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于我們至親的父母、愛人、孩子,我們的情感常常是愛恨交加的,我們常常允許愛被表達被存活,對于恨常常是采取否定、隱藏、壓抑的態(tài)度,這只會導致越愛越艱難、越愛越應付了事、越愛越疏離,因為恨沒有被表達,愛就沒有存在的空間。
允許我們內在的各種感受和要求的存在
很多的來訪者治療到某個階段的時候,會發(fā)現內心對父母有巨大的憤怒和怨恨,這個時候會很恐懼,因為傳統教育告訴我們“孝”為先,我們怎么能對父母產生憤怒和怨恨的情緒呢?我們怎么能怪罪父母呢?簡直是大逆不道啊,他們辛辛苦苦把我們養(yǎng)大,我們應該感恩啊。
恨沒有表達出來,愛就沒有存在的空間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我的母親簡直恨之入骨,經常在日志中訴說她的各種不好,控訴她的控制對我?guī)淼母鞣N傷害,這個時候關心我的朋友勸我說:“做母親也不容易;思想太復雜了也不是好事,很多事,過去了不再想,放開,根本沒這么多矛盾。”當時覺得很憤怒,難道我還不知道我母親的不容易嗎,難道我還不知道再想有多痛苦嗎?對于一個從小就扮演乖乖女、好孩子的我來說,在眾人面前說母親的壞話,是需要突破多少阻礙和承擔多少道德的譴責嗎?但是為什么我還會愚蠢的想要這么做呢?
首先是因為痛苦,自從我工作一年多以后,有一天我突然發(fā)覺我母親并沒有她自己所說的那么完美,她辛苦大半輩子也不是我導致的,雖然她常常會在我的耳旁念叨“如果當初你爸爸沒有離職(因為超生我,我父親丟掉了教師的工作),現在退休工資都得兩三千,你是家里花錢最多的一個孩子”,很長一段時間我常常背負著對父母的愧疚感而活著。
小時候在與母親的互動過程中,我常常只能做低頭聽講,不被允許表達自己反對意見的角色,以致于我常常感覺很抑郁,內心很沒有力量,自卑,很害怕靠近權威。剛生完孩子,母親在我家伺候我的時候,我常常會因為母親的一兩句話而對她生很大的氣,這讓母親極其傷心、委屈和不理解。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是長久以來我內心積壓的對母親的各種情緒導致的結果,其實看到母親傷心和委屈,我內心也非常痛苦,很多次我都告訴自己對母親要有耐心,要抓緊時間好好愛她,不然我會后悔的。
然而一見到她,一聽她說話,我就完全失去了理智,內心的憤怒無法抑制。所以在我母親離開我家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輕松,我終于可以不再一邊享受母親的照顧,一邊像對待仇人一樣對待她了,傷害她比傷害我自己更讓我痛苦。
另一方面我只是想找一個我母親看不到的、聽不到、有人的地方傾訴我內心的恨,心理學的知識讓我明白,恨如果沒有被表達、傾訴出來,內心就沒有愛的空間。
另一方面,我渴望尋找到跟我一樣的人,得到共鳴的陪伴,當有朋友在我的日志中留言說“我的母親跟你的母親很像,很想分享你的這篇日志”,看到這樣的反饋,我覺得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對父母有憤怒的感覺,某種程度上說,我更加渴望得到的是外界有聲音告訴我說“你對父母的憤怒是被允許的,是客觀存在的,這并不代表你是一個不孝的壞孩子”。同時我不希望我的母親因此而受到傷害,更不希望她因此而自責,我需要的僅僅是傾聽,沒有防御和辯解的傾聽,被看到在她對我的養(yǎng)育過程中,不僅僅讓我感受到了愛,同時也感受到了傷害。
我到底想從母親那里獲得怎樣一種回應?
在我接受團體治療的過程中,一次帶領者跟我反饋說:我在功能化組員A,當時我很震驚,也不能接受這種說話,我努力嘗試去表達我自己,最初帶領者非常堅持自己的觀察。
下一次團體時,我講述了一個上次團體后我的一個關于A的夢,當聽完我的夢后,帶領者跟我說:我想我是誤會你了,通過你剛才講述的夢,讓我理解了你對A存在的是一種仰慕、想要追隨,以她為榜樣的情感,而不是將她當成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我很抱歉,我之前誤解你了。當聽到這樣的回應后,當時的我感動到眼淚直流,在我母親那里,如果她能允許我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就非常感激了,根本不奢求她能承認自己也有失誤的地方。
直到現在我也會擔憂在我母親背后說她壞話的事情被傳到我母親耳朵里,那她肯定會非常的傷心,會暴跳如雷,會覺得我大逆不道等等,因為在她那里孩子是沒有權利評論父母的,更沒有權利去表達負面的情緒。
安全有效的表達內心憤怒的方法
所以對于跟父母之間有很多矛盾的,對父母有很多不滿和憤怒。但是父母又不允許我們跟他們直接表達的人來說,一個安全有效的辦法就是找一個靠普的心理咨詢或者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獲得一種叫做矯正性的情感體驗,得到咨詢師的再撫育。
在我接受治療的中后期階段,我開始無意識的將我對我母親的不滿、憤怒等等負性情緒,全都投射到了我的團體治療師身上了,在團體中我開始公開表達對她的不滿,質疑她的治療技術,覺得她偏心新到的組員,覺得她有些冷漠,在我很痛苦的時候,漠視不管我。面對質疑、甚至指責,我的治療師并沒有防御,沒有退縮、沒有為自己辯駁,沒有攻擊、報復我,而是靜靜的傾聽,努力去理解我內心的那種不容易。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她沒有被我的強烈的情緒表達所嚇倒,這讓我沒有愧疚感。
我曾經也嘗試推心置腹的去跟我的母親表達,她曾經給我?guī)淼膫Γ敃r我的母親完全被嚇倒了,不停的哭泣,感覺白養(yǎng)了我,覺得自己怎么那么命苦,這讓我意識到對于她來說,我的這種充滿委屈、指責的習慣性表達,她是完全沒有力量去承受,更沒有能力去理解我真正的含義的。
情緒通過問題和癥狀來表達
對于大部分的身心疾病的患者來說:能夠覺察自己的內心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本身便是一種療愈,一旦內心的感受和需要能夠轉化成語言,就不必再轉化成身體癥狀了。
對于很多的兒童來說:常常會出現打人、咬人、大哭大鬧的現象,往往也是因為未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對于兒童來說,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語言系統尚未發(fā)展好,以至于無法借助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要;另一方面父母本身是否具有表達自身感受和需要,是否對坦誠表達各種內在感受持有開放的態(tài)度,都會對孩子在表達自身感受和需要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一項對網癮青少年的家長的職業(yè)的調查發(fā)現,居前幾位的分別是軍人、警察、教師、公務員,深入了解后發(fā)現:對于這些人群來說,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尤為困難——表達感受與他們的職業(yè)形象相沖突,通過對網癮青少年的訪談發(fā)現,他們的父母常常過于理性,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用腦說話,很難用心去體會孩子內在的情緒、情感和需求,常常將自身的職業(yè)角色和態(tài)度帶入家庭中。
“非暴力溝通”的語言模式
生活中,我們太過習慣于用埋怨、批評、指責的方式去表達我們內在的感受和需要,也常常將感受與想法、評價混為一談,這樣的方式很難將你真正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遞出去,而當我們感受到被埋怨、被貶低、被指責后,激起的常常是憤怒,而毫無心理空間去體察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最終進入一種語言“暴利”的溝通模式。
所以我想強調一點的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有很多的憤怒和情緒的時候,在你還尚未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之前,千萬不要輕易的去嘗試對你的親人進行恨的表達,這樣后果往往不能如你所愿。
情緒的宣泄很重要,但是要找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方式,例如通過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痛快的哭一場;痛罵你討厭的領導等等。情緒的宣泄僅僅是療愈的一個前奏,后期一定要有理性層面的認知改變,才能帶來真正的療愈。
所以要想準確的表達我們內在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允許我們內在那些被貼上“錯”的標簽的感受和需要的存在,認識到存在就是有意義的。然后才是如何剔除埋怨、批評、指責,直接表達我們內在的感受和需要。
就如費小懿博士說的:因為你的感受是重要的,意味著你是重要的,并且感覺沒有對錯,對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很正常的,沒有對與錯,只有不同,而不同被尊重,也就是你被尊重。
對于我們至親的父母、愛人、孩子,我們的情感常常是愛恨交加的,我們常常允許愛被表達被存活,對恨常常是采取否定、壓抑的態(tài)度,這只會導致越愛越艱難、越愛越應付了事、越愛越疏離。
為了跟我們的孩子建立更平等、親密的關系,為了我們的孩子心靈的健康,請允許我們的孩子跟我們表達不滿和憤怒吧,那并不可怕,它需要的僅僅是被看到、被聽到、被允許而已。
并不是如父母所擔心的,這樣會讓孩子從此不聽父母的管教,孩子反抗我們、跟我們發(fā)脾氣就代表我們對他的養(yǎng)育是失敗的,這個孩子變壞了等等,有人說正常的青春期是通過不正常的行為、情緒來表現的,所以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尤其需要允許他們跟我們表達不滿和不同的意見。
您要知道,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有在最安全的人面前才敢表達我們的不滿和憤怒,表達我們內心的不滿和憤怒本身就是一件極其需要勇氣和內心力量的事情。當然接納別人對我們的憤怒和不滿,也是極具挑戰(zhàn)和需要心理能量的一件事情。
最后再次借用費小懿博士的話:讓我們內在的每一種感受的聲音被聽到,每種感受的存在被體察,我們的內心因此而變得豐富、立體、多元化,具有生機和創(chuàng)造力,重要的是不是完美,而是完整,讓每一個部分的你,每一種感受的你都顯露出來,無論是陽光的,還是陰暗的,當你更完整的顯露出來、活出來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更有活力,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