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家有三口:王婆、王公、王子,賣瓜卻各不相同:(1)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王婆賣瓜時,從“馳名商標”到“免檢產品”,再到綠色、無公害、健康、環(huán)保,最后連“金獎”、“全國銷量冠軍”都搬出來,口若懸河,猶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引得無數過路人,贊聲不絕于耳,那家伙,那場面,那話術,是相當壯觀,到最后效果也還不錯,一天賣出一手推車,回家后順路買點小酒,唱個小調,生活倒也樂得其所。(2)王公賣瓜,自賣他夸 王公也出去賣瓜,但卻從不自夸,別人問你這瓜甜不甜,他拿出一張報紙給人看,您瞧:這是記者做的統(tǒng)計數據,我也不認字,您幫我看看寫的什么呀。要有人問有沒有污染,他拿出一個杯子,上書“瓜防組”認證,再有人問“這瓜營養(yǎng)不?”,他從旁邊揪出一壯伙,說“看到沒,這小伙子壯不?”,一會兒又從另一邊揪出一小伙,這家伙,那是相當瘦,相當虛弱,然后又指著壯伙,說“他之前就長這樣,一個月后就變這樣,到底怎么回事,你問他吧”于是壯伙開始從第一次吃瓜說起(這里省略500字)到如今這般模樣。就這樣,王公,銷售也不錯,每天吧,賣一小貨車還是有的。(3)王子賣瓜,自賣他需 王子從小看著父母賣瓜,雖然溫飽有余,但大富不足,就自創(chuàng)出一套銷售方法,從不先說自己瓜如何,而是問對方為什么要買瓜,是送人還是自吃,是看重水份還是甜度,是喜歡大的還是皮薄的,問完后,最后百里挑一地挑出一個,說“這就是你要的薄皮”“這就是你要的甜瓜”,生意特別紅火,最后發(fā)現(xiàn)還是人手不夠,賣不過來,靈機一動,把瓜分門別類“薄皮區(qū)”“甜甜區(qū)”“大個區(qū)”等等,然后一個區(qū)一個人設一銷售人員,生意可不得了了,那家伙,那場面,人山人海,一天一火車都不夠賣。
評:銷售不僅要“賣”點,更要結合客戶“買”點(即個性需求),賣點再好,不是客戶要的買點,也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