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饅頭?問題在觀念。
近日,中國十余省份連降暴雨,導致嚴重的洪澇災害,一時間公路無蹤、鄉(xiāng)村淹沒、城市看海。還是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沖在一線,搶救災民、加固堤壩。
但是,今日一則圖片新聞,讓人們心中有憂。為何人均6萬美元軍費的中國軍隊,在救災現(xiàn)場只能吃到泥水饅頭?我認為,關鍵在于觀念。
因為,觀念影響指揮,觀念導致勝敗。不破除“泥水饅頭”的觀念如何打勝仗?
人手不夠,預備隊呢?
戰(zhàn)爭年代,在戰(zhàn)役準備中,都要設計預備隊。如果沒有預備隊,前線部隊潰敗怎么辦?沒有準備預備隊的指揮官,將可能因為全線失敗而上軍事法庭。
救災也一樣,為何不留預備隊?為何不一半上去,一半休整待命?人手不夠,為何不輪班休整,以保證戰(zhàn)斗力?
沒有時間吃飯,那要餓多久?
朝鮮戰(zhàn)爭時期,美軍李奇微將軍面對志愿軍的大規(guī)模進攻,命令部隊大規(guī)模后撤,不講理由。一周后,再命令大規(guī)模進攻,順利收復失地。
原因很簡單,李奇微研究得知,志愿軍的糧食只能隨身攜帶,只夠一周,且沒有后續(xù)支援。因此,李奇微的一周反攻策略,成為經(jīng)典成功案例。
炊事班都上去了,沒人做飯?
有必要嗎?后勤的任務就是做好后勤,不是上前線。
朝鮮戰(zhàn)爭中的志愿軍,如果能全軍穿上棉衣,能少凍死多少人?如果志愿軍能吃上聯(lián)合國軍一樣的熱飯熱菜熱咖啡,能多打多少勝仗?
救災與打仗一樣的是,士氣很重要。但是,如果讓士兵吃不上飯,或吃不好飯,那是在摧毀士氣。
想想三國時期,曹軍糧官王后為何曹操被冤殺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