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德:“三長兩短”通常用來指意外災禍,民間多作“遇難”、“死亡”等諱詞。
“三長兩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關。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湊的。棺蓋、棺底、左梆、右梆這四片是長木材;前頭、后尾這兩片是方形的短木材。為什么不叫四長兩短?因為尸體入棺木后才上棺蓋,所以只稱三長?!叭L兩短”作為死的別稱流傳的范圍越來越寬廣,便由俗語轉為成語了。
另解:《禮記·檀弓上》有如下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薄肮资?,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s二者,縮縱也??v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橫束者三行也。衽(rèn),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并相對每束之處以一行之衽連之,若豎束之處則豎著其衽以連棺蓋及底之木,使與棺頭尾之材相固。漢時呼衽為小要也?!?/p>
也就是說,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縫合處,此指連接棺蓋與棺底的木楔,兩頭寬中間窄,插入棺口兩旁的坎中,使蓋與棺身密合。衽與皮條聯(lián)用,就是為了緊固棺蓋。發(fā)展到后來用釘子釘棺蓋,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漸被淘汰。三長兩短的捆棺材皮條也隨之消失,但這個詞語卻一直流傳下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經常使用。
“先知一日,富貴十年!”成大事者必懂易經,旺運改運必用風水!關注泰益豐周易會館微信公眾號taiyifeng95a獲取高端智慧,讓您風生水起好運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