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國 “互聯(lián)網+”峰會上,京東商城的創(chuàng)始人劉強東,就眼下火熱的互聯(lián)網+話題,他從零售業(yè)的角度,給出了我們新的理解和建議。
劉強東說,人類社會有了商業(yè)以來,第一個商業(yè)模式其實就是零售,最早是物和物的交換,到后來有了貝殼作為貨幣,再后來是金子、銀子、紙幣,一直到現(xiàn)在的電子化。他把有了人類社會以來,所有的零售業(yè)狀態(tài),大致分成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集貿市場。
就是那種農村集市,在大街兩邊擺上各種貨物,我們在電視劇上經常見到。
這基本上是最早的集中貿易方式的C2C模式,包括原來的中關村電腦城也是這種模式。當然,現(xiàn)在政府為了疏解交通壓力,很多集貿式商城正在逐步往外遷。
第二個階段是大商場階段。
到了90年代,各個縣城、村里結婚都要帶自己的準媳婦去城里買貨,這就是逛商場。大商場是零售的第二個業(yè)態(tài),在很多大城市里,大商場很快就取代了集貿市場。
第三個階段是連鎖店
比如沃爾瑪、家樂福、永輝、國美、蘇寧等,都是連鎖店的形式,密集地開店。
第四個階段是互聯(lián)網+零售,也就是電子商務模式。
梳理完上面這四個階段你會發(fā)現(xiàn),集貿市場、大商場、連鎖店、互聯(lián)網+零售,這四種模式是不斷更替著前進的。
你再仔細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更替呢?劉強東說,除了能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之外,背后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種新的業(yè)態(tài)能夠取代上一種業(yè)態(tài)的背后,都跟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成本,一個是效率。
首先來看成本
拿中關村電腦城來舉例,前面說了,它是一種C2C模式。如果把整個渠道成本全部算下來,大概需要30%-50%的渠道成本。
除了最底層的擺小攤子,上面還有二批、一批,還有全國總經銷商、省經級銷商、市級經銷商、縣級經銷商到批發(fā)商,四五層加起來,每層都要加上一層利潤。
等到消費者拿到產品的時候,經過層層加價,最后就得多付出30%-50%的額外成本。
在這種模式下,這個成本你是省不掉的,因為它是一整套的產業(yè)鏈,需要很多分層的一批、二批合作,需要有人提供資金平臺,有人提供物流平臺,小賣店才能存活下去。同樣,商場式的零售形態(tài),也需要25%-35%的渠道成本。
其次再來看效率
衡量零售最重要的效率就是庫存周轉天數,也就是存貨周轉天數。
那種集貿零售業(yè)形態(tài),平均的庫存周轉天數是50天、100天。這就是為什么十年前,你去中關村電腦城買一臺電腦,不管惠普還是聯(lián)想,仔細看后面有一個生產的月份,基本上都是兩三個月之前的。
它最先是到神州數碼這樣的代理商那里,然后再到海龍電子商場經銷商,再到海龍電子商場里的門店。每一層都有鏈條,每次都有損耗、產生成本。
所以,到消費者手里就要兩三個月了。可是你要知道,兩三個月后可能硬盤降價了、主板也降價了,最終導致品牌廠商的利潤就減少了。
消費者拿到的是舊產品,品牌廠商也沒賺到錢,這就是一種雙輸的局面。同樣,商場式的零售形態(tài),也有這個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看
為什么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連鎖店一起來,就迅速席卷了整個零售行業(yè)?
無非就是解決了剛剛咱們說的成本和效率問題,它可以把費用率降到只有20%甚至20%以內,庫存周轉天數也大幅度縮短。
而到了今天的電商,更是最大程度地解決了成本和效率問題,除了給消費者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還讓整個行業(yè)的成本大幅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以京東自己為例。它的成本費用率基本上是在12%左右,庫存周轉天數只有30多天。
零售巨頭沃爾瑪已經很牛了吧,它全球的產品總數是15萬種,但京東卻管理著200萬種庫存產品,全國200個庫房,但依然能夠把周轉天數控制在30天左右,互聯(lián)網的力量不容小覷吧?
從零售業(yè)的這個案例我們就能看出來,只有你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反哺品牌廠商,讓它有更好的利潤、更多的現(xiàn)金流。
這樣它們才能投入到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去,為消費者生產更好的產品,最后整個產業(yè)鏈條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
不管是“互聯(lián)網+零售”,還是“互聯(lián)網+出行”、“互聯(lián)網+餐飲”,各行各業(yè)本質上都有共同的特點。
如果加上互聯(lián)網翅膀能夠飛起來的話,互聯(lián)網必須為傳統(tǒng)行業(y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互聯(lián)網的參與,最后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注定會失敗。