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最討厭干部不培養(yǎng)人才,他會想,你嫉賢妒能,想霸占這個位子,想害公司不能發(fā)展……
有的干部為了自身的利益,確實有意地回避這個問題,他怕長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會搶走他的位子。其實不然。新人頂替了你的位子,你還可以高升,為什么要小看自己呢?培養(yǎng)接班人不但要暗地里培養(yǎng),還不能只培養(yǎng)一個人。一個領導真的要培養(yǎng)干部,就要讓他輪調,讓他從事過所有的業(yè)務,才知道他合適不合適。凡是直線升上來的,沒有一個有好結果的。因為他的能力不夠,眼界太窄,專業(yè)有限。只有那些調來調去、久經(jīng)歷練的人才適任。
但輪調是一個理想,實際卻行不通。因為中國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說當一個人做不好才會被調走。這個觀念必須改正過來,做對做錯都要調,而且是不定時的調動。定時調動是最糟糕的,如果說兩年一調動,那么被調動的人,第一年不錯,第二年不做。也就是說,第一年他會推卸:"我是剛來的,要了解一下,我不敢亂動。"他說得很對,因為他還有一年就結束任期了,做到一半豈不是連累別人。第二年時他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被調走。這樣,調來調去,他什么也沒做,什么也沒學會。
某新任大學校長開會時宣布了一項制度,告訴其下屬的所有干部,校長只是法定的代表,實際的負責人是總務處處長。以后,教務方面的事情唯校長是問,其他的如財務糾紛、法律問題等均由總務處處長負責,就算坐牢也是總務處處長去坐,和校長沒關系。
總務處處長一聽這話,臉都黑了。散會后他就問校長,是不是打算把他換掉。校長告訴他,這是對他的支持。如果校長承擔所有的責任,總務處處長工作時就不會用心,他認為反正校長會用心審核的。而校長事無巨細都過問的話,就表示不信任總務處處長。這樣,早晚會出紕漏。改由總務處處長負全責后,他就會很用心,這樣校長就可以輕松了。所謂策略,就是加強大家的責任,而不是想整人??偨?jīng)理應該奉行這樣的策略:大事情,大過失,由高層主管承擔;部門經(jīng)理要負部門的責任;小事情由基層主管負責;總經(jīng)理要對公司倒閉負責任,而公司沒有倒閉時,其他主管就得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