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梅松講師,梅松聯系方式,梅松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新媒體治理 網絡輿情 危機管理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梅松: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
2016-01-20 24924

摘  要

網絡輿情的興起給各級黨委政府以及領導干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當前社會轉型矛盾凸顯的形勢下,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提高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的分析能力,及時準確地掌握社會輿情動態(tài),科學引導網絡輿論,從而優(yōu)化社會輿論環(huán)境,將成為地方政府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本文通過對當前網絡輿情政府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及具體實現方法,為改善網絡輿情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網絡輿情;輿情治理;指標體系

 

引  言

網絡輿論已成為社會輿論的發(fā)源地和放大器,正深刻地改變著社會輿論環(huán)境,日益展示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網絡輿情和社情民意緊密相關,特別是反應了一些矛盾突出的現實問題,并與現實事件的發(fā)展態(tài)勢緊密聯系,處理不好甚至會直接影響到現實事件的惡化。加強輿情信息工作、建立輿情信息機制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就如何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點明確要求。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以及“加強重要新聞媒體建設,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傳播能力。”如何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把握社情民意的實時鏡像,輔助政府決策參考,同時管理好網絡平臺,建立政民溝通的公信通道,構建網絡和諧輿情,是當前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工作的關鍵所在。

 

 

 

一、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近兩年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發(fā)布的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統(tǒng)計數據[1]看,2009年排名前20位的網絡熱點事件中,與政府直接相關的有15件,負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總數的93%。2010年排名前20位的網絡熱點事件中,與政府直接相關的負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總數的75%。說明當前網絡熱點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負面信息,直接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及領導干部的形象,同時也反映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工作還存在若干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網絡輿情治理思路定位不當

當前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工作大多集中于輿情管理機制層面,主要是制定網絡輿情管理策略、網絡輿情應對機制等,傾向于從宏觀管理制度及輿情發(fā)生后的應對策略上做研究,忽視了輿情的網絡特征以及統(tǒng)計數據的價值挖掘,容易導致研判工作的本末倒置,即在沒有科學的方法及技術手段作為支撐,對輿情事件數據進行準確收集、統(tǒng)計、分析、研究的前提下,任何管理制度和策略實施的效果都只能停留于理論層面,既無法實現日常網絡輿情的監(jiān)測和危機輿情的預警,更無法把握深層次的網絡輿情演變規(guī)律。從而在危機輿情爆發(fā)時,事前無預兆,事后無頭緒。政府輿情應對和引導找不準切入點,錯誤地判斷輿情發(fā)展態(tài)勢,從而在突發(fā)危機網絡輿情的處置中處于被動地位。

2、網絡輿情監(jiān)測預警手段落后

截至2009年底,中國境內網站達323萬個,約80%的網站提供了BBS論壇服務。據抽樣統(tǒng)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fā)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fā)表言論[2]。面對每天海量的網絡信息發(fā)布,傳統(tǒng)的人工化監(jiān)測手段已無法滿足監(jiān)測的時效性。傳統(tǒng)的政府宣傳及輿情獲取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政府網絡媒體治理工作的需要。另外,網絡輿情的開放性、虛擬性、及時性、互動性、偏差性、多變性等特性,決定了輿情監(jiān)測和分析的復雜性,必須應用智能化信息分析處理技術,提高政府網絡輿情研判能力。其三,在智能化系統(tǒng)的應用范圍上,目前還僅僅局限于國家安全部門、公安部門和宣傳部門,遠遠不能滿足政府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的需要。凡涉及對公服務的政府部門都有必要在原有電子政務系統(tǒng)中引入網絡輿情智能化研判系統(tǒng),應對日益增強的網絡輿論場。

 

 

 

3、網絡輿情研判缺乏標準體系

在政府網絡輿情治理方面,不少學者研究了網絡輿情信息匯集、分析、預警機制,但尚未就這些機制所依據的具體標準做進一步闡述,沒有全面規(guī)范的分析指標作為量化依據;在系統(tǒng)應用方面,大多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軟件廠商也僅給出利用軟件得出的分析結果,而信息采集及分析指標含混不清,沒有具體參數的說明。從理論和實踐的現狀看,網絡輿情研判仍缺乏標準體系的建立,無法實現輿情網絡特性的量化表征,從而影響輿情預警和演化規(guī)律分析這兩項關鍵性工作的實施。

完備和精準的指標設置,是制定網絡輿情研判標準的基礎。首先,完整的指標體系可以指導網絡輿情監(jiān)測工作,并可根據指標來明確網絡輿情信息采集的來源、范圍和方向;其次,指標體系涉及整個網絡輿情生命周期,有助于全面了解網絡輿情的發(fā)展狀況,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通過預警指標判斷出網絡輿情潛在問題;最后,指標體系的設立,使得網絡輿情信息判斷更加客觀,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直觀地展現復雜問題,增強對網絡輿情形勢的把握。

 

二、網絡輿情治理主要問題的解決路徑

1、構建政府三層網絡輿情治理體系

針對當前網絡輿情治理思路定位不當的問題,本文提出建立三層網絡輿情治理體系。完整的網絡輿情治理體系應包括管理機制、研判實務、技術方法三個層次。

三個層次中,技術方法層是基礎層。技術方法層包括了輿情信息收集、熱點話題發(fā)現、趨勢跟蹤、規(guī)律研究等輿情工作所涉及的監(jiān)控技術和網絡信息分析方法,為應用層面的輿情研判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撐和及時準確的數據源。應用層包括政府網絡輿情監(jiān)測、分析、預警等實務性工作,為機制層面的輿情應對策略及引導機制的制定提供決策參考??茖W的網絡輿情治理工作,必須將技術、應用、管理三個層面有機融合,以技術方法保證輿情數據源的準確性,采用基于輿情網絡特性的分析方法提高實際研判水平,最終為管理層面制定應對引導策略提供參考,實現政府網絡輿情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

 

2、推進網絡輿情監(jiān)測預警工作智能化

網絡輿情監(jiān)測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對網絡輿情進行日常性和持續(xù)性地自動跟蹤與搜集,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網絡輿情信息庫,具有長期性、穩(wěn)定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二是在特定輿情爆發(fā)期,針對特定突發(fā)事件或某一特定主題進行輿情收集分析工作。通過構建計算機網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輔助政府輿情工作人員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輿情自動收集和處理,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提取并整理出具有指導性意義的預警性、線索性和資料性的信息,并給出輿情價值和趨向判斷報告。

網絡輿情研判智能化系統(tǒng)的應用,最早是在電子商務領域。產品生產廠商通過智能系統(tǒng)自動挖掘網上用戶有關產品評價的貶褒信息和好惡的強弱程度,從而通過分析網上顧客的評價信息,對涉及產品各種特征的優(yōu)缺點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產品質量改進及市場營銷導向提供決策參考。企業(yè)提供給公眾的產品是消費物品,而政府提供給公眾的產品是服務。為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同樣需要對公眾意見進行收集和分析。相對于企業(yè)提供消費物品的單純性而言,政府提供的服務往往具有更特殊的意義,特別是那些涉及民生、民權等關乎公眾切身利益的職能事項,服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的和諧治理,相關輿情的收集和分析更為重要。通過提高輿情匯集分析的智能化水平,通過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自動地搜索并采集指定關鍵詞的相關輿情,及時發(fā)現最新輿情,即時分析輿情發(fā)展狀態(tài),跟蹤輿情變化趨勢,并根據預先定義的預警指標體系所設定的預警閾值,自動識別危機輿情并報警,將會大大提高政府網絡輿情的反應能力,輔助輿情應對措施的制定。

 

3、建立網絡輿情評估指標體系

網絡輿情指標體系是指基于網絡信息特征的,由多角度、層次式,相互聯系的若干指標所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能夠根據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綜合反映網絡輿情各個方面情況的評估參數集,從而建立輿情研判參考量化標準。輿情指標體系的建立除了需要對網絡輿情進行定性的描述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對其進行定量的分析。用來定量分析輿情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值稱為輿情指數。通過定量計算輿情指標體系的各項值,從而整體化研究輿情指標體系,充分利用計算機實現輿情智能化研判。指標體系整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網絡輿情指標體系框架圖

網絡輿情指標體系包括輿情公共指數、輿情預警指數、輿情演化規(guī)律指數、輿情趨勢指數。公共指數即輿情預警指數、演化規(guī)律指數、趨勢預測指數的計算分析中都需要用到的基礎參數,是指輿情信息本身的屬性參數。預警指數是指判別輿情信息敏感度及情感傾向的相關參數。演化規(guī)律指數主要用于統(tǒng)計、追蹤、分析輿情演變規(guī)律的參數。輿情趨勢指數主要用于預測輿情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的參數。

指標體系中指數的計算方法如下:類型指數集中的每一個評估參數均賦予一定分值,從而對輿情信息量化處理。對于某一特定的輿情,通過計算機收集一定時段內的網上相關輿情的信息后,先分別計算四大類指數:公共指數、預警指數、演化規(guī)律指數、趨勢指數中的參數值,然后以預警指數、演化規(guī)律指數、趨勢指數的參數值作為公共指數的權值,從而得到某一熱點輿情的綜合得分。最后再與輿情預警等級的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判別警情級別;根據演化規(guī)律指數得分,可進行輿情演化規(guī)律的研究;根據趨勢指數得分,可進行趨勢預測分析。

 

結  語

本文通過對當前政府網絡輿情治理中存在的幾個方面主要問題的分析,從治理思路、實施手段、研判標準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路徑,為構建標準的網絡輿情治理體系和研判標準,從而提高政府網絡輿情治理能力提供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2009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EB/OL].[2009-12-22].https://yq.people.com.cn/htmlArt/Art392.htm

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EB/OL].[2010-12-14].https://yq.people.com.cn/htmlArt/Art843.htm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進展白皮書[M].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李鶴.新媒體時代:處置突發(fā)事件的“黃金4小時”法則[N].人民日報,2010-2-2(19)

 

 

作者簡介:

姓名:梅松

性別:男

職稱或職務:副教授  計算機高級工程師

研究方向:政府信息化   網絡輿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