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敏,胡偉敏講師,胡偉敏聯(lián)系方式,胡偉敏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胡偉敏:一個北大本科生在世界最頂尖咨詢公司實習心得
2016-01-20 45107

引言:一個北大普通的本科生,卻曾在全世界最頂尖的咨詢公司全部實習過(公司包括麥肯錫、波士頓、摩立特、羅蘭·貝格、貝恩公司、易觀國際、優(yōu)信咨詢、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畢業(yè)時不僅獲得麥肯錫的分析員職位,同時獲得英荷皇家殼牌集團(Shell)管理培訓生,現(xiàn)就職于麥肯錫(北京)。更難得的是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所有的空閑時間均在過來人求職商學院給同學們上課,幾乎所有上完他的課的同學都有“內(nèi)牛流面”的感覺。相信從下面他發(fā)表2年前的文章中,大家可以從中窺探一斑。所謂牛人,不過是一個從不放棄自己夢想,用自己最辛苦的汗水澆灌出豐收的果實的人。 

這個世界上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 

The Story of a Paranoid,一個偏執(zhí)狂的故事 

by Victor LIU Sep.2008 

我曾掉進無數(shù)河流,希望后來人不要重蹈覆轍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關(guān)心、幫助、支持過我的家人、老師、領導、同事、師兄師姐和朋友們。 

寫在前面的話 

本文是2008年9月應某些朋友的要求寫求職回憶錄,全是自己的切身體會,盡量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但部分涉及商業(yè)機密的內(nèi)容不予披露,請大家不要詢問。希望本文能對師弟師妹們有所幫助。祝大家都能有好的發(fā)展。 

全文想不出更好的題目,定為《The Story of a Paranoid》,不過章節(jié)題目全都是經(jīng)典的書名(或者稍微改動過的經(jīng)典的書名)。大家不看我的文章,把這些書看了說不定會更有幫助,呵呵。 

章節(jié)目錄 

第1部分: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第2部分:Chasing Daylight 

第3部分:Straight from the Gut 

第4部分:Swimming Across 

第5部分: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第6部分:Pour Your Heart into It 

第7部分:Epilog: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為了避免大家閱讀麻煩,本文中部分公司名稱采用簡寫 

McKinsey – McKinsey & Company 

BCG –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onitor – Monitor Group 

Bain – Bain & Company 

RB –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 

Analysys – Analysys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Sinosure – China Export and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Sinosure 

Universum – Universum Communications

 

About Me 

Victor LIU,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學05級本科生,主修城市科學與區(qū)域經(jīng)濟學,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經(jīng)濟學雙學位,將于2009年6月畢業(yè)。賽扶(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 SIFE)中國北京大區(qū)公共關(guān)系經(jīng)理。曾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波士頓咨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易觀國際網(wǎng)絡信息咨詢公司(Analysys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優(yōu)信咨詢公司(Universum Communications)、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China Export and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Sinosure)兼職或?qū)嵙暋?nbsp;

2008年9月獲得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商業(yè)分析員(Business Analyst)職位和英荷皇家殼牌集團(Shell)管理培訓生職位,將于2009年畢業(yè)后加入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北京分公司。 

喜歡F1、Snooker和旅游,狂熱的美食追逐者。 

Preface: The Maverick and His Dream 

我非常不在意其他人如何評價我,我不為任何人活著,因此別人的評價不會增加或者減少我的效用。如果你認為表揚我或者批評我可以增加你的福利,那么OK,這是一個帕累托改進,我支持你做這種有益的嘗試,并感謝你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Victor LIU 

“這是一個特立獨行者”——不熟悉我的人往往如此評價我。其實,我只是不太喜歡隨大流,不關(guān)注其他人的評價,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并且強迫自己不斷努力而已。 

“我從來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的初中、高中、大學生活都和其他人不同?!边@是我對面試官關(guān)于我track record問題的回答。當初中的同學們都在努力學習課程的時候,我翹掉所有課程,把自己關(guān)進學校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做完了幾乎所有可以拿到的初中物理競賽題,初中畢業(yè)時,我拿著物理和英語兩項競賽的全省第一名進入高中的理科實驗班;當高中所有人都在沖擊競賽獎項、為高考而努力奮戰(zhàn)時,我獨自一人在不到10平方米的學生會辦公室里整理編寫出40多萬字的學生會制度化建設材料,高中畢業(yè)時,我手握中央電視臺2個英語競賽的全國前二、美國高中交換經(jīng)歷、3個省級和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獎勵,以全國十佳、省級優(yōu)秀學生的身份獲得北京大學保送生的資格,進入這個待了4年的園子。 

我是帶著夢想來的——繼續(xù)自己的學生工作,4年以后去某個牛校讀個PhD……正如剛進高中時的躊躇滿志——物理國際奧賽金牌。3年后,結(jié)果也跟高中幾乎一樣——所有當初設立的目標沒有一個實現(xiàn),但卻在另外的領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興趣,并且最終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出路。 

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從2006年秋天開始到2008年秋天,我15次申請McKinsey、BCG、Monitor、RB、Bain五大咨詢公司的實習或全職職位,只有4次成功。曾無數(shù)次地被擊倒又站起,因為我堅信,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有好的結(jié)果。 

我在北京夏天的酷暑中奔波于兩個實習的公司之間。當其他人都在享受空調(diào)時,我每天拿著40圓人民幣的補貼,擠3個小時的公車上下班。 

我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拼命啃著那些案例和方法論。當其他人都在享受暑假時,我看到“strategy”、“structure”、“market”、“profit”就想吐。 

去餐廳吃飯,喜歡看菜單上的pricing,喜歡看服務的process;上課,喜歡看老師課件的layout,看完后開始獨自苦思冥想可以如何改進這些東西。走在路上,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店招;去超市,看產(chǎn)品的包裝、陳列,然后開始思考它們的branding和marketing。 

有人說我患上了強迫癥、有人說我是paranoid、有人說我是maverick。 

只因心中有夢。

 

Chasing Daylight 

如果現(xiàn)在的我是所謂的“牛人”的話(其實很反感這種稱呼),我相信任何“牛人”的背后都有些難為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澀。 

——Tow,《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一的開始是在迷茫和慌亂中度過的。關(guān)于那段日子發(fā)生的事我總不愿多提,總之是一個痛苦抉擇的過程。不過有三個人我一定要特別感謝,凱哥、健哥和龍哥,謝謝你們的關(guān)照!小弟讓你們失望了,對不起。 

在反復思考、反復權(quán)衡之后,做出了上大學以來第一個最正確的決定——辭去所有的學生“干部”工作(當然因為客觀原因拖到第二學期才全部執(zhí)行完)。我至今記得,那天是2006年3月4日,距我開始擔任學生干部4567天,很好記的一個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承載著我太多或是美好、或是艱辛的回憶。 

辭掉工作后生活開始變得悠閑起來,除了上課幾乎沒有任何事情想做,也沒有任何事情可做。于是和女友在未名湖邊蓋滿我們的腳印,吃遍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中大大小小的餐廳,通宵K歌(她唱我聽)。沒有煩惱,更沒有追求。 

學期結(jié)束,除了堅定和我在一起的女友和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GPA,我什么都沒有。(當然,我更愿意理解成“除了一些次要的東西,我什么都沒失去”。) 

冬去春來。新的一學期開始了。 

我開始心慌,覺得再這樣下去要出大問題。我的頭頂好像籠罩著一大片烏云。難道我的大學就這樣了?! 

于是去老法學樓頂層的辦公室找導師談話。與這位學識淵博,曾在美、英、澳三國求學的老師的談話內(nèi)容已經(jīng)不完全記得了,但是導師的意見是明確的——如果不想做學術(shù),就不要去國外讀PhD,否則會很痛苦。很快,我做了大學生活中第二個最正確的決定——不出國了,我要工作! 

于是,開始漫無目的地搜尋“找工作”的信息,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BBS上有“intern”、“job”等等版面可以查找信息,只能通過各種不專業(yè)的渠道搜集零碎的信息。曾經(jīng)和女友一起去某個家教培訓機構(gòu)投過簡歷;曾經(jīng)成為心理學系的“職業(yè)被試”,以為那也是一種工作;去聽歐萊雅E-Strat的宣講會,發(fā)現(xiàn)我們這些大一的孩子被忽視,郁悶了很久……那時我的狀態(tài)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無頭蒼蠅”;而那時的我則是徹頭徹尾的兩個字——“無知”。 

一個偶然的機會拯救了我。 

通過某種途徑知道有一個“TILIP(Tufts Institute for Leadership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項目在招人,于是去聽宣講會。那時覺得能去香港實習、美國交流是相當了不得的事情(實際上確實也了不得,見下文),反正也沒事,投個簡歷試試吧。于是有了我人生第一份簡歷——我至今還留著那份標題是“Resume”、4頁的、極其丑陋的所謂“簡歷”。找老師寫了推薦信,買來一個大信封,投到了指定的地方,便不再理會。 

我不知道負責的師兄師姐是被我的勇氣打動了還是被我的無知逗樂了,我居然收到了面試通知。然后在某個早晨,穿著運動服的我捧著北大的地圖找到一個叫“臨湖軒”的地方,第一次參加北大的面試(其實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時候面試過一次,不過那個時候還不是北大的人)。估計是因為英語比較好的緣故,居然通過了一面。二面是小組討論,一個穿T-Shirt的小孩(我)加4個師兄師姐,我也不記得自己說了什么,反正結(jié)果是通過了。三面是跟項目負責人見面,一位香港的教授。好心的師兄悄悄提醒我——要穿正裝。于是拉上女友去當代買了有生以來第一套正裝,跟“機器人”似的(女友原話如此),把西裝所有的紐扣都扣上(那個時候不知道西裝應該怎么穿,現(xiàn)在后怕,幸好沒有買8顆紐扣的西裝……)去參加三面,居然又順利通過了。 

最后剩下6個人,除了我這個小孩以外都是師兄師姐,在農(nóng)園3樓的某包間中和往屆參加項目的學長一起吃飯。當時的我真是年少無知,后來才知道,那天10多個人中有2位后來去了Morgan Stanley,1位去了Goldman Sachs,2位去了BCG……(偷偷說,當年的小孩現(xiàn)在到McKinsey了,也算沒有給師兄師姐丟臉) 

吃完飯,收到郵件——“今年你被拒了,大一的學生不適合參加我們這個項目,讓你來吃飯是為了讓你對這個項目保持興趣。非常歡迎你明年再申,為你保留機會?!庇魫灹撕芫煤芫茫瑳]想到當年是這個項目最后的一年……算是一個遺憾吧。 

不過認識了這么多師兄師姐算是我大學最寶貴的收獲。后來這些好心的師兄師姐都不斷地指點我,我終生感激他們。

2006年4月,在大牛師姐(現(xiàn)在Morgan Stanley)的介紹下和女友一起加入剛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學SIFE團隊,成為presenter,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大區(qū)比賽。第二次穿西裝,知道了KPMG和HSBC這些公司,知道了原來business world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參加決賽,第一次去上海,遠遠地望見KPMG亞洲的COO、HSBC中國的CEO等真正的business leader,覺得自己還有那么多需要做。 

2006年5月,申請亞洲國際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主席團,成功,被任命為人權(quán)理事會主席。 

2006年5月,在大牛師兄(現(xiàn)在Morgan Stanley)的照顧下加入了第一屆“京論壇(JING Forum)” ,成為兩個大一代表之一(另外一個是高中認識的老鄉(xiāng),現(xiàn)在的SICA主席,呵呵)。 

在光華樓地下一層005教室中一遍又一遍地排練presentation,通宵跟著師兄師姐們改PPT。開始上聯(lián)合國網(wǎng)站看那些條約,開始參加模擬聯(lián)合國會議的規(guī)則培訓。嘗試著查閱那些中國和日本環(huán)境問題的資料,似懂非懂地讀著……不再通宵K歌,不再無所事事,沒有再去過未名湖。開始忙碌,開始喜歡上這種充實的生活。 

大一就在這種新生活中結(jié)束了。云層突然裂開一條縫隙,透出一縷陽光。我別無選擇,只能追逐這若有若無的陽光

 

Straight from the Gut 

我知道我很笨,但是我愿意學。 ——某位成功的前輩 

在我的印象中,大學生活只有大二是無比清晰的。如果說我現(xiàn)在的skill set能夠滿足一個entry level的consultant的要求的話,這里面的大部分skills都是在大二這一年中歷練出來的。 

9月,在北大開“JING Forum”的中國部分,然后去日本參加日本部分的會議,見識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10月唯一一次代表北京大學出征,參加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北京地區(qū)初賽第一、復賽第二;全國半決賽第一、決賽第二、總決賽第四。沒能給學校爭光,跟求職關(guān)系也不是特別大,不在此贅述。但是有一句對很多人逆耳的土話我卻不得不說——“英語好什么都好辦,英語不好什么都不好辦。”我的經(jīng)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10月,開始擔任SIFE北京大學團隊的主席,和女友一起帶著27個人的團隊開始“摸著石頭過河”。這一年得到了太多師兄師姐的指點和幫助,也遇到了無數(shù)的困難,不過最終還是挺過來了。如果要詳細寫可以再出一篇文章了,大家如果想詳細了解的話,去聽SIFE北大團隊的宣講會吧(我不是做廣告……)。 

后知后覺地知道了BBS上有一個版面叫“intern”,看見一個叫“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公司招一種叫“PTA”的職位,好奇地點開看看,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不知道什么叫“consulting”、不知道什么叫“PTA”、不知道為什么一個Boston的公司要到中國來招人。于是開始上網(wǎng)搜尋,找到BCG的主頁,看了看公司的介紹,得出了一個至今想起來都好笑而荒謬的結(jié)論——這個公司看起來好像還不錯的樣子…… 

于是又投簡歷,仍然是4頁紙,不同的是這時知道標題不能叫“Resume”了,不過改成了花體字的姓名……畢恭畢敬地用大號信封裝好,掛號信寄出。然后,自然杳無音信。后來某一天突然開竅,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BCG,還害怕了好一陣,別因為我的“卡通版”簡歷上了公司的黑名單…… 

我與咨詢的第一次接觸到此結(jié)束,兩個字——失敗。但是通過這段時間效率極低的research,我卻不經(jīng)意地做了一件無比重要的事——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咨詢。 

大二上的一門職場英語課讓我第一次知道了關(guān)于職場的那么多知識,比如簡歷應該怎么寫、衣服應該怎么穿、談吐舉止應該如何……我覺得我像一個白癡,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于是開始認真地學,把郵件的簽名檔改規(guī)范、在BBS上找模版重做自己的“4頁版”簡歷、知道原來還要寫cover letter……進步很慢,但是卻很stable。 

不停地向各種公司投簡歷,沒有一個回音——也難怪,誰會要一個剛上大二的沒有任何實習經(jīng)歷的人呢? 

11月,參加Universum公司的一個Focus Group,知道了還有employer branding這個行業(yè),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給這個公司的老板發(fā)了一封郵件,說我很愿意去公司幫忙做事情,謀個打雜的職位。沒想到跟老板一拍即合,記得當時在東門外炭中火吃串,算是拿到了人生第一個工作offer。于是cancel掉原定中寒假和女友一起去新加坡的計劃(我很愧疚,有機會一定陪你去),一放寒假立刻到上海投奔姑姑家,開始實習。

 

Swimming Across 

If you are not careful, it can chew you up and spit you out. But if you work hard, you can really hit it big, and I mean, REALLY BIG. 

——Donald Trump,《The Apprentice》 

7月,開始在Sinosure實習,工作的內(nèi)容是研究幾個國家的投資環(huán)境,一個3人小組共同寫出一份報告。報告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投資風險、行業(yè)背景……太多的東西要去學習。那時的我還不會做任何的research,于是開始一點一點學習,在google和baidu上找數(shù)據(jù)、找信息、找評論文章,在公司的數(shù)據(jù)庫中找行業(yè)數(shù)據(jù)…… 

每天擠公交車上下班,來回要3個小時,沒有空調(diào)……回學校經(jīng)常是8點多,匆匆洗澡以后在悶熱的宿舍中煎熬。 

不久又開始Analysys的實習,好在Sinosure的supervisor很是通情達理,同意我一周到公司1-2天,其他時間在學校工作。Analysys的supervisor也同意我一周到公司3-4天。于是我每天白天去不同的地方,晚上回學校再干另外一個公司的活。 

在Analysys做的項目是我至今做得最深入的項目——給Intel公司做某些產(chǎn)品的marketing戰(zhàn)略和sales toolkit。獨立設計問卷,獨自進行電話訪談和面訪,獨自打車穿梭于北京的各大寫字樓中,跟公司IT部門的人談論我都不明白的問題……回到公司啃Intel發(fā)過來的技術(shù)白皮書,看那些晦澀難懂的技術(shù)術(shù)語…… 

接下來就是跟supervisor一起開client meeting,做PPT改PPT,寫最終報告的草稿……supervisor完全把我當成了team的主要成員,而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我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經(jīng)驗的實習生。這種信任也給了我壓力——我做的PPT會直接給客戶看,我做的訪談結(jié)果會被team完全信任……絲毫不敢懈怠。頭天晚上做PPT熬夜到半夜2點,學校太熱睡不著又在陽臺上站到3點想storyline,早上9點就獨自主持focus group,下午整理好會議記錄就要在team meeting上匯報……

一個月過去了,投資報告出了雛形,Intel的項目也找到點感覺,漸入佳境。接下來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再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北京的夏天陽光下,40度的高溫,我穿著襯衫打著領帶穿梭于金融街、國貿(mào)、嘉里中心……在沙丁魚罐頭似的718路上思考著、總結(jié)著…… 

暑假的兩個月異常艱難,像一個初學游泳的人在浩瀚的海洋中撲騰,不時地嗆兩口水,但最終還是順利活著上岸了。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許是對的。 

付出總有回報,這句話是一定對的。 

——Tow,《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 

大三眨眼間就開始了,我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正式開始擔任SIFE北京大區(qū)的公共關(guān)系經(jīng)理,負責SIFE在北京的政府、媒體關(guān)系和贊助商聯(lián)系。 

9月,時隔一年之后,再次向BCG投出簡歷,1周后,向Bain投出簡歷。 

某天,“intern”版上有人報收到了Bain的面試通知,然后又陸陸續(xù)續(xù)有電話面試……我的電話依然靜悄悄,郵箱空蕩蕩。直到一切又歸于平靜,我開始懷疑自己。我給一位師兄發(fā)去郵件請教:“你覺得我是不是可能不適合咨詢?”師兄回復得很快,兩句話:“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就沒人能相信你了。不自信的人不僅不適合咨詢,而且往往一事無成。” 

再次當頭一棒,然而這一棒卻把我敲醒。 

第二天,收到BCG面試通知。周末去的時候真是人山人海,后來才知道,80個人參加面試,最后錄取了40個。我是早上第一個面的,面試官很和善,但是我卻很郁悶——居然自我介紹都沒讓我做,一句英語都沒說。上來就是一個cold call模擬,然后是用excel求解一個問題,10分鐘不到就讓我出來了?;丶业能嚿?,心都涼透了。 

一周過去了,我正在Analysys的辦公室做項目的收尾工作,師兄發(fā)來短信“祝賀你過了”。10分鐘后,電話打來,正式通知我通過了面試,進入BCG PTA pool。我清楚的記得,那是2007年9月25日,中秋節(jié)。立刻打電話給女友,晚上奔赴金錢豹……(我承認我過于激動了) 

國慶是在美國過的,Goldman Sachs贊助的一個活動,去了以前沒有去過的美國東海岸,看了傳說中的Niagara Falls,第一次住在New York Hilton,第一次去了傳說中的Trump Tower買了一條領帶,怯生生地在Goldman Sachs的executive面前做presentation。但是那時的我已經(jīng)明白,投行不對我的路,因此心里是很平靜的。 

回國以后接到電話,去BCG上第一個項目。這時已經(jīng)會一點cold call和desk research了,于是天天在辦公室享受著飲料和點心,開心地做著喜歡的事情。BCG是一個很人性化的地方,supervisor很nice。斷斷續(xù)續(xù)地做了好幾個項目,自己的skills也在不斷提升。 

期間由于SIFE工作的緣故聯(lián)系了Monitor的面試官,又輾轉(zhuǎn)建立了SIFE和Monitor的合作關(guān)系,認識了不少大牛師兄師姐和咨詢師。有時聊到我的發(fā)展,半開玩笑地說讓我去做PTA吧,也沒真當回事。

3個月過去,考完試就回家過寒假。某天正在超市購物,一個電話打來,一通英語,搞得我沒反應過來?!癙ardon”了一遍才聽清楚是Monitor的面試官,想讓我?guī)兔ψ鲆粋€research,在家做一天的遠程工作。欣然答應,就這樣成為了Monitor的非正式PTA。沒有想到的是,在Monitor的工作一干就是一個學期,一共做了7個case,是我投入最多、了解最深入的公司??上ё罱K仍然沒能有緣,這是后話。 

寒假開始是又是一年大規(guī)模暑期實習招聘的時候。先后投了McKinsey、BCG、Monitor、RB。 

寒假期間就接到McKinsey的郵件,通過了Summer BA的簡歷篩選,邀請筆試。終于可以和大麥過招了,著實激動了一番?;乇本┖缶褪枪P試,McKinsey的效率不是一般的高,我從清華五教走到北大48樓的宿舍,洗了個澡,電話就來了,通知筆試通過,第二天電話面試英語。第二天逃了一節(jié)課,跟一個某英語培訓機構(gòu)的老外在電話里聊人口遷移對于環(huán)境的影響,我才說到第3個point他就打斷我說:“I know you have more points, but I think I’ve got what I want, McKinsey people will contact you, good luck.”于是順利拿到面試通知。 

噩夢開始了。 

那時的我躊躇滿志,想著拿到offer以后就能成為Summer BA,然后暑期好好干,直接轉(zhuǎn)正……沒想到夢還沒開始就碎了。McKinsey一面,我是第一個面的。第一輪,PEI(personal experience interview)非常順利,但是case卡殼,那是簡單的marketing sizing??!第二輪,面試官一直跟我聊興趣愛好,先說喜歡的車隊再說喜歡的車手,他把case設定為分析F1在中國的發(fā)展,都快做完了我才忽然意識到這就是case!面完是早上10點,我一直等到12點,在會議室享用了Domino’s的好吃的pizza,然后被面試官叫出去。他帶我進入一個會議室,坐下來,告訴我,機會很有限,雖然我的communication skills是所有candidate當中最好的,但是我的case不夠structured,因此希望我再多練練——被拒掉了。 

首戰(zhàn)失利沒有引起我應有的重視。接下來BCG因為我在PTA工作中表現(xiàn)不錯,免掉了我的pre-talk,直接進入一面,仍然排在第一個面。一面第一個case,完全失敗,沒有找到問題所在,沒有找到解決辦法,也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第二個case,面官的style非常特殊,完全是引導式的,上一個問題做不出來整個case都沒辦法進行下去,壓力非常大,整個case也做得非常不理想。不出所料,一周之后收到拒信。后來得到insider information,我的rank是“below average”。 

沒過多久第二次參加Monitor Summer Intern一面,當時想著“去年都過了,今年還怕過不了?”結(jié)果還真掛掉了。一面當天三個面官我都認識,公司安排了一個我最不熟悉的面我。Fit interview不錯,case我自己感覺也還可以。面完后忐忑中正想總結(jié)去年的經(jīng)驗教訓以利終面,不想直接收到拒信。問師兄,一天后告訴我——“case第一題的數(shù)算錯了,其他一切都沒問題?!庇谑穷^年進入終面的我被擋在了終面外。

 

噩夢結(jié)束,四大咨詢中有暑期實習項目的三個全部掛掉,我實實在在地感到了恐慌。 

McKinsey還是給了我一個機會,某天剛結(jié)束一個項目,累得半死,正在睡午覺,接到McKinsey的電話,說有一個項目需要part-time幫忙,問我是不是愿意去。我迷糊中答應了,結(jié)果讓我馬上就去……于是起床、洗漱、換衣服,第二次到嘉里中心。Supervisor很nice,也很專注于工作,沒寒暄幾句就直入正題,幫一個內(nèi)部項目搜集信息。于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公司和學校兩邊做事,2個月以后項目截止,也沒再派活,我以為事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大三下學期是上大學以來最忙的一個學期,不僅不停地投暑期實習、不停地被拒,同時也在幾個公司來回做case。昨天整理兼職工作和實習的資料,一看嚇一跳,在BCG和Monitor參與過的case居然前前后后有11個之多,其中有8個是在大三下學期中完成的。經(jīng)常是周一接一個項目,周二又來另外一個公司的一個項目。我照例是個閑不下來的人,照單全收,于是造成疲于奔命的情況,白天去公司做一個項目,晚上回來在宿舍再加5個小時的班做另外一個項目。中微考試之前一周還在同時做兩個項目,有3天在宿舍幾乎除了睡覺吃飯上洗手間都在電腦前做事,做完直接躺下,早上又接著干,連洗澡和洗漱都省了。當時跟朋友笑稱我是中國內(nèi)地第一個實踐咨詢“50/50”工作方法的“咨詢師”。好在supervisor對我的工作還算滿意,不過我卻真要累趴下了。 

這期間了解了很多咨詢的工作方式,學了不少方法論,再加上很多supervisor細心地、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各種知識,真是學到了不少東西,自己的skill set也在不斷建立。

這個學期中還看見Bain又在招人,激情已經(jīng)減退了,cover letter也懶得寫了,直接平信一張紙的簡歷寄過去,沒想到2周后的一個下午,直接打了一個電話簡單問了兩個問題就被錄取了。后來參與過Bain的一次培訓,覺得公司的culture跟自己不是很fit,況且也一直忙得不可開交,就沒怎么參與case。不過一個副作用是看起來我好像在所有四大咨詢都實習過了…… 

掛掉幾乎所有的暑期實習之后,眼看就要卷鋪蓋回家了。危難之中,RB給了我機會,暑期實習只有一面,而且很巧的是面試用的case背景是我剛在另外一個公司實習的時候完全了解的,于是順利地把所有經(jīng)過改編的產(chǎn)品名稱、競爭對手名稱等等全部一一“還原”……估計把面試官都搞郁悶了。不出所料拿到了暑期實習的offer,但是我并不高興,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首先,我的問題不在于缺乏實習,我的簡歷能夠通過所有公司的篩選,我的問題在于過不了case interview;其次,更多的實習并不能提高我的case interview的能力。所以,是做出戰(zhàn)略調(diào)整的時候了。 

某天在地鐵上,聽著北大05級新生文藝匯演的主題歌《最初的夢想》,回想自己走過的道路,淚流滿面——“最初的夢想 / 緊握在手上 / 最想要去的地方 /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我覺得我當時的狀態(tài)肯定嚇壞了旁邊的很多人……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每次去公司做項目或者下班,我都必聽一遍《最初的夢想》,算是讓自己奮起直追的一個動力吧。 

還有一個跟咨詢無關(guān)的事情,3月看見Shell在招聘,依據(jù)“找實習是憑興趣,找全職工作則必須海投”的原則,申請了Gourami Business Challenge。一面在Shell的國貿(mào)辦公室里進行,4個問題選1個問題進行詳細論述,然后就是不斷地問“Anything else?”希望能想出更多的points。一面后2個多月(汗死……),通知二面,之前有一個準備會,詳細講解了二面的方式和流程。回來以后我在日志上寫了一句話:“Would be a shame as a consultant if I do not pass this time.”我實在太有信心了。二面一天以后接到電話,果然通過了,8月到馬來西亞參加Gourami Business Challenge。 

近兩年在咨詢世界中的蹣跚學步、摸爬滾打帶給我的不僅是簡歷的豐富,更是提高了我的problem solving的能力,Shell的面試讓我充分認識到,背景并非那么重要,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中,能者為王。 

暑假開始之前,我對自己做了一個總結(jié):對于case interview,我是雜牌軍,有專業(yè)背景的人是正規(guī)軍。大部分成功的人都經(jīng)過了“專業(yè)”的訓練。對于我去年Monitor的僥幸,借用生科大牛同學的話:“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而雞卻永遠飛不到鷹那么高?!?nbsp;

在困境和迷茫中給師兄師姐發(fā)郵件請教。得到幾個主要意見:第一,要徹底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樣的lifestyle;第二,case interview是可以準備的,并且是可以通過準備提高到一個很高層次的;第三,今年就業(yè)形勢嚴峻! 

大象并非不能跳舞,但是要讓大象跳舞則需付出百倍努力。

 

Pour Your Heart into It 

如果將英語的26個字母由A到Z分別編上1到26的分數(shù) 

你的知識(KNOWLEDGE)只能得到11+14+15+23+12+5+4+7+5=96分 

你努力工作(HARDWORK)也只能得到8+1+18+4+23+15+18+11=98分 

而只有你的態(tài)度(ATTITUDE)能得到1+20+20+9+20+21+4+5=100分 

——佚名的寓言 

考完試,飛回成都忙學校的事情,某天正在開會,接到一個電話,居然是McKinsey。問了問相關(guān)情況,然后宣布將在某地辦一個簡短的周末聚會,幫助一些愿意申請McKinsey全職職位的學生了解公司,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我覺得天上掉餡餅了,居然大麥還能記得我這個沒有通過一面的人! 

于是7月11日飛回北京,7月12日、13日在“長城腳下的公社”體驗了一把consultant的lifestyle,與一幫senior的consultant深夜在“大通鋪”寬敞的客廳里玩殺人游戲……跟nice的HR聊了很久,談理想談職業(yè)談人生,哈哈。兩天以后的收獲是——獲得McKinsey提前面試的機會,9月初面試Business Analyst!我覺得天上又掉了一個餡餅,然后思考了很久,為啥就讓我面呢……得出的結(jié)論是——想那么多干嘛,掉餡餅就吃唄。 

女朋友全家給了我最好的條件,給我提供了一套離RB很近、超級方便的房子,讓我整個暑假住在里面。樓下有吃有喝有銀行,家里有水有電有網(wǎng)有空調(diào)(我對家的要求不高,但是要有網(wǎng)、熱水器、電冰箱、微波爐和空調(diào))。搬進臨時的家,下定決心要奮斗了。 

7月15號開始在RB實習,第一天去,沒派活;第二天去,還沒派活,去問了問,說讓我等著。第三天等不及了,痛下決心,開始把所有跟case interview有關(guān)的材料全部翻出來,列了一個清單,開始讀。如果要打印出來的話一共3000多頁啊……我整個大學也沒看那么多東西啊……不過,為了畢業(yè)以后不“回家養(yǎng)狗”(老媽原話),只能忍了……

后來某天,老板好象突然發(fā)現(xiàn)我沒事,開始給我零零碎碎地派活,我也就忙里偷閑地斷斷續(xù)續(xù)地讀那些材料。8月15號實習結(jié)束,一共讀了600多頁,算是對case interview有了全新的認識,但是實力仍然不足。 

歇了兩天,8月20號奔赴馬來西亞,在蘭卡威這個度假勝地參加Shell的Gourami Business Challenge。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40多位應聘者被分成5+2個小組,為Shell Gourami(虛擬的國家)制定一個5年的商業(yè)計劃。這下我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首先,東南亞的英語只能聽懂大概70%,印度英語只能聽懂大概40%,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聽不懂可以請他們重復,但是他們相互說話的時候我總不能說“我沒聽懂,麻煩你們倆重說一遍”吧……所以我跟同去的HR說:“我覺得我只來了半個人,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其次,我沒有任何的專業(yè)技術(shù)背景,連石油行業(yè)的什么upstream和downstream都不懂,剛?cè)サ臅r候一頭霧水。剛開始按照自己的做事方式(當然是咨詢的方式,breakdown,analyze……),發(fā)現(xiàn)跟其他人格格不入,后來也就全亂了??傊?天很累,很frustrated,覺得自己是除了咨詢別的啥都干不了了,思維模式已經(jīng)基本定型了。嶄新的A330從KLIA這座我最喜歡的“全球最好”的機場騰空而起。望著KL特有的一地金黃和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KLCC,我覺得被逼上了絕路。 

從馬來西亞回來,接到McKinsey通知,9月5日workshop,9月12日面試。接下來的兩周是最痛苦的兩周,除了準備面試基本就只剩下睡覺、吃飯、上洗手間、洗澡、去買生活必需品了。而且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還在想著case,比如吃飯的時候想著估計一下某種餐廳的market size,買農(nóng)夫山泉的時候想著corporate strategy,就連洗澡用shampoo的時候都在想P&G的product line……整個人完全沉浸在對case的分析當中,買個燒餅都忍不住想跟小攤老板說你這個business可以如何如何改進……正是那時突然理解了McKinsey咨詢師與牧羊人那個笑話…… 

9月5日,McKinsey舉辦的面試前的workshop。一個mock interview讓我突然從心底意識到,我上路了——consultant講的思路和我腦子里想的幾乎絲毫不差?;丶乙院蟀l(fā)現(xiàn)那3000頁的材料看不完也沒必要看完了,于是拿出紙筆,總結(jié)了3頁的outline,正如平??荚嚽澳菢?。這3頁outline陪伴我度過了之后所有的面試。正如俗話說的,把厚書讀薄了。

 

9月12日,北大迎新的日子,決戰(zhàn)的時刻到了。一面第一輪是在某大PAR的房間里進行的。照例首先是PEI,問在那么多咨詢公司里面工作過覺得有哪些差異,然后是case。準備了這么久,第一次真刀真槍實戰(zhàn),犯了一個錯誤,算數(shù)算錯了。面官安慰我:“Don’t worry, you are doing fine.”一面第二輪,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做得比較順利。 

面完又是吃pizza,我注意到Domino’s換成Papa Jones了。不敢多吃,吃了一個slice,直接導致我下午餓得不行。吃完以后直接被面官叫出去,面色凝重地把我拉到一個小屋里,關(guān)上門,說:“我們討論了一下,覺得你還是不錯的……”我瞬間郁悶了,跟5個月前的話一模一樣啊,接下來一定要說“但是呢,機會有限……”結(jié)果面試官繼續(xù)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道:“接下來還會有人面你,以下是給你的feedback,在下面的幾輪中要注意……”我狂汗,居然有這么宣布結(jié)果的……

等了2個小時,吃了一個Starbucks的水果杯,開始二面。二面第一輪,一大堆數(shù)“撲面而來”,占據(jù)了我整整2張草稿紙。好在我腦子比較清醒,沒有算錯。算完了長出了一口氣,說:“That was a lot of calculation.”面試官都笑了。二面第二輪,PEI照樣沒問題,不幸的是case再次卡殼,對于一個數(shù)跟面官發(fā)生分歧,好不容易才弄明白。后來想起來應該是我們溝通出問題了,我的理解是“earnings per order”,她的理解是“earnings per service”??傊闶峭瓿啥媪?,心里還是比較忐忑的,不知道是不是能通過這據(jù)說是最難、最考驗人的二面。

本來說當天出結(jié)果,后來說出不了,那就周一吧,周一又是中秋節(jié)……結(jié)果回來就收到帶有很明確暗示的email——“You did great today.”開心地過了一個周末,周二接到電話:“恭喜你通過了,以下是給你的feedback……”收到4個“Good luck”的郵件,感到溫暖,受寵若驚。接著又接到電話,一周后終面,面完決定是否發(fā)offer。 

我知道還差最后一步,于是再次向師兄師姐求助。好心的師兄感冒了還給我講了半個小時,師姐更是將當年精心整理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email我。McKinsey的幾位面官也給我極為有用的feedback。有太多的人在支持我、幫助我,我沒有理由不努力。 

期間意外接到Shell的offer,是在中國唯一通過Gourami Business Challenge的offer。我告訴媽媽:“不用回家養(yǎng)狗了。” 

一周以后的9月26日,再次來到公司,在我面前的還有最后一關(guān)——兩位PAR的面試。 

難以想象這些我曾經(jīng)仰望的商界領袖就在對面與我“拉家?!薄案咧性谀淖x的???”“英語怎么學的?”“成績怎么樣?”“你得的獎學金都是誰設立的啊?”“你覺得咨詢行業(yè)今后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期間問我為什么不去投行,我反問“您不覺得我這個決定現(xiàn)在看來是無比正確的嗎?”于是兩人一起開懷大笑。case例行是要做的,不過更隨意了,其中一個更是剛開了個頭就告訴我“可以了,不用做了。”兩個小時后,所有面試結(jié)束,被告知會很快出結(jié)果。又被告知,如果通不過,18個月以內(nèi)不可以再申。 

我告訴自己,McKinsey畢竟是McKinsey。無論結(jié)果如何,我已盡力了。

 

Epilog: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最初的夢想 

緊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范瑋琪,《最初的夢想》 

走出嘉里中心,陽光灑在地上。跟家里打了個電話,告訴爸媽“面完了,等待結(jié)果,我很有信心”。 

下午4:09分,電話在我并不期待的時刻響起——“方便說話嗎?”“恭喜你拿到offer了”。沒有想象中的激動,平靜地道謝,跟家人打電話通報。 

后來才發(fā)現(xiàn)3:59分老板就發(fā)郵件給我了——“You should really enjoy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可惜晚了二十分鐘才看到。 

或許一年是一個輪回,2008年9月26日拿到McKinsey的全職offer,距離2007年9月25日拿到BCG的PTA offer正好一年零一天。 

第二天,收到大牛師兄的郵件,沒有套話,只有簡短的四個字——“繼續(xù)努力”。我知道,他是最支持我的人。 

打開郵箱,向曾經(jīng)支持、關(guān)心、幫助過我的人發(fā)出感謝信。 

打開日程表,排出2周休假,然后再開始新一輪的工作。 

再聽一遍最熟悉的《最初的夢想》,不同的是,不再淚流滿面。我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來源:周伯通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