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羅明講師,羅明聯(lián)系方式,羅明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羅明:NLP三大理論支柱
2016-01-20 41405
NLP三大理論支柱:人格的發(fā)展是客觀辯證過程 NLP雖然首創(chuàng)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他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當時西方各種精神分析學術相互交織碰撞的結果。主要理論支柱有辯證唯物學術、條件反射學術與精神分析學術。 一,辯證唯物主義 NLP的產生,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相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突出研究馬克思的人道精神,從人的精神本質上分析了辯證的唯物主義的東西。 上世紀20-30年代,西方興起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1923年,匈牙利著名的哲學家盧卡奇著書,試圖把馬克思主義解釋成為一種人道主義,并強調馬克思思想與黑格爾思想的連續(xù)性。1930年科爾施第一次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 1955年,法國的梅洛·龐蒂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本特征進行了概括,并首次把盧卡奇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把《歷史和階級意識》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圣經”。此后,這個概念才引起了較大反響。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提出的著名學術。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其實,無論馬克思主義怎么發(fā)展,基礎的理論就是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是社會上的先進勢力、進步階級用來反對反動勢力和宗教迷信,維護科學發(fā)展,推動社會前進的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按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或精神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意識則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有巨大的能動性。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第一,世界先有物質,然后才有意識。第二,意識是具有高度發(fā)展和組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這些論證都說明了: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賴精神而獨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識來源于物質,它必須依賴物質而存在,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唯物主義哲學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fā)展階段: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東西,這種客觀實在是人們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馬克思在談到關于意識能動性的兩種片面性時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fā)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 辯證唯物主義總結了這一深刻的思維經驗,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缺點,批判了唯心主義的意識決定論,從而建立了關于意識能動性的科學理論。 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能動性后來直接成了條件反射的科學家所運用,發(fā)現了生理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 二,條件反射學術 到20世紀的三十年代,同時盛行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術,形成了與后來的新條件反射學術相對的是經典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學術理論是前蘇聯(lián)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所提出。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是俄國卓越的生理學家。在1935年第十五屆國際生理學家大會上,巴甫洛夫又被譽為“世界最杰出的生理學家”。 1904年,巴甫洛夫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以表彰他在消化系統(tǒng)生理學方面取得的開拓性的研究成就。他是俄國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理學家。從1903年起,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連續(xù)三十余年致力于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和大腦生理學的研究,從而發(fā)現了大腦皮層和大腦兩半球活動的規(guī)律,建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也稱大腦皮層的條件反射學說。 巴甫洛夫認為動物的一切行為都屬于反射的范疇。他把反射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所謂非條件反射是動物天生的功能,具有永久性,不因環(huán)境改變而喪失這種功能的反射活動。例如,狗在進食時由于食物的結構和化學刺激,使口腔粘膜中的化學感受器興奮,通過神經傳導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這種反射就是非條件反射。所謂條件反射是指后天形成的,經過多次強化,使本來無關的刺激也能引起反應的反射活動。例如,用與食物無關的條件如鈴聲來刺激狗,這時狗的唾液腺并不分泌唾液,但若把鈴聲和食物聯(lián)系在一起,即每次給狗喂食前就響鈴聲,這樣實驗若干次后,只要單獨用鈴聲就會使狗的唾液腺產生反應,分泌唾液,這就是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發(fā)現了條件反射,即發(fā)現了動物界和我們人類本身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普遍的現象。研究表明,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一種暫時的聯(lián)系,也就是在條件刺激的皮層興奮灶與非條件刺激的皮層興奮灶之間,由于多次結合強化,從而建立了暫時的神經聯(lián)系。由此可知條件反射具有暫時性的特點。 巴甫洛夫關于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說清楚地表述了條件反射活動在爭取機體生存的斗爭中所具有的生物學意義。條件反射能夠使人類和動物機體與周圍環(huán)境建立各種復雜關系,根據對生命活動有利或不利的不同刺激信號,決定其行動,產生精確的反應,使之適應于生存的環(huán)境,不被淘汰。 巴甫洛夫在研究動物高級神經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規(guī)律,提出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學說。信號活動是大腦皮層最基本的活動。信號從本質上可分兩類:一類是現實的具體信號,稱為第一信號(如食物的外形和氣味、聲音、光等);另一類是現實的抽象信號,稱為第二信號(如語言、文字)。人和動物都具有第一信號系統(tǒng),而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人所特有的。這也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和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的本質區(qū)別。對人類來說,第一信號系統(tǒng)是感性認識的生理基礎;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理性認識的生理基礎,它們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發(fā)展過程中的兩個階段,也是人類認識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階段。 20世紀初,心理學作為一門新的自然科學迅速發(fā)展壯大。巴甫洛夫把對動物及人腦功能的研究應用到心理學領域并取得巨大成就。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生理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人類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對心理學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們知道,氣質是一種心理特征,它與神經類型有密切關系,神經類型是氣質的生理基礎。巴甫洛夫根據興奮與抑制這兩個基本神經過程的強弱程度,均衡性和靈活性,將動物和人的神經類型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巴甫洛夫對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開辟了大腦皮層生理學的新領域,奠定了心理學的生理學基礎,推動了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同進為后來的精神分析法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精神活動分析在人的現實中運用。 三,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chuàng)立的標志。精神分析法,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新弗洛伊德主義的出現,才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 精神分析法有三大理論基礎:一是.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分為三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二是.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三是性欲學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性力為動力的。性心理的發(fā)展,依次通過幾個階段來完成,人的終極目標為人的繁殖,原始本能就是追求快樂與避免痛苦。 精神分析學說的在不斷修正中發(fā)展。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于幼兒性欲學說;第二次修正在20世紀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他們結合西方馬克思理論與經典條件反射學術,創(chuàng)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 精神分析學說理論是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fā)展的意義,所創(chuàng)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后許多新的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參考。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動力的本能論非常有意義。弗洛伊德將本能視為人類的基本心理動力。本能來自身體的內部刺激,它驅使人通過活動來滿足由于內部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緊張、痛苦和焦慮。 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論,他所反復強調、深入研究的則是性本能。他認為性本能是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躍因素是“性”的沖動,性有廣義的和狹義的,都是神經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這是前人所沒有意識到的。更有甚者,我們認為這些性的沖動,對人類心靈最高文化的、藝術的和社會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貢獻。 根據這一心理動力論,弗洛伊德系統(tǒng)地揭示了人格發(fā)展的過程,揭示了各種精神病的起因,解釋了人類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心理動機,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解人類活動的一把鑰匙。 真正把精神分析學術推向實現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最有代表性就是美國心理學家艾里克森。1969年,艾里克森在哈佛醫(yī)學院,在那里擔任人類發(fā)展學教授,并講授“人類生命周期”,這是一門深受研究生歡迎的課程。他講的理論,發(fā)展了弗洛伊德學術。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在六歲左右超我出現的時候就基本形成了。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成年人人格的根本特點是在尋隉就確定了的。 艾里克森認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發(fā)展。他提出了八個階段,認為每一個人都在經歷這八個階段,每一階段對人格發(fā)展都至關重要。艾里克森也認為,八個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重要影響人物也就是存在著人際關系的焦點。具體地說就是:第一階段信任感對不信任──母親;第二階段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父親;第三階段主動性對內疚──家庭成員;第四階段責任感與勤奮對自卑──鄰居和學校師生;第五階段自我認同感對角色混亂──同伙和小團體;第六階段親密感對孤獨──友人;第七階段繁衍性對停滯──一起工作和分擔家務的人;第八階段自我整合感對失望──整個人類。 艾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fā)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fā)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么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經過葛瑞利·貝特生的介紹,NLP的創(chuàng)始人班德勒和葛瑞德,認識并研究米爾頓·艾里克森。班德勒和葛瑞德倆人運用他們的學習方法,很快也成為精神分析法的高手。這也是NLP神秘有趣的一面——透過策略引導與契合模仿,能快速學習任何作為,并取精用華,進而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催生了這門造福于人類的學術——心靈學(神經語言程序學)。
上一篇 NLP基本觀念
上一篇 快樂成功法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