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深,潘樹深講師,潘樹深聯(lián)系方式,潘樹深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27
鮮花排名
104
鮮花數(shù)量
潘樹深:南京大學—易學體系的新探索
2016-01-20 49261
南京大學李教授 
  易學是中華文化之根本,易學體系廣大而精微。幾千年來,易學家有從象數(shù)方面對易學進行探索,有從義理方面對易學進行探索,有從圖式方面對易學進行探索。因此,歷史上將易學體系概括為象數(shù)與義理兩大派,也有概括為象數(shù)、義理、圖式三大派?,F(xiàn)代,又有從科學易與人文易二方面概括易學體系的。這些概括,均有所依據(jù),對易學研究都發(fā)揮了作用。
 
  一、易學發(fā)展歷程—易術、易德、易道
 
  易學是以《易經(jīng)》發(fā)其端緒的。《易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經(jīng)典,它是由符號系統(tǒng)與文字系統(tǒng)組成的一部完整體系,而符號系統(tǒng)應在文字系統(tǒng)之前形成,也就是說,在我國文字出現(xiàn)之前,就有了《易經(jīng)》的符號系統(tǒng)。
 
  《易經(jīng)》產(chǎn)生于人之預測行動吉兇的需求,而預測吉兇是人之有目的活動的表現(xiàn),人之行動有目的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標志之一。也就是說,從人之所以為人開始,其行動都有目的性,即行動之前都要預測其行動的吉兇?!兑捉?jīng)》就是我國上古預測吉兇實踐中形成的一個預測系統(tǒng)。這一預測系統(tǒng)是由陰陽兩個符號組成八卦,由八卦兩兩相重而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有三百八十四爻,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tǒng)。在長期的預測實踐中,不斷總結筮占的命中率而又形成卦辭、爻辭的文字系統(tǒng)。由符號系統(tǒng)與之相配的文字系統(tǒng)而形成的《易經(jīng)》,不僅在中國,而是在世界上可以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易經(jīng)》原初是用以筮占預測吉兇的,所以朱熹《朱子語類》中說:“《易》乃卜筮之書,古者則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兇”。《周易》為筮占之書,但其中包含著道德內容。因此,孔子對《易》極為重視。他曾說:“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據(jù)最新考古發(fā)掘出帛書《易》中的《二三子問》、《易之義》、《要》等篇中,都記載了孔子與《易》的關系。帛書《要》中說:“夫子老而好《易》,居在席,行在囊”,這與《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的說法是相同的。當孔子的弟子對孔子老年喜《易》提出疑問:“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孔子在回答時指出:“我觀其德義耳也”,說明孔子是從德義方面研究《易》的。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中道德思想是對易德的繼承與發(fā)展。
 
  《周易》中不僅包含著道德內容,還蘊涵著深刻的哲學思想。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揭示了《周易》的哲學內涵,從易道方面對《周易》作了新發(fā)展。
由此可以看出,《周易》的發(fā)展歷程是由易術發(fā)展為易德、易道。
 
  二、易學體系—易道、易德
 
  《周易》是由易術—易德—易道的發(fā)展歷程逐步提升的。易道是《周易》的最高層次,屬于《周易》哲學的本體論;易德是《周易》的核心內容,屬于《周易》哲學的價值論;易術是《周易》的應用部分,屬于《周易》哲學的方法論。
 
  易道—《周易》哲學的本體論
 
  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的《易傳》是對《易經(jīng)》的闡釋,《易傳》中所闡發(fā)的易道—《周易》哲學的本體論與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哲學是相通的。因此,易道—《周易》哲學的本體論屬于道家哲學。道家從道論的哲學高度,對《易經(jīng)》中所包容的哲學內涵進行了揭示,這就是《易傳》哲學中的本體論。
 
  《易傳》提出了“道”與“器”一對哲學范疇?!兑讉鳌は缔o上》中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里的“形而上”,意謂有形可見的事物之上的東西,即無形的、抽象的東西,相對有形的、具體的東西而言?!靶味隆保赣行慰梢姷木唧w事物。有形的“器”之中,含有無形的“道”,無形的“道”是有形“器”的本體。道與器這一對哲學范疇,是中國哲學的基本范疇,圍繞道與器這對哲學范疇,歷代哲學家進行了長期辯論,提高了中華民族的哲學理論思維。
 
  《易傳》還從宇宙觀闡發(fā)《易經(jīng)》的哲學內涵,提出了一個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的宇宙體系?!兑讉鳌は缔o上》中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這與老子《道德觀》第二十五章中所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著思想聯(lián)系。在《道德經(jīng)》中,道是天、地、人,亦即道是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的法則,而道是以其自身的自然而以為法則,道是最高范疇。
 
  《易經(jīng)》中雖然還沒有出現(xiàn)陰—陽哲學范疇的表述,但——與--兩種符號是《易經(jīng)》整個符號系統(tǒng)的基礎?! c--兩種符號代表著宇宙萬物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這一陰陽對立統(tǒng)一,深刻揭示了《易經(jīng)》的辯證統(tǒng)一思想。《易傳·系辭上》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顯然屬于道家對《易經(jīng)》中所蘊涵的陰陽對立統(tǒng)一辨證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道不僅是宇宙萬物的本體,而且也是宇宙萬物發(fā)展變化的總規(guī)律?!兑捉?jīng)》中具有最高哲學范疇的道,顯然來自道家哲學,也就是說,道家哲學以其最高哲學范疇釋《易》,揭示了《易》中的深刻哲學內涵,將《易經(jīng)》由占筮之術提升為哲學。
 
  易德—周易哲學的價值論
 
  “德”是西周初年周公提出的倫理范疇,孔子繼承發(fā)展了周文化,建立了以仁與禮為核心的倫理思想體系??鬃右缘箩尅兑住?,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各篇,皆貫穿著以德釋《易》的思想。
 
  《彖傳》是對卦名、卦辭的闡釋,貫穿著以德釋之。如《大有》的《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傳》是對卦象、爻象、爻辭的闡釋,貫穿著以德釋之。其中釋卦象的“大象”,皆為從卦象的象征,引發(fā)出君子的德行與事業(yè),貫穿著孔子所說:“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如《乾》的《象》曰:“無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的《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文言》是對《乾》、《坤》二卦所作的闡釋,通篇貫穿著以德釋卦的思想?!段难浴芬运牡箩尅肚返呢赞o“元亨利貞”:“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以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貞”,反復以德釋《乾》的爻辭?!段难浴穼Α独ぁ返囊缘玛U釋中提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惡報應論,在中國倫理思想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系辭傳》是對《易》的整體性闡釋?!断缔o上》中說:“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把圣人作《易》的主旨歸結為“崇德廣業(yè)”,并且提出:“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鬃又赋錾婆c惡是人之德行、事業(yè)成敗的關鍵。他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系辭下》以德釋卦:“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豐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堵摹泛投粒弧吨t》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堵摹芬院托?,《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傳》的《說卦傳》進一步將易德與天道性命聯(lián)系起來,指出:“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又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將易德上升為道德哲學。
 
  易術—《周易》哲學的方法論
 
  《易》本為筮占之書,易術是人們預測吉兇的方法?!兑讉鳌芬缘泪尅兑住?,以德釋《易》,也以術釋《易》。《系辭上》中說:“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又說:“《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把占筮作為圣人之道?!断缔o上》中保存了以蓍草占卦的“大衍之法”,這一筮卦方法,與龜卜以炙龜甲而自然呈兆不同,是通過數(shù)的推演求出爻變而成卦,表現(xiàn)出的是人謀。王夫之對兩者作了比較。他在其《周易內傳·系辭上傳》中說:“大衍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二卦一,歸奇過揲,審七、八、九、六之變,以求肖乎理,人謀也;分而為二,多寡成于無心,不測之神,鬼謀也”。又說:“若龜之見兆,但有鬼謀而無人謀”,說明《易》的筮占是通過數(shù)理的推演而成卦,表現(xiàn)了人的智謀。表明易術是人運用智能探求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預測吉兇。
 
  《系辭下》中說:“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于天,俯者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又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柔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說明《易》是古圣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及人與萬物,取象比類,而成八卦,八卦相重而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爻之剛柔相推而變動不居,顯示吉兇悔吝。
 
  《系辭下》探討了《易》的變化規(guī)律,指出:“《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終之。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這是對六爻所處的不同爻位而判斷其吉兇。初爻代表事物的開始,上爻代表事物的終結,初爻難以判斷,“其初難知。其上易知”。二爻與四爻的爻位不同,二爻處于下卦的中位,多譽;四爻處于上卦的下位,多懼。三爻與五爻的爻位不同,三爻處下卦的上位,多兇;五爻處上卦的中位,多功。表達了儒家中庸之道的取中原則。
 
  取象比類,以類取,以類予是《易》的基本原則,通過卦象進行類比、類推來進行預測吉兇。《說卦傳》對八經(jīng)卦所代表的物象作了擴展,目的在于使之能以更多的物象來進行類比推論,以預測吉兇。
 
  《易傳》中的易道、易德、易術三者是有機結合的。易道離不開易德、易術。如《系辭上》在“一陰一陽之謂道”之后,接著說:“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把易道與易德聯(lián)系起來,易道是易德的哲學依據(jù)。易德有易道之哲學依據(jù),所以說易德是周易哲學的價值論。接著又說:“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把易道與易術聯(lián)系起來,易道是易術的哲學依據(jù)。易術有其易道的哲學依據(jù),所以說易術是周易哲學的方法論。
 
  漢代以后,歷代易學家根據(jù)時代的需要與自身的體悟,對易道、易德、易術進行新的闡發(fā)。我國古代科學家以《易》之道術為哲學依據(jù),將《易》與天文、歷法、地理、數(shù)學、醫(yī)藥學相結合,促進了我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政治家以《易》之道德為哲學依據(jù),將《易》與政治、經(jīng)濟、倫理道德、人文教化相結合,促進了我國古代人文社會學科的發(fā)展。
 
  三、從易道、易德、易術三領域發(fā)揚《易經(jīng)》
  
  由《易經(jīng)》開其端,《易傳》集其成,經(jīng)歷幾千年發(fā)展的易學,其體系包括易道、易德、易術。歷代易學家根據(jù)所處的時代與自身對《易》之體悟,對易道、易德、易術作出了各自的闡發(fā)。我們現(xiàn)代正處于新世紀的開端,應該適應新世紀的時代需要,發(fā)揮各自的創(chuàng)造力,從易道、易德、易術三領域發(fā)揚易學。
 
  從易道領域發(fā)揮《易經(jīng)》,即從哲學的本體論發(fā)揚《易經(jīng)》。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易道就是中華智慧的代表。從易道領域發(fā)揮《易經(jīng)》就是進一步闡發(fā)《易經(jīng)》中所蘊涵的智慧?!兑捉?jīng)》是取之不盡的智慧寶藏,《易經(jīng)》智慧是超越時間的,即不同時代的智者,皆從《易》中吸取智慧;又是超越空間的,即不同國度的智者,也從《易》中吸取智慧?!兑捉?jīng)》傳到日本、越南,日本、越南的智者從《易經(jīng)》中吸取智慧,促進日本、越南的發(fā)展與進步。近代以來,《易經(jīng)》傳到西歐,受到社會學家、宗教家和自然科學家的重視,《易經(jīng)》智慧對西方自然科學家以啟示,對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也起到了啟迪作用。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家將易學應用于管理,探討易學管理模式。
 
  新世紀是信息科學時代、數(shù)字化時代,《易經(jīng)》符號系統(tǒng)的信息蘊涵,《易經(jīng)》作為人類最早的運數(shù)思維智慧,對信息科學、數(shù)字化模擬的發(fā)展,也將有其不可忽視的啟迪意義。
 
  易的天人合一思維,對新世紀的人與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關注環(huán)境,防治大氣污染,保持生態(tài)平衡,使人類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有其指導意義。
 
  易的整體思維,對新世紀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對國家全局發(fā)展的宏觀經(jīng)濟調控、對企業(yè)的整體管理模式以及人的全球化意識、整體意識,都將有其所裨益。
 
  易的變易思維,對適應新世紀的新發(fā)展,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更新體制,以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經(jīng)營創(chuàng)新。新世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的特征。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來自智慧?!吨芤住分腔郾貙⒃谛聲r代發(fā)揮其作用。
 
  從易德領域發(fā)揚《易經(jīng)》,即從周易哲學的道德價值論層面發(fā)揚《易經(jīng)》。道德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以及人之德性自我建立的科學,屬于哲學的價值論。道德是維護人類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生價值之根本。儒家把道德作為人的本質特征,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全球倫理為世界各國所關注。1993年世界宗教議會通過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缎浴返钠鸩萑说聡駥W家孔漢思在《序》中指出:“世界正處于這么一個時期,它比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多地由世界性政治、世界性技術、世界性經(jīng)濟、世界性文明所塑造,它也需要一種世界性倫理,對于這一點,今天再沒有人會加以懷疑了。這意味著,關于一些有約束力的價值觀,不可改變的標準以及個人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有了一種基本的共識。若無一種倫理方面的基本共識,任何社會遲早都會受到混亂或專制的威協(xié)。若無一種全球性的倫理,就不可能有更美好的全球性秩序”,充分說明了倫理道德對人類社會有秩序發(fā)展的極端重要性,易德對新世紀全球倫理的發(fā)展將發(fā)揮積極作用。
 
  從易術領域發(fā)揚《易經(jīng)》,即從周易哲學的方法論層面發(fā)揚《易經(jīng)》。方法論與宇宙論是統(tǒng)一的,易術與易道是統(tǒng)一的。道術對中國天文、歷法、地理、醫(yī)藥、數(shù)學、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都產(chǎn)生過重大的作用,在新世紀也將發(fā)揮影響?,F(xiàn)代興起的自然醫(yī)學、環(huán)境學、管理學,都從易之道術中尋找智慧,周易與信息科學、周易與預測學、周易與自然醫(yī)學、周易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周易與企業(yè)管理成為新世紀研究的熱點,表明了易學的現(xiàn)代價值。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