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年成才
2009年,中科院中國老年心理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大多數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很好或良好,但心理健康狀態(tài)較差的尚有2200萬人左右,很差的近500萬人。
心理學家指出,心理健康差的患者一般會出現以下癥狀:性情變化明顯,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坐立不安、嘮嘮叨叨,行為反復、無所適從,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常出錯,對現實不滿,易懷舊,易產生偏見,給人的印象是離退休前后判若兩人。這些人屬心理健康狀態(tài)較差或很差的部分,而追求成才的老人則屬于心理健康狀態(tài)很好或良好的部分。
傳統(tǒng)健康觀認為,只要身體沒有疾病、生理機能正常即為健康。而現代,這種的“單一健康觀”正在被一種“立體健康觀”所替代。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在其《世界衛(wèi)生組織章程》序言中明確指出:“健康是肉體、精神和社會康樂的完善狀態(tài),而不僅僅指無疾病。”1989年,WHO又強調: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品質的良好狀態(tài),并提出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