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我是誰)之三——自然與靈性的你
所謂自然的你,就是我們平時所稱謂的生物的你。人是動物,但人又有別于動物,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人們具有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的能力。自然的你承載著人類上千萬年進化精華的結果。
所謂靈性的你,就是你透過某些事物或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可以看到事物或事情實質的內在規(guī)律,并能預測到事物或事情將要向何種情況發(fā)生。
假如你把人腦拿來跟豬腦解剖,里面的化學成份幾乎是一模一樣,沒有什么差別,但是人腦的功能跟豬腦的功能相差甚遠?人跟黑猩猩的DNA相似的成分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八,跟豬的DNA相同的成分也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多。我們的DNA與猩猩的DNA相差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但為什么人跟猩猩就有這么巨大的區(qū)別呢?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是長期一來,人們吃熟食以及能直立行走,引起我們的大腦皮層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的結果。
從科學的角度了解我們就可以知道,當我們的感官眼睛看到什么東西之后,視覺神經(jīng)就起反應,視覺神經(jīng)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遞給大腦,然后大腦反應出訊息,然后形成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里面這些景物。或者當我們無意之中被一根針刺到,然后這個被針刺到的地方的神經(jīng)傳遞到大腦,然后大腦在傳遞下來指令,然后我們手就退回來,這些道理都知道。
但是,是什么讓神經(jīng)細胞會互相傳遞這些信息?它存在于哪里,是什么讓大腦會思維,會記憶,會分析,會推演,這些功能從哪里來?怎么會從一堆化學物質里面就產生了這些功能,我們都知道這是腦細胞,這是神經(jīng)細胞,但是腦細胞為什么能具有這樣的功能?
為什么一個人的最后一口氣吐出去,忘了再吸進來,不知道忘了還是吸不進來,我們暫時別管他,反正這最后一口氣吐出去了,下一口氣沒有吸進來,那個時間,那個剎那只有零點幾秒不到。這個人的肉體,物質層面,在零點五秒之前跟零點五秒之后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失去了生命。
然后這個生命從哪里來?這個覺知從哪里來?靈魂,精神,意識,從哪里來?這是我們每一個自我,每一個個體存在的最核心、最中心、最根本,也是所謂的最神秘的領域。所有這一切一切的疑問都與這個自然的、生物的、肉體的你有關系。
人們從生理學與心理學兩大領域來研究和解答這些問題。
我們知道從生理解剖學上,人體有八大系統(tǒng),分別是運動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而這八大系統(tǒng)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他們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生理學研究的課體就是這八大系統(tǒng)對人體的作用是什么,以及這八大系統(tǒng)是如何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人體的生理過程的。
現(xiàn)在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就比較復雜了,從人格時代談到集體意識,到現(xiàn)在的心理學,在馬斯洛死亡前一年,一九六九年他在心理學推動了一本雜志,《超意識、超個人》的心理學雜志,在他的一手推動下,從此以后心理學的研究開始進入了超個人、超意識心理學,然后在非常非常多東方、西方的所有的神秘教派里去尋找這樣的一個脈絡跟修行法門。
然后,在科學的領域里面去研究雙胞胎的心電感應,為什么只有這個個體可以感知到的這個世界,他的念頭,他的意念,他的感覺,為什么會有另外一個獨立的個體,跟這個個體在皮膚的界線之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個體,為什么他們可以在沒有時間差,不管距離多么遙遠,在同一個剎那,他們浮現(xiàn)同樣的念頭,感受到同樣的感應,這種超越每一個個體的這些所謂的神秘經(jīng)驗,是在哪個地方起作用,起功能。
在古代很多很多的宗教里面將它稱為靈修,也就是心靈的修練,心靈的修煉與自我成長是不同的,心靈的成長是指專對于自我的最后這個領域在下的功夫,自我成長是指自我、本我、超我這三大領域的的鍛煉與修煉所下的功夫。
我們大家都有這種情況發(fā)生過,昨天你情緒很惡劣,暴跳如雷。今天雨過天晴,過得很開心,很愉快,你不會因為情緒發(fā)生這么巨烈的變化,你就忘了昨天那個情緒暴躁的人是你,你今天心情很開心,但昨天暴跳如雷,恨不得把天下人都殺了,然后你不會因為現(xiàn)在情緒變好了,你就說“哎,昨天那個在生氣的那個人那是誰了,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蹦悴粫桑悄阌腥烁穹至寻Y,如果你已經(jīng)人格分裂癥,那是有可能,但是只要你心理上還算健康,那么你就不會去忘掉,或者否認昨天那個人不是你。如何讓昨天的你與今天的你達到某種平和,如何讓昨天的你與今天的你不情緒化,當這個情緒要發(fā)生時,我們是如何能克制住這個不好的情緒,這就是我們自我成長的修煉,而靈性的修煉就是當這個情緒要發(fā)生時,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感知他的存在,我們自身深層次的潛意識就能調整它,這就是靈性的修煉。
如果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生存的極限,都有時間限制,都必須要新陳代謝,老舊的細胞要死亡,新的細胞要產生,人體的細胞能夠存活最久的是十一個月,換句話說一年前的你,跟現(xiàn)在的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不相同的。
從邏輯上來看是沒有,但是你還記得去年的你,兩年前的你,三年前的你,所有的細胞都換過了,你還知道你是你,甚至于看到年輕時候的照片,或者不需要看照片,回想一下五六歲時候自己的樣子,十幾歲的時候自己的樣子,你都知道那個人就是你,
你不會因為這么小,我怎么可能那么小,我是這個樣子啊,然后到了七八十歲你變老了,你的肉體無論如何變化,你的情緒無論如何變化,你的思維無論如何變化,價值觀產生多大的變化,都有一個知道在哪里,知道是一個連續(xù)性的這個皮膚之內這個過程,不管它如何變化所有的它都陪伴著經(jīng)驗,永遠知道著那個知道,那個知道就是我們的心靈,也就是讓這一切發(fā)揮功能的那個載體,它不以物質的形式存在。
在十八世紀曾經(jīng)有過西方很多的醫(yī)學家,科學家,想要去找靈魂在哪里?然后甚至于坐在臨死的病人旁邊,觀察,看他在臨死亡那一剎發(fā)生了什么,甚至有些擺在體重計上面,看看死亡的那一剎那體重有沒有減輕零點一克,要稱出靈魂有沒有重量。甚至于把脊椎剖開,打開那個生活腺體在看,因為認為靈魂是在生活體內,在看一下有沒有靈魂跑出來。
十八九世紀的時候,有一群科學家,醫(yī)學家,費盡千辛萬苦想要去找,想要去證明靈魂的存在,但是找不到,找不著。所以在這樣一個世界,所謂的那個真我,那個在基督教的圣經(jīng)里面,耶穌基督說的,“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光?!痹谛录s圣經(jīng)書說的,“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光。”那個我,你以為耶穌基督是在講他自己嗎?那個大寫的我,自我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只有存在著,沒有這個肉體的感官來到這個世界,有別于他人,你會知道有一個我嗎?
你在母親的子宮里,在胎兒狀態(tài),不需要做任何的努力,跟母親合二為一,你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感知就是那唯一的時空,那就是母親的子宮,那是一個被羊水包圍著保護著的恒溫世界,
所有的動作你都可以不做也不需要你去做,所有你存在與生存所需要的養(yǎng)份,你都不需要透過任何的努力,連呼吸都不需要努力,可以說所有你需要的供養(yǎng)你,支持你存在的一切,都能夠通過臍帶,源源不絕的供應給你,那個時候你不需要去感知有一個我,因為那個時候你是絕對的存在,除了你沒有任何其他,會需要自我嗎?會有自我的概念嗎?如果沒有黑夜的話,不要說黑夜沒有了,連白天都沒有了,假設我們活在一個沒有黑夜的地方,你需要說現(xiàn)在是白天嗎?說現(xiàn)在是白天有什么意義?有沒有人了解你在說什么?什么叫白天?天不是一直都這樣嗎?白天是相對于有什么?有黑夜的經(jīng)歷的人,白天對他才有意義。
對一個胎兒來講,因為他不知道還有其他個體,所以他就沒有自我的概念,因為自我是相對的,只有在他的大腦里有其它個體的存在時,他才有自我的概念,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沒有哪一個嬰兒剛出生就知道自己是哪國人?姓什么?叫什么?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叫什么?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胎兒,幼兒,嬰兒第一次感覺到自我,第一次開始感覺到有自我形象,是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因為先有了他人才有我,所以那個我是從別人那里,別人對我的感覺傳遞過來。
就象非常非常多的人,包括正在看這本書的你,你認為自己好與不好,不是你個人評價,而以你周圍的人對你的評價,周圍的人都覺得你好,你就覺得你蠻不錯的。周圍的人都比你好,或者是周圍的人都覺得你不好,那你就覺得你自己好象有點糟糕。
我們這個我,如果它是接受的我,受格的我,在英語里面它接受的我的受格是什么?是I還是什么?是me,I是主格的時候,I love you。對不對,I 使用愛,如果you love,后面呢?you love I嗎?You love me。You hat me,那個me是受格,所以自我是接受而來的,那個叫me,耶基督說的,“I am road,I am light,I am。”這個I就是指你本來的,你原原本本的存在。
就象佛陀說的,你就是一個佛,你的內在的佛性是一樣的東西。它存在于孩子的身上,不在于大人的身上,所以基督不止一次的說過,“如果你不成為一個孩子你就無法進入神的國?!蔽覀円砸粋€孩童來到人間的時候,我們只有I,就是那個真實的如自己的生命的律動,流動。照著我們本來的自己在流動著。就是還沒有被社會化,被教育以前,當然這里面逐漸就會牽涉到我們的自我跟親子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的父母親有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他愛我們,希望我們長大以后踏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加分的人,也就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不是一個對社會有減分的人有負擔的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要教育所有的小孩將來長大了進入社會成為對社會加分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長大以后踏入社會成為個對社會有減分的,成為社會的累贅,或者剝削社會,或者剝削別人的勞動成果,侵犯別人勞動的成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犯罪,當他不是去生產,不是去勞動,而是去剝削別人,去偷竊,去搶奪,去詐騙,當這些行為產生之后,就會有人愛傷,他也會被關在監(jiān)獄里勞動改造,而當這個人沒有勞動能力之時,政府還要花錢請人做飯給他們吃,還要為了看管他們不逃跑還要花一大筆經(jīng)費,這些錢都從哪里來?都從社會上的一些對社會有奉獻,貢獻的那些納稅人身上來。
所謂的教育失敗就是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后,他踏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負擔的,減分的,耗費社會資源的寄生蟲。類似這樣的人我們稱為教育失敗。
那么父母親為了把本我漸漸形成自我,并把自我打印上一些社會的價值觀與價值規(guī)則才能夠進入社會,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問題,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會在婚姻與家庭里談到,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
但我要談的是我們自己的自我現(xiàn)在產生問題的原因就在這里,就是在于我們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自我首先是得到呵護的,滋養(yǎng)的,滋潤的,有足夠的空間去接觸,探險,經(jīng)驗;然后是去學習,被灌輸,被教導的,甚至于我那個自我呈現(xiàn)的狀況是被壓抑的,被否認的,被責備的,被否定的狀況,受傷的狀況之下完成社會化。
在我們追求自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展現(xiàn)出個人這個個體的生理的欲望,個人沖突,個人需求等等,還有個人的種種的情緒,個人的喜悅,憤怒,悲傷,恐懼,可是當你存在于這個現(xiàn)象的時候,父母親覺得這樣的你是不行的。當然他們有的父母知道教育。有的父母并不知道所謂教育,有的只是用他過去的習慣,總之種種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這樣的自然的生命形態(tài),他的自我呈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時候,他協(xié)助他完成社會化的過程無非是用兩種方式:一種就是滋養(yǎng)他,陪伴他,保護他,給他足夠的空間,讓這個孩子去接觸,去學習,去犯錯,去經(jīng)歷這所有的一切,然后父母在旁邊,用守護的,用分享的方式,用帶領的方式,用愛的方式,守護著他們的自我,讓他們的自我得到充分的滋潤,滋養(yǎng),有充分的空間,經(jīng)驗,冒險。然后漸漸漸漸學會了社會化。
另一種方式就是當你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意愿,不符合父母的行為規(guī)范時,于是,父母就會打壓你,教導你,指責你,壓抑你,給你灌輸一些他認為的正確理念,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
當然壓抑的方式不一定就是用那種否定的,一個孩子正在哭,處于悲傷的情緒之中,然后媽媽很可能會去說:“哎呀,寶貝你哭什么,別哭了,媽媽就帶你去那邊玩。”這樣母親過去安慰他,勸他:“別哭了,別哭了。”然后,帶孩子去哪兒玩了,或者是給你買什么東西?。拷o他什么玩具???或者是給糖吃啊?孩子為了得到他更想得到的東西,他把自己的悲傷當做代價,然后控制好原來的狀態(tài),然后換取他更想要的。父母親雖然讓孩子止住了他的悲傷和哭泣,但是同時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在父母的心目中,這個悲傷是不好的,所以他要控制住,要讓你停止。
我經(jīng)常說的,在圣經(jīng)中,里面提到人類的原罪,亞當跟夏娃,他們兩個人干了一件事,偷吃禁果之后,不能在天堂里呆了,于是要到人間來受苦,禁果是什么?禁果就是欲望。神說,只有兩棵樹結的果實你們不能吃,一棵樹叫生命之樹,一棵是善惡之樹,所以亞當跟夏娃吃的是善惡之樹所長出來的果,叫善惡果,吃了以后他能夠分別善惡。所以神,耶和華就出現(xiàn)了,你違背了我的旨意,不能在天堂,必須要到人間受苦。男的要受辛勤耕耘之苦,才能有辦法活下去,女的要受生兒育女之苦。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基督教有一個中心思想,亞當跟夏娃,也就是我們人類的始祖,犯的原罪,最原始的罪,我們在人間要回到天堂,必須要經(jīng)過救贖。救贖的方法就是透過主耶穌基督,向耶和華祈求,這是基督教的一個基本教義跟精神。所以基督教認為人帶了這個原罪,這個原罪就是亞當跟夏娃吃的善惡果。
一個孩子以他生命的能量,悲傷,他的東西被搶了以后,他就會憤怒,憤怒是守護的能量。他會把東西搶回來。
可是在父母的價值觀信念里面,我們剛講的四種基本情緒,喜悅、憤怒、悲傷、恐懼,那一種是善,那一種是惡,那一種是好,那一種是好,喜悅是正面的情緒,憤怒是負面的情緒,悲傷是負面的,恐懼是負面的。所以父母親即使是用溫和的用什么東西跟孩子交換,或者是說,你這樣哭,媽媽會心疼的。最后一句話卻是你不要哭了好不好?
他為什么當孩子在悲傷的時候,他不能去,只是不能走過去,只是靠近孩子,對他說,媽媽感到你很傷心,很難過,要不要告訴媽媽,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然后孩子就會繼續(xù)哭,因為他的悲傷被你承認,被你接納,被你認同,他會繼續(xù)哭,繼續(xù)說,當他把這悲傷的事情說完之后,這個事情就結束了,我們說的悲傷是end,他的事情就過去了,所以,孩子在說完以后,也許他眼角還掛著淚水,他就蹦蹦跳跳的跑出去玩了。
這個時候他的悲傷情緒是受到了支持,接納,給他主動的空間和經(jīng)驗。
還有成長,成熟??墒钱斘覀兊母改赋赃^這個善惡樹的智慧果之后,看到孩子悲傷也好,憤怒也好,他第一個興起的反應是什么?就象我們小時候做的是非題,對的打勾,錯的打叉,是非題就是善惡樹結的果。
父母一看到孩子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后,針對孩子的狀態(tài),他浮起的是叉,所以父母一看到孩子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后,父母就會去介入,然后操縱,借著孩子們對他們需要,運用自己都不自覺的所受社會的影響,然后介入孩子自我的世界,打斷這個世界,讓他成為你想要他變成的世界。
用憤怒的,指責的,批判的,壓抑的,否定的,用交換的,更吸引他的,轉移他的注意力的,或者是你對他的愛,他更需要你對他的愛,更支持,更認同,更溫暖,但是,總之你用你的原罪,打斷他的世界,原來原原本本的自我的世界,那個自我被打斷以后,為了要獲得更多的愛,為了要避免更多的傷害,為了害怕被疏離,為了怕父母不在理你,為了怕父母不再關心你。為了怕失去更多的關懷,一個孩子去努力控制他自己,原來生命的流量,然后打斷它,成為父母心中想要那個樣子。
這樣的一個社會化,結果對自我是負面的,是打壓的,傷害的,壓抑的,否定的。另外說的一種就是孩子很生氣,東西搶回來,父母親沒有直接告訴他,你不應該這樣搶東西,你借給妹妹玩一下有什么關系,你為什么要把他推倒,把他搶回來,這是一個對他的當時是否定的,如果父母過去跟他講,把妹妹推倒了,發(fā)生了什么事?然后孩子可能會很生氣的跟你講,我剛才玩得很開心,他把我東西搶走了。然后你跟他說,跟他一起去分享:你看妹妹哭得多么傷心,弟弟哭得很傷心,你有沒有感覺到,你也同時去支持這個孩子,你知道他憤怒,你沒有支持他,讓孩子充分的接觸,經(jīng)過他的憤怒,他看到弟弟妹妹的傷心,他可能會有自己的領悟。他就學習到,讓我玩一會兒,我就讓他玩。孩子會有自己的選擇,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經(jīng)驗所學習的,那個自我的發(fā)展是健全的。
另外一種自我的發(fā)展是為了要社會化,然后傷害累累,所以我們來到這個人間,我們具有一個爭論,然后就漸漸自我開始成熟,從我們生理狀態(tài),慢慢的到情緒的狀態(tài),到我們感覺的狀態(tài),到我們的思維,邏輯,漸漸成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沒有機會經(jīng)過我們充分的經(jīng)驗,學習,消化,吸收,調整,才擁有一個健全的自我體系?或者是在你的成長,發(fā)育,包括情緒的范圍內,包括生理的發(fā)育,包括感官感知的事情的過程,然后被界入,被打斷。
天氣這么冷,怎么不加件衣服?我很熱?。棵髅鬟@么冷,你還說熱,等一下感冒了我就不理你,類似這樣一個方式,我們漸漸的,自我沒有充分的經(jīng)驗去學習,在我們還沒有充分的經(jīng)驗去學習時,我們也就完成社會化了,也就是說我們中間這個過程的能力全部被剝奪了。
接觸的經(jīng)驗,接觸的能力,經(jīng)驗的能力,深刻體驗的能力,吸收的能力,調整的能力,消化的能力,由此我們的變化,豐富,覺知,統(tǒng)統(tǒng)被我們的父母,直截了當?shù)囊运麄兊氖澜鐏砣〈覀?。直接灌輸給我們,而我們能利用這些機會來培養(yǎng),讓這些能力增長的機會統(tǒng)統(tǒng)消失,換句話說,這個能力還沒有發(fā)展以前就已經(jīng)死亡,所以我們所謂的自我成長必須去恢復。
在我們被社會化的過程當中,當然在未來所有親子教育的主題,大概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在這里,親子教育就是如何讓孩子在你的呵護,守護,有足夠的空間去經(jīng)驗,發(fā)展他自我能力,而完成健康的社會化。
這是未來十年,二十年親子教育的一個主題,我們自己的年代,我自己也經(jīng)歷過這個年代,跟大家相同的年代,我們多數(shù)的人成長過程中,這個自我是被教導著,被灌輸著,被操控著,被干涉著,甚至于被斬斷著,或者被壓抑,被否認,所以有的人在身體上殘障,有的人是智力上的殘障,就是覺得自己很笨,甚至更笨的人就變成白癡?;蛘哂X得自己思維能力,記憶力不夠好,智商很低。但是有的人EQ是很低的,甚至于是情緒的殘障,情緒上殘障的人很多,情商很低的人很多,所以在自我的三個領域,在思維,在情緒,在生理上,到最后進入到所謂的心靈,這樣的一個成長,從自我的領域開始漸漸進入到心靈的領域,橫跨這個領域,我們就稱為心靈成長,或自我成長。
也透過這樣子,我們今天在這里共同分享著一個什么叫我,比較整體的一個我的概念,今天在我們進行問答以前,還有一個潛能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我剛剛說過,從傳銷到保險,到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在做潛能的激發(fā)和潛能的交易,我想在剛剛談到我,特別是談到自我和社會我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在我個人的價值觀里面,信念里面,或者我在國內現(xiàn)在所做的事情,一個透過自我成長以后,他的一個指標,能力,一個內在越成熟,心靈越成熟,自我越成長的人,有一個衡量的指標,就是他越有能力在自我的需求跟社會我的要求中取得平衡。越是有能力做到這個狀態(tài)的人,我們認為他是自我成長比較好,或者心靈的智商。
情緒的智商,還有IQ的智商,IQ,EQ,還有SQ,還有CQ,感官,感知的能力,創(chuàng)造力,直覺創(chuàng)造力是來自于我們的意識層面的。一個人在過往,過去,我們認為是IQ是決定勝負,人在人生中是否在成就的一個主要條件,那是在過去,因為人類的智力普遍不發(fā)達的狀況之下,只有少數(shù)的貴族,少數(shù)的人擁有這個教育權,所以你只要頭腦訓練,功夫做得比較好,那個時代知識就是力量,在那個時代的人擁有知識就擁有力量,但是現(xiàn)在,我們到二十世紀末期,一個人在世界上,未來,就是現(xiàn)在的舞臺上,全世界也好,中國現(xiàn)在也好,你想要有所成就的比例,重要性的比例,IQ占百分之二十,EQ(情緒智商)占百分之八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一個主要的背景就是教育普及化。幾乎所有的人IQ都受到訓練,知識不再是少數(shù)特權的人擁有的一項力量,受教育已經(jīng)平民化了,任何一個人只要家里的經(jīng)濟能力可以,都有機會受大學教育,讀碩士,讀博士,在知識越來越普及化的時候,人跟人的之間的IQ的高低已經(jīng)不是在人生這個戰(zhàn)場上決勝負的要件,已經(jīng)變成必備的工具。所以能夠分成勝負的能力就在EQ,就在情商的高低。等到再過十年,二十年,情商普遍的提高了以后,那個決勝負的關鍵就到了CQ,SQ。
CQ就是創(chuàng)造力,SQ就是感知的敏銳度的能力。對事物感知的敏銳度,敏感度,捕捉信息的,當然這是未來所要面臨的時代,我們現(xiàn)在,目前我們這個時代EQ比較高的人,不管你在工作上,家庭里,各方面,EQ的能力越提升,你就在各個領域比較可以如魚得水,做起事情來比較順利。EQ就是我剛才說到很多。
情緒最重要的,我們要建立一個觀念,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對錯。第一個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挑戰(zhàn)的目標,把過往我們學到的,把各種情緒,喜悅,悲傷,憤怒,恐懼,你們回答我勾跟叉,從小灌輸?shù)竭_的,沒有悲傷好壞對錯,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智慧去使用他,你是成為他的主人,還是你以為你是他的主人,到最后變成他的奴隸。
禪宗有一個公案是,有一個車夫他駕了匹馬,馳騁萬里,一直跑,他高興得很,往東邊奔,往西邊奔,就往西邊奔,他駕著那輛馬車非常的開心,到處跑,然后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他的主人,一直到有天,在后面的車廂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停。”,那個時候,馬車夫才突然警覺,我只是個車夫而已,我的主人坐在車廂里。
那個喊出“?!钡闹魅耍谀愕娜松泻俺觥巴!钡哪莻€主人,就是你內在的那個本我,那個佛性,那個覺知,那個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