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人聽說過辟谷,了解些辟谷,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見證了辟谷,體驗了辟谷。我覺得,一個辟谷的時代即將到來了。而我,只是比別人想得更多一些,走得更遠一些,以積極的姿態(tài)迎接辟谷時代的來臨。
有人說,辟谷可以減肥瘦身,可以排毒養(yǎng)顏,可以祛病強身,可以增智開慧,可以節(jié)約糧食和時間,可以用擺脫吃飯的方式得到人生的大自在。是的,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辟谷體驗到。
但是,今天,我想討論的不是辟谷的意義,而是在更多的人可以隨時隨意辟谷的時代,追問吃飯的意義以及價值。
現在,人群中,一提到辟谷,完全茫然,不知所云的人少了,而有一個問題卻經常被拋出來,那就是,“如果不吃飯,生活多沒有意思”。
首先應該澄清的是,辟谷,不是一直不吃飯,而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在一段可長可短的時間內主動地選擇不進食。所以,辟谷的時代,也有吃飯的日子,只是我們可以隨意的不吃飯,擺脫一日三餐的束縛。在吃飯成為可有可無的生活點綴時,當吃飯不再是一種生活必需時,再來審視吃飯,那種態(tài)度就完全的不同了。
辟谷時代,吃飯的意義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吃飯是一種休閑放松的享受。偶爾吃一頓飯,像是一次黃昏外出的散步,可以不出門,但是出門散散步,還是會覺得生活很享受;像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不是必需,但是會給自己帶來悠閑的感覺。連接一段時間的吃飯,就是一種長途的旅行,吃不同味道的東西,如同經歷不同的風景。
二是,吃飯是一種與人交流的方式。因為我們還生活在一個以吃飯為主要交際方式的時代,如果我們不想把自己扮演成高蹈于世的神仙高人,我們還是需要在聚會的過程中實現與朋友、客戶、領導的感情交流。所以,在辟谷養(yǎng)生之外,我們還需要以吃飯的方式進行社會化的溝通。
其實,吃飯的意義只是去掉去了普通人認為的維持生命這第一要義。但是,辟谷時代,吃飯的心態(tài)是絕對不一樣的。
經過長時間的辟谷,復食之后,我們會深刻得明白,吃只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我們在能夠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好好體驗吃飯的感覺。于是,我們學會了細嚼慢咽,學會了慢慢享受舌尖的美味,享受吞咽那一瞬間的滿足感。其實,我們吃飯的過程,對于食物而言,就是一次人體的旅行。我們有必要讓與我們結緣的食物,在我們身體里的這次旅行更悠閑,更自在,而不是匆忙、慌亂和擁擠不堪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對我們可以吃的一切東西,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一切食物,水果,青菜,谷物,甚至肉類。試想,它們也曾是鮮活的生命,也曾自在地成長,它們用自己的生命供養(yǎng)了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還有,它們也曾吸收了水分與陽光,我們何曾不需要感恩供養(yǎng)著它們的水分與陽光呢?
要感恩的不僅是食物,還要感恩為我們在家提供食物的父母、愛人,在飯店的服務生,甚至后臺的廚師,感恩菜市場賣菜的大姐和我們未曾謀面的跑運輸的大哥以及種菜的叔叔阿姨。所有這些人,都是為我們的吃而提供服務的人,所有這些人,都是因為我們的吃而結緣。
要感恩的還遠不止這些。我們是不是要感恩那家甜品店,是那家甜品店的大玻璃窗隔開了春天的風沙,送來了下午的陽光,讓我們度過了一段悠閑的時光。還有那家不打烊的小店,隨時敞開著門,等我們歸來,安撫我們疲憊的身體。如果我們留意,生活中,多少細節(jié)和感動都是與吃有關。正如辟谷師劉彤新老師反復強調的那樣,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心態(tài)。
我們有很多剛剛開始辟谷的人,都會很認真地去寫辟谷日記。體驗身體的、情緒的每一點變化。生活也因此變得新奇而有趣。而在每天必須吃飯的日子里,不是為了需要而吃飯,而是到了吃飯的時間了,或如果現在不吃,一會有可能會餓的。我們受制于自我,受制于思維的慣性和身體的慣性,于是,最難吃的飯也吃上幾口;再長的排隊時間,也忍忍;再忙再累,也要做口飯吃。難怪會有生活太累的抱怨,實在沒啥想吃的麻木。試想,在辟谷復食后吃飯的日子里,如果有人去寫吃飯的日記,如果我們把吃飯當成一件新鮮事,去仔細地體會,認真地記下,寫每一口食物的滋味,每一次吃完飯時身體的感受,以一種新奇的眼光打量吃飯這件事,那么我們的生活還會無聊,還會乏味嗎?
如果,吃不再是為了填飽肚子,不再是一種必須的依賴,一種麻木的重復,不再是為了提供我們日?;顒铀枰哪芰浚敲?,我們就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吃的意義,享受吃的過程,感恩與吃有關的一切存在。在辟谷的時代,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吃以及與吃有關的一切,我們的生活將因此而改變,我們的生命會因此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