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春渚紀聞》,為筆記集,作者是北宋何薳[yuǎn],全書記述仙道異事、民間奇聞,宣揚人生壽夭、官位爵祿乃前知前定,比如讖語、經文、夢境、道術的靈驗神效,為中國古代民間文化的集成。
1、畢斬趙諗
其中的卷二《畢斬趙諗》記載趙諗被處死的外應。紹圣元年,趙諗二十歲登甲戌科進士第二名,當時畢漸為狀元,因印字模糊,被宣報人讀成“狀元畢斬第二人趙諗”。原文如下:
畢漸為狀元,趙諗(shěn)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傳報,以蠟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傳者厲聲呼云:“狀元畢斬,第二人趙諗?!弊R者皆云不祥。而后諗以謀逆被誅,則是“畢斬趙諗”也。
白話意思:殿試時候,畢漸為狀元,趙諗(shěn)第二,為榜眼,(唱第是指科舉考試后宣唱及第進士的名次)宣唱及第進士的名次時候,都人急于傳報,所以漸字的三點水不清晰,傳唱者高喊:“狀元畢斬第二人趙諗。有見識的人都說很不吉利,意思是:一定會處斬趙諗。三年后,趙諗以謀反罪被處斬,就是應了“畢斬趙諗”的外應。
2、趙諗中榜眼后三年被處斬
趙諗(1079年-1102年),渝州南部(今重慶南川、綦江一帶)僚人。趙諗中榜眼后,官居國子博士,階奉議郎(從六品上),因不滿宋哲宗貶黜蘇軾,與張懷素暗中抨擊,趙諗自稱天子,并私立年號隆興。。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還鄉(xiāng)探視父母時,被人密告私立年號之事為蓄意謀反。趙諗被捕入獄,不久被誅,父母、妻兒均逐外流放。
外應一說未必時時準確,但是也常常靈驗異常,尤其是正式重要場合有特殊外應,常常靈驗。
作者:陳益峰(風水五行學傳人),丁酉(2017)年二月三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