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養(yǎng)成的好習慣
一、獨立思考的習慣。古代有句名言叫“學源于思”,就是說求學問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從思維角度說,獨立思考主要指思維的獨立性,包括獨立的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習中善于獨立思考,不迷信權(quán)威(包括課本),不企望現(xiàn)成的答案,遇事總能問個為什么,總能運用自己的頭腦去觀察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去認識事物,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yǎng)成這種習慣不僅有利于搞好現(xiàn)在的學習,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將來的學習乃至終身的事業(yè)奠定基礎。所以凡事要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要有好奇心,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學問,學問,便是要學會問個為什么??可這一屆學生,我們同學的確能“問”,但問的大多數(shù)是與學習無關的事,無聊瑣事,雞毛蒜皮的事“老師,他打我!”“老師,是否下課”,“老師,作業(yè)是否可以少做一題”……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這道大門通暢,信息輸入就順利;此門堵塞,信息輸入就受阻。因此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專家們認為聽課要做到下列幾點:1.上課鈴一響就要做好聽課的準備;2.密切注意教師,眼睛跟著教師轉(zhuǎn);3.注意聽教師的提示;4.仔細聽其他學生的發(fā)言或回答;5.記好筆記;6.適應各個教師的教學方法;7.比教師先想出問題;8.防止注意力分散;9.聽課時要進行分析理解。
三、練習反思的習慣。學習過程中總要做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說來,習題做完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解題采用的方法)2.為什么這樣做?(解題依據(jù)的原理)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最好?(多種途徑,培養(yǎng)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成為另一類習題?(一題多變促進思維發(fā)展)。同樣,如果發(fā)生錯誤,更應進行反思:錯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題目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的錯誤?從而“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做練習過程中,書寫認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span>
四、今日事今日畢習慣。文 嘉《今日歌》我們都學過: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有效率的同學,都是力求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絕不把今日的事拖到明日去做!因為她深知“明日還有明日事”!(可插進一些現(xiàn)象分析)
五、 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讀好書,光靠課內(nèi)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同學們要學會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讀書,最終靠是我們自己讀的!
當然,好習慣遠遠不止這些。
同學們,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坎坷,也是搏擊;是滄桑,也是攀登;是等待,也是尋求;是探險,也是相逢;是眼淚,也是歌聲。青春的力量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青春的精神是點鐵成金的奇異寶石。衷心地期望你們以學立德、以學增智、以學致用,邁好青春的每一步,使自己的中學乃至整個人生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