的審視空間,呈現(xiàn)了詩的新形式,她的寫作切合了虛擬空間視及萬里之外的特性。”她“ 關于善惡,關于生命,關于永恒”的題材,她溫婉飄逸的語感,仿佛引領讀者“在午后的小花園里長時間地散步,陽光、氧氣、草葉上的露珠、隱約飄過來的植物的香氣,仿如溶進這大自然中”很多網(wǎng)友喜歡她的詩,她滿足了人們對詩的期待與想象。
遠在廣西柳州的牛黃就是施施然的詩愛者,他讀了,品了,評論了,一發(fā)而不可收,竟然為她的詩寫了足夠出版一本書的點評。在一個物質(zhì)化的年代,為一個無實際交往的詩人做這樣一件無功利的雅事,這是多么美好的詩意生命。
說的玄一點兒,詩就是靈魂的鳥兒,它朝虛無的時空叫了幾聲,無論詩人多么自鳴得意,還是得聽懂鳥語的人才駐足聆聽,偉大的聽眾的誕生取決于其靈魂相通,如果說詩行是流水,那么詩意就是高山,這種相遇書寫者也許毫無知情,但這種遇見卻是讀者內(nèi)心循聲而入的悠然見桃源的“奇遇”。在一首詩上攤開一幅怎樣動人的心靈地圖?而找到了心靈密碼的讀者又打開一扇怎樣的語言之門?是的,詩人只與潛在交談者相關聯(lián)。而詩歌則永遠是朝向一個或遠或近總在未來的、未知的投奔者,牛黃那么真誠地用了整整一本書評,書寫了對于施施然詩之高山上一個“詩歌知音”流水般的回響。而對于施施然本人,我想面對一本讀者給自己寫的書評并為之自費出版,也可以浩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了。
在一首詩上遇見,兩個不相識的人卻不為對方所知地一見如故。文字曾經(jīng)知道。靈魂知道。文字的嘴唇沉默直到結束。靈魂的雙手相握直到開始。這是一場多么彌足珍貴的詩壇佳話。
牛黃認為“女詩人必須寫出美輪美奐的美的不可褻瀆的神性,使人讀后心無邪念?!倍┦┤坏脑姟笆菑男造`出發(fā),向無限的哲學與美的抵達?!彼慕庾x方式也與學院派批評家不同,更為感性,“賞析一首詩,首先是眼觀。當我們從眼中體會到外表,其俊美漂亮的華麗服裝,再經(jīng)過抽絲剝繭,我們看到深層次更美的東西?!迸|S對達至他審美趣味的詩作,小心翼翼的呵護,他的評論文章的標題,與詩人的詩句是如此潤和貼切:《虔誠:身體里廟宇香火依舊》、《暫居者光陰錯生的恍惚》、《味其鮮活,趣其真情》 他似乎也在寫詩,以詩的情懷,守護美,守護這個時代已經(jīng)流失的士林布卷裹的風情。
牛黃跟施施然提起,當年在廣西曾跟我有一面之緣。他那時在柳鋼工作,主編過這家國企內(nèi)部文學刊物。而我是從廣西走出來的詩人,恰巧他將要出版這本專評之時,施施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我所居住的城市學習,因緣際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完全不搭界的三個人,因為詩歌冥冥中有了精神交集。牛黃希望我為他的這本品讀集作序,我也欣然應允,相望風雅,這是多么美好的詩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